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先別管亞洲矽谷了,你聽過中國、印度和歐洲的矽谷嗎?

2016 年 06 月 23 日

世界各地的矽谷02

自蔡英文政府 520 正式上台後,「將桃園打造成亞洲矽谷」的政策引發各界人士熱烈討論,亞洲矽谷一詞也廣為人知。

但先撇開亞洲矽谷該怎麼做,或該不該做的問題,你知道聚集 Apple、Google 和惠普等高科技公司的美國矽谷(Silicon Valley)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而世界各地又有多少效仿者,希望發展出自家的某某矽谷?

啥米,矽谷本名不叫矽谷?

其實創業投資額占全美總投資額三分之一的矽谷,不是美國任何一座城市,它坐落美國西岸加州的北部,是由多個縣市組成的一塊狹長地帶,原本稱作聖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因為當地企業多數從事以矽為基礎的半導體晶片行業和電腦工業,才獲得矽谷的別稱。

矽谷的誕生要感謝史丹佛大學的特曼教授(Frederick Terman),他發現當地名校畢業生都選擇往紐約東岸發展,因此在校內找了些空間鼓勵學生留下來創業(惠普就在此誕生)。1951 年他進一步設立史丹佛研究園區,將工業空間便宜租給新創科技公司,消息一傳十,十傳百,連諾貝爾獎得主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都來此創立半導體實驗室,而從這個團隊離開的工程師和技術員,又陸陸續續創立上百家科技公司,包含快捷半導體、美國國家半導體、AMD 和 Intel 等,帶動了矽谷的興起。

矽谷主要位在這個區域,不過因推特等公司設在舊金山,所以偶爾也有人加上舊金山
矽谷約位在這個區域內,不過因現在推特等科技公司總部設到舊金山,所以偶爾也有人加上更北部的舊金山

總部設在矽谷,又足以排上《財富》五百大企業的高科技公司隨便一抓就是一把,如甲骨文、Yahoo、eBay、思科、Facebook、Adobe 和愛立信等。矽谷引領著全球科技技術創新與突破,這讓世界各地的政府忍不住想在自家複製一個充滿創業與投資風氣的科技重鎮,以下 PanX 編輯團隊帶你神遊五大洲,來一趟「世界各地的矽谷之旅」!

中國矽谷

中國主要的科技重鎮有兩個,一個是科技網路創新聞名的北京中關村,一個以智能硬體為主的廣東深圳。

中關村位在北京海淀區,附近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1960 年代就因「兩彈一星」政策培養出大批的科技人力,隨著中國創業潮逐漸轉型,再加上政府支持,短時間內發展出巨大的創業生態系。

除了搜狐、網易、百度和聯想總部都聚集在此,還可見到國際企業微軟、Google 等的身影,科技部落格「36氪」的調查顯示,全中國行動互聯網創業公司中,北京最多,占了 36%,投資活躍性遠超其他地區。知名案例有人臉辨識技術的「face++」、為資料中心提供儲存系統解決方案的「麓柏科技」,以及數位影像檢測技術的「優納科技」。

中關村廣場。圖片來源:Charlie fong @wikipedia
中關村廣場。圖片來源:Charlie fong @wikipedia

深圳則是另一個中國科技重鎮,2015 年中國前三季 GDP 成長僅 6.9%,但深圳卻高達 8.7%,還超越北京和上海。

1980 年代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擁有眾多電子產品代工廠和相關電子零部件產業,經過金融海嘯的打擊,2010 年起深圳將代工思維歸零,劃定產業升級轉型藍圖,把廠房升格為科技園區,吸引高階人才取代農民工,一步步走到今日。

握有 QQ 和微信的互聯網企業「騰訊」、靠網購物流起家的「順豐快遞」、無人機大戶「大疆」、電動車「比亞迪(BYD)」,驚動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微店網」和涉足血液與免疫檢測設備的醫療器材公司「邁瑞醫療」都是深圳企業。

印度矽谷

圖片來源:Akash Bhattacharya@flickr, by CC 2.0
圖片來源:Akash Bhattacharya@flickr, by CC 2.0

位在印度南方的班加羅爾(Bangalore/Bengaluru)不但是印度第三大城,也是全球頂尖的 IT 科技中心之一。西門子、Facebook、Google、華為和百度都爭相在這裡設點。

1947 年印度獨立後,氣候宜人的班加羅爾被選為重工業與高科技發展中心,印度的航太、飛機與科學研究組織陸續進駐,帶動空間技術、通訊設備、飛機與汽車等產業發展,再加上這裡有許多印度知名大學,每年培育出數十萬名高科技人才,1987 年起吸引國際軟體與科技公司如德州儀器、IBM、通用等進駐,再加上政府大力扶植,1990年在班加羅爾成立印度首座軟體科技園區,逐步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印度有 35% 的 IT 人才都在班加羅爾,優秀的太空科學家與國防工業的研究員、化學家和生物學家也集中在此。印度 IT 龍頭 Infosys 在此打造園區,街上還能看到 Flipkart、Snapdeal、Zumato等印度新創 App 的廣告。

