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 美國聯合航空 UAF 232 空難事件,111 人罹難
「在飛機上你必須保持鎮靜,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經歷飛機失事、歷劫歸來的聯合航空機長 —— 海恩斯(Alfred C. Haynes)在聯合航空 UAF 232 的空難事件後如此說道。
1989 年 7 月 19 日,預定由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飛往芝加哥的聯合航空 UAF 232 航班,在啟航一個小時後,機尾引擎的扇葉突然解體並摧毀引擎,在高速運轉下,引擎的殘骸貫穿飛機上的三條液壓管線,造成液壓系統失靈、飛機失去水平。

在緊急的情況下,機長海恩斯與副駕駛隨即切掉供應故障引擎動力的管路,嘗試手動控制,並靠著剩下的兩個引擎飛行(DC-10 屬三引擎噴射機)。而就在機長慌忙控制飛機時,幸好退休飛行教官 — 費許(Dennis E. Fitch)也在該班飛機上,當下便加入救援,協助機長海恩斯操控油門,讓海恩斯得以全神貫注在航向上,與附近的塔台發布緊急訊號。
最後,UAF 232 在美國愛荷華州蘇城的機場緊急降落,雖然班機在迫降時,還是不幸失控翻覆,造成 296 名人員中有 111 人罹難,但相對一般空難的生還率僅有 24%,這次 UAF 232 空難事件的生還率為 62.5%,可說是努力把傷害降到最低。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STB)在失事後的調查發現,肇事原因來自於機尾引擎的圓盤破損,以及在鈦合金製程上的疏忽,再加上三引擎飛機機尾不易檢查且維修,才造成這場災難。這次事件讓美國對飛機零組件的製程都重新審查並規範一番,往後飛機的設計也鑑於 UAF 232 的經驗,將液壓系統裝上保險絲來防止瞬間癱瘓。
其實,在 UAF 232 空難事件發生前,美國才剛頒布新的機組訓練規範 —— 過去發生緊急危難時,機長必須承擔發布所有指令的責任,且沒有人可以反駁,但新的政策則不再由機長獨自決定所有事情。而在 UAF 232 事件當中,也證明了若沒有其他機組人員的幫助,難以顧及到所有狀況。
此外,由於當時地面人員已知道該班機必須迫降,電視台便早在機場附近等候,使得 UAF 232 成為航空史上記錄最完整的空難之一。而 UAF 232 也被國家地理頻道等節目製成影集,還成為 1992 年的電影《空難最前線》的題材。
UAF 232 降落新聞片段
參考資料:
- Wikipedia – United Airlines Flight 232
- Flight Club – How The Crash of United Flight 232 Changed The Way We Fly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