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 矽谷元老級人物:HP 公司正式上市
在 1967 年的美國加州,一位 12 歲的小男孩正為計頻器(用於偵測電路頻率的儀器)材料苦惱時,一個天真的想法竄入他腦中,隨手拿起話筒,邊翻電話簿邊撥號碼。
「你好!請問是惠普(HP)公司的惠利特(William Redington Hewlett)先生嗎?我需要些電子零件來完成學校佈置的計畫,你可以幫我嗎?」
在短短二十分鐘內,惠利特不僅答應提供材料,更讓小男孩擁有在 HP 暑期實習的機會。
這位小男孩,就是蘋果創辦人 —— 賈伯斯(Steve Jobs),而惠利特是當時 HP 的總裁。賈伯斯在 1985 年接受《Playboy》採訪時也提到:「儘管我做的工作只是鑽鑽螺絲;但沒關係,我已經身在天堂了!」即使 Apple 和 HP 往後在 PC 市場上互有交鋒,賈伯斯仍視科技產業的大前輩惠利特為老師,且深深受到 HP 公司的理念影響。但 Apple 與 HP 的淵源還不只如此。
矽谷拓荒者的興起之路
現在以個人電腦和印表機等產品為世人熟悉的 HP,其實在矽谷產業圈起家時賣的是聲波振盪器(用於廣播及影視產業,曾被迪士尼下訂單,作為劇場內立體音效的確認)。

於 1935 年從史丹佛大學電機系畢業的惠利特與普考特(David Packard),透過在大學時期認識的特曼教授(Frederick Terman),在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Palo Alto)的車庫起步,並於 1939 年成立 HP 公司。兩人合作接手許多專案,並在 1947 年 8 月 18 日正式讓 HP 上市,靠著生產高速計頻器打入影視及傳播產業。此外,HP 為了拓展顯示技術,在 1958 年收購以圖像紀錄著稱的莫斯利公司(F.L. Moseley),為往後印表機、個人電腦及電子裝置等事業奠下根基。
HP 在 1966 年以 HP 2100 及 HP 1000 系列進入個人電腦市場,並在 1972 年發行至今仍在產線上的商用型電腦 - HP 3000 系列。
雖然 HP 投入許多資源開發 PC,卻仍不敵當時已形成 PC 產業鏈的電腦巨擘 - IBM,而在市場上慘遭滑鐵盧;但危機就是轉機,HP 改於 1984 年發行桌上型電腦用的噴墨及雷射印表機,多功能及軟硬體整合的技術,讓這項產品獲得市場青睞,一躍成為印刷界的佼佼者。

此外,在 1967 年時有一位 HP 實習工程師 —— 沃茲尼克(Stephen G. Wozniak),帶著一台個人電腦的原型向公司提案,卻因與公司的生產方針不同而不被採納。這時身為好友的賈伯斯(Steve Jobs)找上了他,力勸他離開 HP一起創業,雖然在 HP 的工作環境讓沃茲尼克感到猶豫,但最後仍決定與賈伯斯創立 Apple 公司,並以在 HP 打造的 PC 原型開發出 Apple的 第一項產品 - Apple I。這當然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併購康柏,等待時機成熟
而講到真正由 HP 主導 PC 市場的時代,就不得不提 HP 第一位女性 CEO —— 菲奧麗娜(Carly Fiorina)在 2002 年所主導的康柏電腦(Compaq)合併案。
當時在菲奧莉娜任內,HP 市值驟降且連年裁員,而這項併購案因 Compaq 慘澹的財務狀況,以及 IBM 將出售 PC 部門的消息,換來更多 HP 股東的不諒解,菲奧麗娜也在 2005 年時請辭。

續任的 CEO —— 赫德(Mark Hurd)將 HP 的 PC 事業從印刷部門獨立出個人系統小組(Personal Systems Group),結合 Compaq 曾經身為 PC 龍頭的實力,將「HPQ」成為 Compaq 及 HP 合作的新簡寫,並在 2007 年打敗戴爾(Dell),成為 PC 市佔率最高的品牌,近年也與聯想(Lenovo)等品牌於 PC 市場上你來我往。
車庫精神始終如一
即便 HP 這間傳統科技大廠現今不像 Google、Facebook 等公司引領世界潮流,但他們在矽谷形塑出的「車庫精神」及「扁平管理層」,讓工程師能與公司領導人面對面交談,至今許多後輩公司仍效法他們的經營理念,而 HP 也在矽谷的辦公室貼上大大一張「惠普之道」(HP Way)的海報,以下為其中一句:
「公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有人說公司是為了賺錢,但這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我們把一群人聚在一起,並把他們稱作公司,是為了實現這些單獨個體實現不了的事情。」
在講求商品快速翻新的現代,許多公司只追求壓低成本、出貨量增幅及獲利多少等數字,卻忘了公司最根本成立的目的。HP 將「惠普之道」作為全公司 30 多萬員工的工作準則,這也可能是 HP 經歷過 70 多年的風吹雨打,至今仍在科技業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
封面來源:Wikimedia , CC 0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