俄羅斯矽谷

今年 6 月初,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傳出與俄羅斯簽約,將在有「俄羅斯矽谷」之稱的斯科爾科沃(Skolkovo)設研發中心,研發新材料,未來還可能支援當地的電動公車服務系統。

這個俄羅斯矽谷源自於 2010 年,當時的總理梅德維德夫(Dmitry Medvedev)推動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計畫,要在莫斯科附近從零開始打造一座創新中心,發展航太和電信科技、資訊科技、生化科技、能源科技與原子科學等五大領域,並積極邀請歐美前來進行科技合作。

但隨著 2012 年新總理普丁上台,斯科爾科沃不再那麼受政府關注,網路法規也轉嚴,2013年還爆出貪腐弊案,之後的俄國與烏克蘭衝突更讓國際資金卻步,想要真正成為「俄羅斯矽谷」,軟硬體設備都需要一段時間改善。

歐洲矽谷

都柏林。Penn State@flickr, by CC 2.0
都柏林。Penn State@flickr, by CC 2.0

如果要談歐洲矽谷,一般人可能會猜德國或法國,但如果以擁有的科技中心數量來看,愛爾蘭的都柏林( Dublin)才是「歐洲矽谷」。

2008 年愛爾蘭一度陷入歐債危機,2011 年接受紓困,但到了 2015 年愛爾蘭的出口成長率已高達 21%,經濟成長率近 8%,靠的就是抓緊 IT 趨勢。愛爾蘭以外商低稅率政策、國民高教育水準及優質的勞動力,吸引全球超過 1200 家公司到愛爾蘭設海外總部,其中包含微軟、PayPalFacebook 和 Twitter 等 IT 企業,以及全球前十大的藥廠都紛紛設廠做研發。

不過,愛爾蘭新創團隊完成融資或公開上市的並不多,新創企業的投資環境還需要改善。

其他想成為下一個矽谷的地方

擁有廣大人口,經濟增長速度極快的非洲,是不少科技巨頭開拓市場的新目標,如 Facebook 開發可提供連網服務的無人機;Google 在肯亞推出可使用 Google 服務的免費網路;微軟想建造太陽能塔,IBM 打算與肯亞的新創團隊合作等。

非洲大陸最大經濟體奈及利亞,其經濟中心拉哥斯市(Lagos)人口成長速度驚人,創業氛圍更是濃厚,頗有非洲矽谷的氣勢。包含有非洲 Netflix 之名,已募得 3000 萬美元資金的 IrokoTV、南非地區知名的職缺搜尋引擎 Jobberman,以及奈及利亞最大線上超市與雜貨配送網 Supermart 都來自這裡。

肯亞政府 2013 年也在距離首都 60 公里處,重金建造 IT 園區「孔札科技城(Konza Tech City)」,目標 2017 年第一階段完工開始運作,目前肯亞政府積極鼓勵韓國、印度等國際企業進駐,想做非洲科技產業的樞紐。

孔札城預想圖。圖片來源:http://www.konzacity.go.ke/
孔札城預想圖。圖片來源:http://www.konzacity.go.ke/

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正帶領矽谷投資者和全球 Fintech 巨頭認識雪梨,他們強調如果軟體部門駐紮在雪梨,能方便企業連接歐美並進軍亞太,澳洲的英語能力和歐美風格的法律也更容易銜接。澳洲非營利組織「TechSydney」也聯手 40 多個澳洲新創團隊、知名新創與科技企業 Uber 及 Airbnb 等,著手建立當地的創業生態系。

而在拉丁美洲,許多國家都努力投資科技創新,如拉美第三大經濟體哥倫比亞,其 2007 年到 2012 年之間科技產業增長了 177%,Facebook 和 Google 都到擁有高教育水平的波哥大市設辦公室。而拉美地區網路滲透率最高的智利,也端出鼓勵科技創新與創業的策略「 Start-Up Chile」,提供簽證、資金和優惠補助吸引創業團隊到聖地牙哥來發展。

簡單看完這些世界各地的科技中心與小矽谷。回到亞洲矽谷政策,我們可以發現其實矽谷是「蓋」不出來的,即使從零開始打造完善的硬體建設,更重要的還是匯集國際人才、積極的交流空間、創業與創新氛圍,以及適當的法規與補助,畢竟令人羨慕的絕佳矽谷工作環境,是這些科技公司成功之後的結果,不是原因。

 

參考資料:

首圖來源:Patrick Nouhailler@flickr, by CC 2.0

關於作者


Valerie

PanX 編輯,興趣多多,書籍雜食者。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