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泛科選書/衛星導航的雙面刃,你離得開 GPS 嗎?

2016 年 05 月 30 日

編按:尼可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在他的新作《被科技綁架的世界》(The Glass Cage: How Our Computers Are Changing Us)一書中,不斷強調自動化科技能帶來便利,同時也會引發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

其中第六章〈衛星導航的雙面刃〉則將批判的對象指向當今普及的衛星導航,作者認為 GPS 作為現代人極度依賴的工具,看似解決許多問題,相對的也會弱化人類對方向、記憶和陸地的感知。

我們的世界詭異、多變、危險。任何一種動物要在這個世界上行走,都需要在精神和身體方面付出極大的努力。多年以來,人類一直在創造工具,以此減輕旅行的負擔。歷史和其他事物一起記錄了人類發現創造性新方式的歷程,這些新技術可以使我們在周圍環境內穿梭自如,走得更遠,可以跨越那些令人生畏的距離,而不會迷失方向,不會遇到危險或被其他動物吃掉。

最開始只是簡單的地圖和標記,隨後是星象圖、航海圖和地球儀,再後來,人們發明了各種儀器,例如測深錘、象限儀、星盤、指南針、八分儀和六分儀、望遠鏡、沙漏和時計。燈塔沿海岸線分布,浮標散落在沿海水域。道路變得平坦,兩側豎起了指示標誌,高速公路實現互通有無,並且不斷增加。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已經很久不用依靠智慧去探路了。

GPS 接收器和其他自動化的地圖和路線制定設備是最近才進入導航工具陣營的。它們給人類增添了新的擔憂。早期的導航輔助工具,特別是普通大眾能使用並負擔得起的設備,僅僅發揮了輔助作用。它們的設計初衷是讓旅行者對周圍的世界有更好的認識--增強方向感,對危險做出預警,突出周圍的路標或其他方向標識,總的來說,無論是在熟悉還是陌生的環境下,旅行者都能泰然處之。

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完成上述的所有工作,除此之外,還具有其他功能。但是,衛星導航系統的初衷並不是為了讓人類更好地瞭解周圍的情況,它反而減少了暸解周圍情況的需要。我們控制導航技術,僅侷限於遵照路線指示行動在五百碼處左轉,下一個出口出去,靠右走,前方就是終點。無論是儀錶盤、智慧手機還是 GPS 專用接收器,他們上面搭載的系統都最終把我們與環境隔離開來。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2008 年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

「有了 GPS 以後,你不再需要知道你在哪裡,你的目的地是哪裡,也不用注意沿途的物理路標,或者向車裡或路上的人尋求幫助」。導航標識系統的自動性使我們不能再『在穿梭的過程中感受這個世界』」。

各種各樣的小設備和服務經常可以簡化我們的生活,廉價版 GPS 設備的到來讓我們歡欣鼓舞。《紐約時報》撰稿人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在 2007 年的專欄中發表了一篇名為「外包大腦」(The Outsourced Brain的文章,反映了大眾的觀點,他表示,新車上的導航系統讓他傾倒:「我很快就迷上了我的 GPS。我很喜歡她那冷靜並帶點英式發音的聲音。看著她細細的藍色線條,我感到溫暖而安全。」他的「GPS 女神」將他從多年的導航「苦差事」中「解放」出來。

但是,他也不情願地承認,GPS 女神帶給他的解放是「有代價的」:「幾個星期以後,我發現我到哪裡都離不開她了。只要與平日的路線有些許偏差,我就會把位址輸入到她的系統裡,然後按照她根據衛星做出的指令,愉快地上路。我發現,我原來的地理知識很快就消失得一乾二淨了。」布魯克斯寫道,便利的代價是喪失「自主權」GPS 是女神,同時也是個妖婦。

我們想把電腦地圖看作具有交互性的高技術紙本地圖,但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這是替代神話的另一種表現。傳統的地圖為我們提供背景環境。我們能對一個地區有總體的認識,需要自己找出所在位置,然後制訂計畫或在腦中設想到達下一站的最佳路徑。是的,紙本地圖需要我們費些工夫--好的工具總是這樣。

但是腦力勞動有助於大腦對某一地區形成自己的認知地圖。研究表明,閱讀地圖有助於加深我們的方向感,鍛鍊導航能力--這樣即使是在手邊沒有地圖的情況下,我們也能輕鬆地穿梭往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在某個城市或鄉鎮辨別方向時,我們喚起了對紙本地圖的潛意識記憶,然後確定路線,以到達目的地。有一項實驗揭示了這一點,研究人員發現,只有在面向北方時,人的方向感才最強烈--這與地圖的指向一致。

紙本地圖不僅引領我們穿梭於各地,還教會我們如何對空間進行思考。

而電腦同衛星連接所生成的地圖則大不相同。這類地圖通常很少提供空間資訊或導航線索。我們不用弄清楚所在位置,GPS 設備將我們設定為地圖的中心,然後讓整個世界圍著我們轉。在這個前哥白尼宇宙觀的小型仿製品裡,我們不需要知道現在所處的位置,之前到過哪裡,或是將要朝著哪個方向前進。我們只需要提供一個地址、一個十字路口、某棟大樓或商店的名稱就夠了,然後設備依靠這些資訊規劃路線。

德國認知心理學家茱莉亞.弗蘭肯施泰因(Julia Frankenstein)研究思維的方向感,她認為很有可能「我們越是依賴科技探路,我們自身構建認知地圖的能力就會越差」。她解釋說,因為電腦導航系統僅僅給出「最基本的資訊,沒有整個地區的空間背景」,這樣一來,大腦沒有接收到原始資料,就無法形成豐富的場所記憶。「依靠有限的資訊形成認知地圖,就如同用幾個音符創作樂曲一樣」。

 

被科技綁架的世界: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穿戴式裝置將帶你去哪裡?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關於作者


泛科選書(PanBooks)

PanX 泛科技新聞網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若希望有任何書籍合作歡迎向我們聯絡:contact [at] panx.asia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