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四驅車與紙飛機
講者/徐啟文(瘋紙趣 DIY 站長)、陳志成(EVO. Freak 工作室創辦人)
紀錄/劉允文
曾經我們都比過誰的紙飛機射最遠、誰的四驅車又跑最快,那些絞盡腦汁研究的折法、馬達電池的組合,對於長大後只看見生活繁瑣事務的我們來說,好像已低矮到消失在視線範圍中。別,先別急著說它們很簡單或太幼稚了,你知道要如何單用一張紙摺出可以飛的客機嗎?你知道要如何作出如電影「創.光速戰記」中的載具一般的四驅車嗎?如果還不知道,就前來拜見大師們的光彩吧!
「瘋紙趣DIY-老K的隨手玩具~原創擬真摺紙飛機」
Fun Paper 瘋紙趣的站長徐啟文,除了紙飛機以外,同時包辦 3D 建模軟體教學與公仔、建築等其他紙模型設計製作,甚至連「天堂禮物」都能摺出、販售,「什麼訂單都有啦!」他大笑。
兒時貧窮的環境,是摺紙引起他興趣的一大原因—紙飛機摺好就能玩、書本一夾就帶走、壞了隨時可以重做,既便利又環保。沒想到一摺就摺了幾十年,除了紙飛機之外,更還有像無敵鐵金剛的紙模型,甚至「就連真人一比一大小都可以做出來」他語帶驕傲的分享。

紙模型的做法分為裁剪拼貼與一紙成形兩種:前者較為簡易,切割出零件後堆疊黏貼便可,市坊間販售的觀光建築模型便歸在此類;但後者的困難度則大受徐啟文青睞—一張紙不剪貼是他的原則。對於徐啟文而言,摺紙就是他的獨特素描,每次描摹都得用不同的筆法,不斷嘗試。有時作品只有部分有達到他的理想狀況—家裡甚至還有好幾箱優缺參半的半廢棄模型等著他消化,他苦笑。這樣邊嘗試邊學習的做法,也是他作品不斷精進的主因。
要學怎麼飛,得先學怎麼折啊!
折紙模型的另一個難題,便是紀錄。尤其是複雜的摺紙作品,無論是用照片、影片、展開圖、甚至是 Illustrator 繪圖紀錄,都有死角、細節無法照顧到。舉例來說,以 A4 紙張製作的蘇愷 33,歷經兩百多次的嘗試,但是做法細節仍難以詳記—就連他本人都不太記得。最近也只嘗試以錄影方式記錄摺法(延伸閱讀:瘋紙趣DIY-老K的旋轉切割墊),至於能不能學成,就看個人造化了。
時至今日,摺紙成精的徐啟文表示,摺紙可不止於創造與學習層次,更可以「以紙會友」。同為摺紙愛好者,他認識了身為生物學家兼摺紙專家的 Bernie Peyton,他為了追求真實呈現他所觀察的生物世界,自己造紙、成立摺紙社團法人,做出一批又一批不可思議的作品,讓人止不住的驚喜呢!
最後,來一看看徐啟文現場示範如何摺出紙飛機吧:
「大孩子的玩具-創意的樂趣」
第二位講者,是 EVO.Freak 工作室創辦人陳志成—身兼 Maker Faire Taipei 第一屆四驅車自製大賽冠軍團員之一—認為四驅車製作需要 3D 構想、動腦設計,所以是大孩子的玩具。
開設這個工作室,只是因為自己喜歡玩遙控直升機、動手改造別人的設計。誰知這一改,就改到比原廠還輕巧、簡便,甚至還差點被告。最後在因緣際會之下,轉而開始四驅車車殼塗裝代工的事業,秉持著做到最好的心態,學習製圖、電腦建模設計,最後進入了 3D 列印的領域,只求做出差異化。目前的作品以客製化、做樣本為主,沒辦法量產;經常性使用的話也需要額外調整四驅車零件,沒有那麼強韌、耐用,但總歸還是想將自己的興趣發揚光大。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玩的車自己做!
自製四驅車大賽起源於一間日本咖啡廳。創辦人當時認為,對真正的四驅車玩家而言,即使是零件也應當自給自足,因此舉辦自製大賽,舉凡猜賽者車內有單一零件是 3D 列印製造的,就符合資格。 參賽作品千奇百怪,有模仿企鵝俯衝的企鵝車身、殭屍手亂舞的怪手車身都囊括其中,目前也在華山設立分點,十分值得一看。
陳志成分享,他們團隊的參賽作品結合了電影「創.光速戰記」車型的設計概念,與「就是要做台日本人沒做過的車」的堅持,製作這款後輪無輪軸、造型十分現代的四驅車。在設計與製作的過程中, 無輪軸的後輪是關鍵特色:依靠車身後尾「ㄇ」字型的的部份以長軸穿過夾住輪框內軌, 捨棄常見的車軸—這讓他苦惱了好幾天呢!幸好多虧了 3D 列印機的存在,他慨嘆,才能迅速修改與列印零件,讓團隊有機會在幾乎是最後一週中不斷修正主體結構與外殼,並即時產出作品,榮獲冠軍。

陳志成認為,自己的團隊與其他參賽者的差別在於:是否對作品有所思考、訂下欲實踐的目標,以及作品理念是否明確。即使是受邀來台的前日本冠軍作品—一個大鉛筆站在四驅車上頭,乍看讓人摸不著頭緒—也是為了仿造知名文具店所推出的紀念品而做。反觀台灣許多參賽者做出作品後,受訪時卻支支吾吾說不出任何原因—「問題出在,台灣教育沒有鼓勵大家多想」他表示,也勉勵大家多多思考。
除了自製四驅車大賽的作品外,陳志成也分享了許多設計參賽作品、代工作品與自己想做的東西—像是手機殼、四驅車專用燈架、鋼紋地板…等,「我就是想做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啦!」懷著驕傲,他對自己的興趣下了結論。



魚與熊掌,安可兼得?
「興趣能當作正職嗎?」在講座的尾聲,觀眾提問。徐啟文直言,原先摺紙都只是興趣,僅在業餘時間玩完,恰逢就職的轉換,決定為自己喜歡的事多貢獻一些,才開始架站。直到有人聯絡詢問是否有販賣作品,這個樂趣才發展成工作,甚至因此認識了妻子(大笑)。
陳志成則認為,這只是一個吃不吃得飽的問題而已:在台灣製作四驅車殼,耗時、耗神、廉價,再加上在台灣四驅車並不風行,不像在日本單次比賽就有十倍百倍的車次—這樣的市場無法養活你。再加上要先過爸媽這關,如果不能讓他們安心,你也做不下去—而我沒辦法保證每天都接到單子,只能做為副業堅持下去。

徐啟文與陳志成這次帶來創點的,是如何在時間與生活壓力的沖刷下,默默堅守興趣、使其茁壯的毅力。或許擁有天賦也是一樣成功的要素,卻也值得反思:我們對自身所好有沒有同樣的韌性呢?還是成為 Maker 浪潮下的三分鐘熱度患者呢?
封面圖片來源:MakerDiwo 拍攝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