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專訪林之晨:AppWorks 用什麼標準挑團隊,以及為何堅持「i 人才」是台灣唯一出路

在看完爆紅轉型的團隊之後,PanX 要帶大家回到這些團隊的誕生之初 ─「AppWorks Accelerator」本身,究竟他們怎麼篩選尚未發光甚至根本沒成形的團隊?五年以來,AppWorks 看見了什麼?身為亞洲規模領先的新創加速器,他們又打算如何帶台灣走向國際?

我們帶著這些問題找到 AppWorks 的共同創辦人,剛獲選 TiEA(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新任理事長的林之晨,想知道也想讓大家知道,AppWorks 重視的、改變的和未來期待的是什麼。

林之晨:AppWorks Accelerator 看團隊的心、腦、手

從 2010 年創立開始,AppWorks 之初加速器,總共招募了 250 個團隊,千里馬要等待伯樂,那獨角獸呢?AppWorks 也有自己的伯樂心法:Triple H(跟摔角明星絕對無關): Heart、Head and Hand。

最重要的是「決心」,沒有決心的團隊,任何策略或創意都沒有實現的可能。走進 AppWorks 的辦公室,無論平假日或白天黑夜,都可以看到團隊成員窩在一起認真討論著,咖啡、泡麵、維他命都是不可缺的死磕補給品,但是人心隔肚皮,要怎麼看出一個團隊有沒有決心?「我們設計了一套獨門的面試過程,10 分鐘左右,就可以確認這個團隊有沒有決心。」林之晨說,這是 AppWorks 加速器的秘方,不能外流。

確定 Heart 之後是 Head,「腦袋」,聰明的人不一定能成功創業,但要成功必定要有清楚的邏輯思考能力。就像很多創投會問新創者商業模式是什麼,AppWorks 也會問。

「但是我不 care 他的答案,我 care 的是他怎麼推論出這個答案。」

林之晨認為,商業模式可以摸索探尋,但是邏輯思考能力,就不是他能幫得上忙的了。舉例來說,如果要做到府收送洗衣服務的電商,商業模式是什麼?要自己開洗衣廠,對接客戶,打破原本的產業鏈?還是要優化生產鍊,讓服務更透明?「從他的回答,我可以知道他如何去想這件事情,以及思考過程是否合理。」林之晨說,關於商業模式,沒有標準答案,創業過程中可能會調整十幾次,或幾十次,那都沒關係,前提是要有清楚的思考能力去調整。

最後一個則是 Hand,「執行力」,套句馬雲說的話,很多人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床走原路」,有決心、有想法,卻沒辦法讓自己 「弄髒手」的話,仍然沒有成功的機會。不過這是不是代表電商創業者就一定要會自己寫程式呢?林之晨認為不一定,創業者自己會寫當然很好,但是團隊能夠找到優秀的工程師,同樣能解決問題,有一些優秀的團隊,創辦人就不會寫程式,一樣可以成功。

AppWorks 的共同創辦人林之晨與我們分享對之初加速器的想法與期待

圍繞網路,跟著趨勢走

能夠獲得 AppWorks 之初加速器輔導的團隊,總計 250 個中,存活的有 73%,有的仍在堅持原本的創業理念,也有些已經轉向。不過,在停止創業的 27% 團隊中,有三分之一是被併購,也不算是真正的消滅了。

經過幾年下來的觀察,林之晨發現:「在放棄創業之後,這些回到職場工作的人,就業狀況非常好,幾乎都是主管階級,都比原本的職務升得更高。」對此他解釋,許多企業都想進行內部創新,因此會想要找一個有創業經驗的人來負責,所以「創業成功當然是成功,即使創業失敗還是成功。」林之晨笑說。

這 5 年多來,雖然 AppWorks 都強調網路創業,但是之中含括許多不同的主題取向,基本上是跟著大環境走。例如 2010 年時,第一屆團隊幾乎都做行動 app,但是第三屆(2011)之後行動 app 話題就冷卻了,許多人回頭做網頁基礎的應用。然而到了第 6 – 7 屆(2013),剛好碰到 iPhone 4/4S 熱賣,以及 4G 網路普及化,行動 app 又再次成為人氣主題。

又例如最近很熱門的物聯網話題,其實在第四屆左右,就陸續有相關的創業主題,前兩年比例甚至高達三分之一,但是今年也開始慢慢降溫;而去年開始,服務型電商則逐步增加到三分之一。雖然主題有些取向上的不同,但主軸仍然環繞網路不變。

耐心等待創業者長大

在過去 5 年,根據 AppWorks 提供的資料,他們培育的團隊在過去一年共創造 106 億的營收,2016 第一季總計來到 130 億,預計 2016 年第二季將可以達到 150 億,主力團隊包括創業家兄弟、EZTABLE 和 KKday 等熱門服務電商。當然,有人賺錢也有人賠錢,許多團隊仍在掙扎中,或尚未找到獲利模式,林之晨認為,最好的作法就是耐心等待,「我們不期待快速獲利,我們希望團隊能夠作正確的事,走正確的路,儘管需要時間,也是值得的。」

