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08/09-人工智慧作為一種志業:AI 元老級人物 Marvin Minsky 誕辰

你也許曾經想過這些問題,像是「人類會被機器取代嗎?」或是「機器可以擁有自由意志嗎?」因為人工智慧的發展,讓這些一度看似異想天開的問題,彷彿不是那麼遙遠。而這要多虧了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自 1950 年代以來,積極催生 AI 的發展。

1927 年 8 月 9 日出生的明斯基,集計算機科學家、認知科學家和機器人專家等頭銜於一身,思想深遠且具有廣度,對現代的電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極具影響力。

明斯基也曾發明機器手臂。圖片來源:Chris Devers@flickr, by CC 2.0
明斯基也曾發明機器手臂。圖片來源:Chris Devers@flickr, by CC 2.0

明斯基在 1950 年取得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數學系學位,那年代,人工智慧還是一個不成熟的概念,即使是資深的教授和工程師們,也沒有人清楚到底要怎麼做。不過,大學剛畢業,年僅 23 歲的明斯基跟其他人不一樣,他心中已經存有了如何打造人工智慧的藍圖。

對人工智慧的熱情,成了明斯基一生的志業

他於 1954 年完成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博士論文:「類神經強化系統的理論,及其在大腦模型問題上的應用」(Theory of Neural-Analog Reinforcement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Brain-Model Problem),也完成了第一部自我學習的類神經網路機器:SNARC。1956 年,他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事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共同創立了人工智慧研究室,許多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後輩都出自於他門下。明斯基在世時指導了 36 名博士,再把「學生的學生」也算進來,則總共為 1123 名。例如美國發明家希利斯(Danny Hillis)、Google 工程總監庫茲韋爾(Ray Kurzweil)都是他的學生。

人工智慧是一門實際、應用性極強且廣泛的學問,明斯基為此筆耕不輟,研究生涯不曾止息。他於 1986 年發表生涯最出名的一本書:《心智社群》(The Society of Mind),這本書以科學脈絡式的哲學思考,看待人類心智運作的能力、機制及限制,他認為人類的大腦是由許多半自主的「代理(agent)」組成,「智慧」即是這些複雜交互作用之下的產物;寫於 2006 年的《情感機器》(The Emotion Machine)一書,則論述智力、創造力、情感、意識的內涵。除此之外,他曾經擔任史丹利.庫柏立克(Stanely Kubrick)的知名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製作和顧問。還是多項工程產品的發明者,如共聚焦顯微鏡頭戴式顯示器,以及會自行關閉電源的無用機器(Useless Machine)。


喜怒無常的無用機器。影片來源:https://youtu.be/-PqcCjFaf3I

而讓人們特別津津樂道的,是他不擺架子,學生們隨時可以去他家作客的親和力,以及樂於拔擢後輩的努力。例如《自然》(Science)雜誌編委韓德勒(James Hendler)曾回憶道:當他還是學生時,明斯基曾邀他與「一位朋友」一起吃飯,但直到飯局現場韓德勒才發現,這位「朋友」竟然是人工智慧界另一位鼎鼎大名的元老: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賀伯.賽門(Herbert Simon)

AI 的未來不是夢

和電腦運算能力不足以妥善發揮人工智慧威力的時代相比,現在我們擁有更加完善的理論和技術,如透過深度學習(延伸閱讀:3 分鐘搞懂深度學習到底在深什麼),給予電腦一些運算「規則」跟海量資料,於是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人工智慧產業及市場也正在起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就在這位人工智慧元老級人物過世的兩天後,DeepMind 開發的人工智慧棋手 AlphaGo 在全球矚目下戰勝了人類棋王

回顧明斯基的一生,走過人工智慧萌芽階段,寒冬停滯期到今日的再度興盛。雖然離打造他心目中理想的人工智慧:可以自主思考、甚至比人類更優秀的機器人,仍有一段長遠的路要走,不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正在一點一滴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例如自動駕駛、農業自動化,甚至是網路購物的自動推薦系統。或許,我們該問的是:「如何讓人工智慧帶領我們過更好的生活?」

 

參考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Joi Ito@flickr, by CC 2.0

關於作者


Pa Chuang

PanX 實習編輯。 左手文、右手理,舉頭三尺想社會。不擅長二元對立,解決問題需要理性與感性並用。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