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口上:從 AppWorks 十屆團隊看台灣創業的變化
AppWorks Accelerator(之初加速器)自 2010 年成立後,每半年招收一屆育成團隊,去年(2015)底,第十一屆的 Demo Day 甫結束,轉眼間 AppWorks 第十二屆也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我循著 AppWorks 提供的歷屆名單回顧了前十屆畢業團隊(約 140 組),雖然其中一些團隊曾在創業前後經歷轉型,不過這裡仍以 Demo Day 所展示的成果為主,根據產品的媒介管道分為雲端服務、網路平台(網站、社群等)、行動 App、軟體開發、O2O、電商、軟硬體整合(包括智慧裝置和物聯網等)、數位廣告等。這些新創團隊所提供的服務和產品,不但展現出不同時期創業者對問題的洞悉角度,也反映出台灣近年的產業變化。

#1:傳統產業與數位的接軌
2010 年,正值台灣網路創業的起飛之際,AppWorks 的成立為新創注入活水。AppWorks 第一屆所招募的團隊以線上服務、O2O 和 App 開發為主,線上服務有打折情報平台(Goodlife)和語言學習平台(QLL);線上結合線下的服務則包含提供訂位服務(EZTABLE )和裝潢媒合平台(5945 呼叫師傅)。傳統產業開始轉向線上作業,網路介入過去慣用的消費模式,接合傳統產業和數位間的落差。當時,行動裝置和數位廣告炒得正熱,團隊中也不乏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和數位廣告技術的服務,可見個人行動生活在當下是大家抱持願景的領域。

#2 到#5:雲端服務、網路平台多元並立
接下來的四屆團隊中,提供線上服務的團隊占多數,跨足的領域琳琅滿目,例如網頁收藏服務(Justaple)、B2B 商務平台(Patisco 與口袋百貨)、電子報代發(電子豹)、雲端字型服務(Justfont)、展覽社群(Wondershow)和數位出版(Team FECT)等等。
雖然仍以手機 App 開發與發行為主,但相較於第一屆,網路平台和電商的團隊數量增加許多,提供的服務和產品愈豐富,市場區隔更精細。盛行的網路社群平台,顯然對這幾屆的新創團隊造成影響,例如育兒交流平台(Mamibuy)、獎金獵人、插畫社群(Fandora)及寵物平台等,皆試圖掌握使用者的偏好和需求,加入社群元素。

#6 到#9:軟硬體整合開發的崛起
在 2013 年到 2014 年間,電商仍占大宗,但也增加了許多軟體開發和軟硬體整合的團隊。軟體不再侷限於 App 與遊戲,開始朝向智慧管理,包括物聯網和穿戴裝置等智慧設備,例如 Sentri 的智慧家庭監控、電子票券(Pass2U)、節能系統(廠星科技),以及太和光的盲人導航(iBeacon)。
到了 2014 年,軟硬體整合/物聯網/智慧裝置的類別更一躍成為領頭狼,展現跨界融合,例如智慧醫療裝置(iWEECARE)和預防兒童走失的智慧玩偶(A&C Funta Ltd.)等。

#10:技術結合洞察為解決問題之本
2015 上半年,AppWorks 走到了第十屆,參與此屆 Demo Day 的人數創下新高,可見數位匯流和網路相關產業更加受到重視,而台灣也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刻。
第十屆團隊的產品和服務相較過去幾屆較為分散而難以歸類,但也可說是兼容過去九屆團隊的特色:軟體開發、電商、數位行銷、O2O,以及去年大幅躍起的智慧裝置/軟硬體整合。從相對佔多數的 App 開發團隊來看,發現網路平台所能解決的問題仍相當多,例如提供餐廳效率管理的 WaiTable、創造 C2B 交易平台的手機醫生、結合行動與翻譯產業的 Linqapp 等等。而各類的垂直電商平台,也再次證明電商仍是最熱主題。
多達 250 組的創業團隊如今都加入了 AppWorks 的校友會中,其中不乏爆紅的超新星,跟一時殞落但努力再起的團隊,我們將在後續報導中繼續為大家介紹:他們現在怎麼了?
AppWorks 提供的十屆名單:
#1:
#2:
#3:
#4:
- 早餐吃麥片
- LimitStyle
- Bosslady
- DingTaxi
- 電子豹
- Fliper
- Justfont
- 跨界觸動
- PiPoSea
- 口袋百貨
- 龍骨王
- Beautymemo
- MobileMatrix
- WalkThisWay(後轉型推出「Dorm7」產品)
#5:
- Niceday
- Comhere
- JumpLife(後轉型推出「甘仔店 App」產品)
- Wagecan / Wuo Wuo
- Wondershow
- Sudo
- 好書服文創
- tapgo
- MoaiCity
- Team FECT
- Millo Games
- 01Creators
- ProGroup
- LND(推出「Slap That Zombie App」)
- Bookshow
- Mr.Travelo
- 腰瘦心機(今年三月產品暫停營運,社群仍有經營)
#6:
- 鮮乳坊
- 廠星科技
- 身體智慧
- DOGGY WILLIE
- 太和光
- PIAD Pi 廣告
- Sharme Design
- 琅茶
- xBeacon / Goo9
- Wedding Day
- Green Hour
- 思為策略
- 森林小學
- DoItWell
- stylehood
- 微巨行動
- Pixgram / Swiitt
- Daydream-Lab
#7:
- 美樂狗
- 跑客幫
- VoiceTube
- XBA 籃球幫
- 希娜科技
- 高校誌
- Qbit(推出運動穿戴裝置「Flyfit」產品)
- StarTouch / iTouch
- Tildespace
- PrimePicks
- 瑞德感知
- Goodnight
#8:
- Blink
- Sentri
- Rooti
- AppWorkout
- BASEQI
- MasVidia
- ARTBLOOM
- SISGO
- foundi
- AirSig
- TRAIWAN出來玩
- QuickMark
- FitMe
- DIY plus
- iGPSD / SmartAD
- Bookclass
- Pentagon
- Eros
- Rain-Project
- A&C Funta Ltd.
- Cecelia
#9:
- 巴黎草莓
- 愛葳幸福主義
- MoonMon 六書堂數位
- GetMore
- 17 健身網
- Unicorn
- 車勢修車網
- PickOne 挑場地
- Guest What
- Jumpy(JoyRay)
- Umbo CV
- KKlabs Inc.
- Yobi3D Inc.
- MightyRC
- SnapViva(HelloReporter)
- 自由系統
- 微芯 iWEECARE
- TripHugger(Outsy)
- NeeMe 尼米科技
- 酷錢行銷
#10:
- FLUX
- 東京衣服/東京婚禮
- 網際智慧
- 愛月嫂
- 點子行動科技
- 摩豆創意
- 學思科技
- 與手工甜點對話的 Susan
- 排一下 WaiTable
- Sharelike
- Viva5 Inc.
- IIOT Inc.
- WritePath PTE.LTD.
- FIVE Vocal(為硬體產品,沒有網站連結)
- Linqapp
- uknowiknow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