同樣的投資心法,也適用於 AppWorks 創投代管的兩支基金。代號 Fund I 的本善,目前投資 20 家公司,其中 2 家上櫃,也是 AppWorks 最常提到的創業家兄弟與 EZtable,投資金額總共約 3.2 億,到今年為止整體基金的預期淨報酬約在 4 – 5 倍。

代號 Fund II 的本誠也是以 AppWorks 畢業的網路新創為主要標的,目前投資 13 家公司,包括 91APP、KKday等,今年目標是要將投資目標增加到 25 – 30 家,平均每家投入 120 萬美金的規模。

當被問到是否後悔投資過哪些對象,林之晨則認為,不管是投資或是招募的團隊,難免會有眼光失準的時候,但是這些也都有他們的意義,因此並不能說後悔。無論 AppWorks 之初加速器團隊或是之初創投,都在過去兩年的「不景氣」中獲得不俗的成績,原因何在?林之晨認為,不景氣造成實體通路的銷售量與營業額縮水,民眾消費力道反而大量轉進電商,網路的效益在這種時候特別明顯,因此才有這樣的成果。「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台灣要全力發展網路產業的原因。」

我們必須認清:在過去二十年,台灣真的輸了

在今年 3 月,林之晨獲選為 TiEA 新任理事長,在會員大會的現場,即將就任的台灣總統蔡英文也到場致詞,她承認現有法規有些不合時宜,希望就職後能加速鬆綁,林之晨則當面提出建言:「網路人才不足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未來 5 年內,希望能將台灣的資通訊人才數量提高 3 倍以上。」

林之晨不只一次高呼台灣要成為網路強國,原因何在?以目前的資訊世界來看,網路是通路、是平台、是廣告、是支付,在各行各業裡都有網路插旗的空間,失去網路的主控權,就像是手上沒槍的龍五。

以遊戲產業為例,遊戲的開發可以不斷壓低成本,但是行銷與通路費用卻越來越高,因為這都必須透過網路,包括 Facebook、Amazon、Google 和各大遊戲平台。「一款遊戲的成本,有三成都花在這些部分,而這些錢全都流到海外。」林之晨說,不僅是行銷成本,甚至連銷售利潤都會被網路服務商抽成,廠商獲利少得可憐,政府能抽到的稅收就更少。

假設一款遊戲的營收是 100 萬,其中有 30 多萬進到國外網路服務商的口袋,遊戲廠商的獲利可能只有 10 幾萬,台灣政府能抽到的稅收不到 3 萬。長此以往,國家的經濟基礎會越來越空,堪稱是嚴重的數位殖民困境。

Google 台灣總經理簡立峰在 TiEA 大會上也直指:「台灣需要發展網路產業已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國安問題。」但我們如何能擺脫網路巨獸的箝制?總不能學別人天網鎖國,然後把所有網路平台複製一遍吧。我們必須認清,在過去 20 年,台灣真的輸了。但是我們若能將眼光投注在未來,加大力道培養 i(internet)人才,而不是 IT 人才,至少在下一個世代,我們還有重回舞台的機會。

「你看過去 20 年,史丹佛、哈佛的電腦科學相關學生人數不斷成長,但是台灣資訊類學科的學生人數卻一直維持在差不多的水平,這就是台美新創人才庫的差距。」林之晨說,在 2000 年前後,台灣和美國在網路產業的競爭力並駕齊驅,美國有什麼服務,台灣也有,但是這個差距已被越拉越開。AppWorks 之初加速器輔導的團隊最常遇到的問題也是人才不足,因此他確信,培養人才,是扭轉頹勢的不二法門。

從今年春季開始,AppWorks 啟動 AppWorks School 計畫,提供免費課程,幫助有意願跨入軟體領域的人才學習,林之晨認為這一來可以解決青年低薪低就業的問題,因為軟體人才的薪資普遍都不錯,二來則能解決新創團隊找不到人才的困境。但是要能夠獲得上課資格,也得先通過層層關卡審查,不是想來就能來。

美國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一流人才都在創業

成立 5 年多來,AppWorks 成長許多,也帶著台灣許多新創企業攀上風口。林之晨認為美國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偉大,是因為一流的人才都投入創業,而台灣的人才則散布在各行各業,因此他不斷鼓勵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投入創業。不過創業維艱,90% 的新創團隊都以失敗收場,如果沒有心理準備,就不要輕易嘗試,不要抱持錯誤的美好幻想,以為創業就代表更多的時間與收入。

有許多人也批評台灣的新創格局太小、眼界不夠寬,走不出國際。林之晨則認為,創業是一階一階爬,一關一關過,創業者當然可以把眼光放遠,但還是得從眼前的事做起。就像 Elon Musk 如果一開始就說要做電動跑車跟火箭,就不可能有 Tesla 跟 SpaceX,他也是從小型軟體公司,一步步累積經驗與資本,才能走到今天。

最後,PanX 想問問看完這篇文章的你:你認同林之晨的見解嗎?如果認同,接下來該做什麼?如果不認同,又該做什麼?PanX 竭誠歡迎各位投稿,分享您的意見。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關於作者


Kobe Chen

金屬搖滾樂中毒,科技狂熱份子,愛貓人士,愛妻男人,這些都是我。相信台灣不只是鬼島,相信每個人都希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