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 蘋果的一小步,智慧手機的一大步:掌上型裝置「Newton」誕生
1993 年的今天,蘋果發表了公司第一台個人數位助理裝置(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牛頓(The Newton PDA,Newton MessagePad)。它是現代平板裝置的前身。也是 ARM 架構受到重視的起點。
當 HP 於 1984 年發表首台筆記型電腦後,讓賈伯斯意圖開發筆記型電腦版的麥金塔,但隔年賈伯斯被董事會解雇,公司也無意繼續推動這項計畫。
「一直開發麥金塔桌機,沒什麼意義!」蘋果當家工程師薩柯曼(Steve Sakoman)為此出走自立門戶,但創業失敗。後來蘋果 CEO 約翰.史庫利(John Sculley)才意識到推動這個專案的必要,因此許可薩柯曼團隊回到蘋果公司( Apple Inc. ),進行「 Newton 」的開發計畫。
Newton 上市前後的坎坷身世
進入 90 年代前的蘋果公司,財務狀況面臨了困境,史庫利發現高檔電子產品的銷售策略已經沒辦法帶來高獲利,因此把賭注押在 Newton 計畫。然而後來薩柯曼又因不滿蘋果公司內部人事調動,在 1990 年離開隊伍,再加上康柏(Compaq)和戴爾(Dell)電腦等強勢敵手的興起,使蘋果公司在這場市場戰役中寸步難行。
即使研發 Newton 的過程困難重重、Bug 不斷,投入的經費瘋狂燃燒,但史庫利一點也不想讓 Newton 的計畫胎死腹中。原本欲把 Newton 打造為筆記型電腦,卻因財務和技術問題,最後大幅改成「掌上型電腦」推出市場。
史庫利對其軟體的性能非常有信心,例如 Newton 能根據使用者的行為做出相對應的反應,包含篩選電子郵件並把姓名設成超連結、做成通訊錄,還能搜索電郵中提到的日期和時間,詢問使用者是否要安排行事曆。為了宣傳 Newton,史庫利在 1992 年的 CES 演講中首次提出「PDA:個人數位助理裝置」一詞,希望說服市場接受這個創新的設備,挑起人們的購買欲望。
最初 Newton 硬體採用的是 AT&T 公司製造的 Hobbit 處理器,但此處理器無法解決多國語言切換的問題。為此蘋果轉向了當時還是小公司的英國晶片設計公司 ARM(Acorn RISC Machine),改在 Newton 產品中使用該公司開發的 ARM610 晶片,這個處理器不但速度比 Hobbit 快且更有效率,還因為不須太大的散熱空間,而讓硬體體積變得更輕巧。
無奈第一代 Newton 於 1993 年甫推出時,其主打「手寫辨識」輸入文字的功能並不靈敏,且當時人們對於可攜式裝置的需求不高,所以這款產品在商業上並不成功,卻影響了後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
Newton 的影子,現在還是看得到
1996 年賈伯斯回歸蘋果公司後,把 Newton 生產線全數取消,但有趣的是,蘋果十年後發表的智慧型手機 iPhone,明顯有 Newton 的影子 。(賈伯斯收割 Newton?咦?)在測試影片〈iPhone vs. Newton〉中,改良後的 Newton MessagePad 2000 的手寫輸入文字效率和 iPhone 6 的螢幕鍵盤打字輸入速度非常接近,僅以幾秒落後。而 Newton 搭載的 Newton OS 2.1 系統可支援橫豎屏的切換,不只 iPhone 產品系列,更是現代各種行動裝置不可或缺的功能。
不得不說,Newton 作為蘋果公司的首台掌上型裝置,承先啟後的存在價值不可抹滅。儘管它和 iPhone 的結局大相逕庭,但行動裝置的旋風已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包括 Windows 平板電腦、iPhone、iPad 等產品可說是琳瑯滿目。
現代人也許可以不買筆記型電腦,但若少了一台拿在手上滑滑滑的智慧型手機消磨時間,總是不太過癮,是吧?
參考資料:
- The Story Behind Apple’s Newton
- PDA進化至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演化史
- Check out this video showing the Apple Newton taking on the Apple iPhone 6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