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揭竿起義,傳統銀行該如何接招?|泛科選書
編按:當網路和大數據打得正火熱,網路科技和傳統金融也即將正面交鋒,大部分的資金甚至不需經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仲介。
下列文章摘錄自《FinTech 金融科技革命:網路金融新體系,改變你我消費、理財、保險與借貸的未來》一書,其中的第六章〈傳統銀行的轉型升級及發展建議〉便針對傳統商業銀行的角度做建議,看銀行應如何在網路化浪潮中求新求變。
網路金融的特徵,實際上就是金融行為的網路化,為客戶建立直接、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其發展的基礎是大數據分析,缺乏數據支援的網路金融是無本之木。所以,商業銀行迎戰網路金融的主要戰略,就是要在經營中加入網路元素,並使客戶的大數據分析真正起到對經營發展的支撐作用。從研究調查分析的資料也能看出,銀行客戶對銀行的業務依賴程度還是比較高,關鍵是商業銀行如何在網路金融時代自我改變,以迎合客戶需求。
緊抓銀行核心競爭力
商業銀行在理財領域的專業優勢,是網路企業無法取代的。在網路理財發展的洪流中,商業銀行應努力抓住自身在物理渠道、專案選擇、風險控制、人才團隊等領域的獨特優勢。一方面要透過進一步提升網路銀行等客戶自助設備利用率,利用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技術,將實體據點和「人」從低階業務中解放,轉而從事高階理財規劃等機器無法完成的業務。另一方面則要精益求精,繼續提高產品設計和創新水準,抓住「資產管理」熱潮的機遇,推出一些關鍵產品。理財產品的使用者體驗,絕不僅是購買和查詢方便,產品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率才是客戶關注的重點。
提升網路技術水準
從戰術上來看,商業銀行應該轉變理念,由「產品中心主義」向「客戶中心主義」轉變,加強與網路企業的合作共贏。網路金融的發展,其實是金融業網路化與網路業金融需求的融合。商業銀行擅長經營銀行業務,但缺乏「網路基因」。
重視提升用戶滿意度
網路金融之所以能迅速發展,追根溯源得益於用戶滿意度。新金融模式憑藉網路平台的優勢,針對客戶快速變化的需求,針對性地進行創新,使其比較有效地佔有客戶資訊。因此,傳統銀行應加快轉變服務意識,摒棄原有的推銷經營模式。根據客戶細分,提供金融產品在網路(尤其是行動網路)的用戶端個人化設計,使客戶可以自行決定諸多行動金融服務中的特色選擇和靈活下載,讓用戶體驗盡善盡美。
建立研究和實施機構
對於網路金融現象和發展,商業銀行已經不能等閒視之,必須予以重視,應該建立本行網路金融相關部門,對其發展進行研究,並儘快建立奠基於客戶需求、且適應商業銀行發展的新型金融模式。
積極學習尋求轉型
銀行業要學習網路企業的網路營銷方法和策略,學習針對客戶交易數據的分析能力,以獲得信用評價體系和信用資料庫。在網路時代,第三方支付、社群網路不僅是商業銀行的競爭對手,同時也能成為盟友,只要合作得當,雙方可以共同開闢新的市場。
搭建網路金融交易平台
商業銀行要建立自己的網路交易平台,交易平台需擁有豐富的金融功能,支援各大電商交易和支付服務;支援投資理財、網路融資、消費信貸服務;支援個人和法人資金流、資訊流、物流資訊服務。
發揮信用仲介功能
支付寶類第三方支付產品的出現,源自網路企業和個人交易客戶對金融支付的需求。銀行恰是社會中發揮信用仲介的主體,商業銀行應該整合各類支付功能,利用自身龐大的客戶群,發揮信用仲介功能,成為各類電商的交易支付平台。
凸顯網路銀行的功能
商業銀行通常都會自行建立網銀業務,但基本上是做為實體渠道的補充,並未提昇至銀行經營的戰略地位。在網路金融時代,商業銀行於戰略安排上,應改變當前對網路銀行的認識,提升其地位;技術上要繼續加強或者細化網銀平台功能,優化網銀用戶體驗,使網銀涵蓋銀行所有的線上金融服務及第三方支付功能。
提供數據整合服務
透過客戶交易行為及數據分析,以及網路與客戶供應鏈結合、與中小企業信貸資訊結合,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程供應鏈」金融、資訊和物流服務,滿足客戶整體需求。
- 書名:《FinTech 金融科技革命:網路金融新體系,改變你我消費、理財、保險與借貸的未來》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作者:曹磊、錢海利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