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PanBooks/網路提供了更多工作機會,但卻無法賺錢

在資訊科技產業,機器智能普及的衝擊最為顯著。網路催生了許多非常賺錢且影響力甚大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使用的人力非常少。例如,Google 在 2012 年創造近一百四十億美元的獲利,員工數卻不滿三萬八千人。拿此數字和汽車業相比,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在鼎盛時期的 1979 年僱用了八十四萬名員工,獲利僅約一百一十億美元,比Google 2012 年的獲利低了 20%,而且這是經過通膨調整後的數字。福特、克萊斯勒(Chrysler)、和美國汽車(American Motors)僱用了上百萬人,除此之外,汽車業也在駕駛、維修、保險、租車等邊領域創造數百萬個中產階級的工作機會。

當然,網路同樣也創造了周邊機會。新資訊經濟常被稱譽為偉大的等化器,誠然,如今人人都能寫部落格、在網路上刊登廣告、出版電子書、在 eBay 網站上賣東西,或是開發一套 iPhone 應用程式。網路固然創造了這類機會,但它們截然不同於汽車業創造的中產階級工作機會。證據清楚顯示,線上活動創造的所得幾乎總是傾向贏家通吃的分配情形。理論上,網路或許使機會平等化,消除了入門障礙,但實際上,它創造的利潤分配總是高度不均。

把網站造訪人次、線上廣告收入、iTunes 商店的音樂下載次數、亞馬遜網站的書籍銷售量、AppStore 或 Google Play 下載的應用程式數量、或任何的線上活動繪成圖表,幾乎總是得出類似長尾的分布圖。網路上呼風喚雨的企業,事業模式幾乎都呈現這種長尾分布,Google、eBay、亞馬遜之類的公司能夠在分布圖上的每一點獲取利潤。若一家公司掌控了一個大市場,而且商品服務包辦整條曲線,連長尾部分的小營收都搜刮落袋,它的總收入自然能輕而易舉達到數十億、上百億。

容易數位化的產品與服務市場,幾乎都會演進成這種贏家通吃的營收分配,書籍與音樂、分類廣告、影片出租,銷售量全都由愈來愈少數的幾個線上通路中樞包辦,最明顯的結果之一就是,記者和零售店店員之類的工作機會大量消失。

長尾固然好,但前提是你必須擁有它,若你只占據了長尾的一個點,故事就大大不同了。在長尾上,多數的線上活動收入快速下滑到所剩無幾的地步,若你還有別的財源,或是住在父母家裡的地下室,那還沒關係。問題是,伴隨數位科技持續改變產業,愈來愈多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工作恐怕將會消失。

當更多人失去擠身中產階級的穩定收入時,他們可能會轉而尋求數位經濟中的長尾機會,但我們只會聽到少數幸運者的成功故事,大多數人將難以維持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如同科技界遠見家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預言,很多人可能將被迫走入第三世界國家中常見的地下經濟(informal economy)。可是,地下經濟的自由度看似吸引人,年輕人一旦開始思考到養家活口或退休規劃時,就會發現從事這類經濟活動的缺點。一直以來,美國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總是存在一些生活在邊緣的人口,但某種程度上,這些人還是有機會搭上中產階級財富的便車。穩固的中產階級是區分進步國家和貧窮國家的主要指標之一,但現在,中產階級流失的情形愈來愈明顯,尤其是在美國。

多數樂觀看待科技的人大概會駁斥這種論點,這些人通常是在新經濟中很成功的人,傾向視資訊科技為普遍賦能的科技。這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最明顯的數位樂觀主義者通常身處於長尾分配圖的最左邊,甚至可能創立了一家包辦整個長尾分配的公司。美國公共電視台於 2012 年播放的一個特別節目中,發明人暨未來學家雷蒙.克茲威爾(Raymond Kurzweil)被問到將來出現「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的可能性,所謂數位落差,係指僅有一小比例的人口能在新資訊經濟中成功繁榮,絕大多數人則否,導致財富與社經地位差距的更加擴大。但克茲威爾以行動電話為例駁斥這種觀念,他說:「現在握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就像約二、三十年前的人握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能力。」但他沒有告訴我們,一般人該如何利用這種科技來維生、換取實質收入。

行動電話的確改善了生活水準,但這主要是發生在欠缺其他通訊基礎設施的開發中國家,最著名的成功故事是印度西南沿海喀拉拉邦(Kerala)的沙丁魚漁夫,經濟學家羅伯.詹森(Robert Jensen)在 2007 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敘述行動電話如何讓這些漁民得知哪些村莊的魚市行情最好。在無線通訊科技問世前,漁民全憑猜測來決定前往哪個村莊銷售漁獲,結果往往是供需錯配。但是,有了行動電話,漁民可以得知購買者在何處,這形成了更有效率的市場、更穩定的價格、也大大減少資源浪費。

於是,喀拉拉邦的沙丁魚漁夫變成科技樂觀主義者在談到開發中國家時常引用的一個模範樣板,無數書籍與雜誌文章在傳播他們的故事。行動電話無疑地造福了第三世界的漁夫,但沒有什麼證據顯示,已開發國家、甚或貧窮國家的一般民眾將能靠著他們的智慧型手機來賺取像樣的收入。就連技能純熟的軟體開發者也發現,極難靠著撰寫手機應用程式來獲取好收入,而主要原因還是無所不在的長尾分配。造訪任何 Android 或 iPhone 手機應用程式開發者的線上論壇,大概都會看到討論者哀歎手機生態體系中贏家通吃的特性,以及靠開發應用程式賺錢有多困難。對多數失去中產階級工作的人而言,智慧型手機可以讓他們在失業期間玩憤怒鳥(Angry Birds),但除此之外,別無太多幫助。

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

關於作者


泛科選書(PanBooks)

PanX 泛科技新聞網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若希望有任何書籍合作歡迎向我們聯絡:contact [at] panx.asia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