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07/19 - 美國聯合航空 UAF 232 空難事件,111 人罹難

「在飛機上你必須保持鎮靜,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經歷飛機失事、歷劫歸來的聯合航空機長 —— 海恩斯(Alfred C. Haynes)在聯合航空 UAF 232 的空難事件後如此說道。

1989 年 7 月 19 日,預定由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飛往芝加哥的聯合航空 UAF 232 航班,在啟航一個小時後,機尾引擎的扇葉突然解體並摧毀引擎,在高速運轉下,引擎的殘骸貫穿飛機上的三條液壓管線,造成液壓系統失靈、飛機失去水平。

液壓系統構造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液壓系統構造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緊急的情況下,機長海恩斯與副駕駛隨即切掉供應故障引擎動力的管路,嘗試手動控制,並靠著剩下的兩個引擎飛行(DC-10 屬三引擎噴射機)。而就在機長慌忙控制飛機時,幸好退休飛行教官 — 費許(Dennis E. Fitch)也在該班飛機上,當下便加入救援,協助機長海恩斯操控油門,讓海恩斯得以全神貫注在航向上,與附近的塔台發布緊急訊號。

最後,UAF 232 在美國愛荷華州蘇城的機場緊急降落,雖然班機在迫降時,還是不幸失控翻覆,造成 296 名人員中有 111 人罹難,但相對一般空難的生還率僅有 24%,這次 UAF 232 空難事件的生還率為 62.5%,可說是努力把傷害降到最低。

檢查引擎的殘骸。圖片來源:Ed Porter / AP
事後檢查引擎的殘骸。圖片來源:Ed Porter / AP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STB)在失事後的調查發現,肇事原因來自於機尾引擎的圓盤破損,以及在鈦合金製程上的疏忽,再加上三引擎飛機機尾不易檢查且維修,才造成這場災難。這次事件讓美國對飛機零組件的製程都重新審查並規範一番,往後飛機的設計也鑑於 UAF 232 的經驗,將液壓系統裝上保險絲來防止瞬間癱瘓。

其實,在 UAF 232 空難事件發生前,美國才剛頒布新的機組訓練規範 —— 過去發生緊急危難時,機長必須承擔發布所有指令的責任,且沒有人可以反駁,但新的政策則不再由機長獨自決定所有事情。而在 UAF 232 事件當中,也證明了若沒有其他機組人員的幫助,難以顧及到所有狀況。

此外,由於當時地面人員已知道該班機必須迫降,電視台便早在機場附近等候,使得 UAF 232 成為航空史上記錄最完整的空難之一。而 UAF 232 也被國家地理頻道等節目製成影集,還成為 1992 年的電影《空難最前線》的題材。

 

UAF 232 降落新聞片段

 

參考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photo via AP images

關於作者


Liang

PanX 實習編輯,期望能將「寫」與「做」集於一身。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