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爸媽叔伯阿姨每天都在 LINE 裡「認同請分享」嗎?
文/黃麗群,旅飯總編輯
許多長輩為什麼比我們更愛用 LINE 呢?
他們的用法為什麼不像年輕人是談公事、約時間或聊天,而是每天在群組裡傳發假消息、網路謠言、好笑的影片與不知道誰費事做的醜圖片呢?為什麼他們好像活在另一個國家呢?是他們比較笨比較落後?(我媽在 LINE 上傳的東西往往是我短則兩天長則兩年前就看過的)或者 LINE 就是比較好用?後來我覺得都不太是。

我認為的確就是另一個國家。
但國境線是「表達能力與意願」。不完全是年齡問題,是「擅長/傾向於以文字表達與介入意見圈」與「不擅/不傾向以文字表達與介入意見圈」的差別。
台灣 55 歲以上的阿爺阿奶,其養成與教育將大多數的他們變成了後者。
之於不擅長的人而言,他們還是有發表的渴望,但需要有人「代替」他們發言,同時半公開不公開的場合最好。LINE 群組裡廣傳的各種影音或文字正好為上述兩種需求代勞。特別是一些「投其所好」的內容,說是「意見買辦」有點難聽,但不要小看這些基本不核實的謠言與九成不可靠的說法,因為「投其所好」,之於從來不擅組織意見的阿爺阿奶而言,它們的代理性非常強,而且非常簡單,你看過爸媽的 LINE 群組就知道,他們只需要轉發一張圖文/連結然後加一句「很有道理!」然後就「七阿姨:(大拇指貼圖)棒!」「八大舅:(小狗打滾貼圖)」「隔壁王媽媽:(企鵝搖屁股貼圖)」十秒完成所有的工作與意見交換。
當然 Facebook 也有這樣的效果,但重點在於 Facebook 是個講求接收也同等講求生產訊息的空間(只把 Facebook 當新聞訂閱器的人終究屬於少數。而且這是很爛的訂閱器)。這種「生產性」本身的存在,就已經足夠讓不擅長的人缺乏安全與認同感。
但擅長的人就無痛接軌了。所以我們會發現在 Facebook 如魚得水的阿爺阿奶,很多來自媒體工作者、退休老師、業務⋯⋯總之,是各種習慣於製作內容與在一定規模的人群中表述意見的人。
#有時我也是想把我媽手機裡的line刪掉的
#但我也懶得跟我媽說那張劉墉假語錄圖已經被他兒子打臉了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