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獎金獵人、Tri-in 創辦人談學生創業:不要把自己當學生

文/李霜茹

你好奇過創業者們的「學生時代」嗎?是有計畫地參加許多相關課程與社團,還是到處實習累積經驗和人脈?又是如何與現在的團隊相遇、在哪個燈火闌珊處找到創業主題呢?

Girls in Tech 主辦的《創業家的學生時代》講座邀請到比賽資訊整合平台獎金獵人共同創辦人張芷芸(Hana)和智慧效果器 Tri-in 共同創辦人李冠儀(Chloe),和大家討論從學生身份到創業初期,經歷過什麼樣的心路歷程。

#獎金獵人:收集比賽資訊、媒合廠商與人才

獎金獵人收集各領域的比賽資訊(圖片截自獎金獵人網站)
獎金獵人收集各領域的比賽資訊(圖片截自獎金獵人網站)

「獎金獵人」平台搜集世界各地的創意類型比賽資訊,希望提供想累積參賽經驗、磨練自己的年輕人一個方便快速的整合性通道;同時協助欲舉辦比賽的廠商,包含找尋人才、行銷與提供簡便競賽模組等。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Hana 創業前是個接案幫人架設網站的 SOHO 族,2013 年以「獎金獵人」此主題從 100 多家廠商中脫穎而出,加入 500 Startups 加速器,同年 11 月前往美國矽谷進駐育成中心,展開了為期 4 個月的培訓,並在培訓期間獲得美國投資人的青睞,拿到 1200 萬資金。

#Tri-in:智慧型效果器

Tri-in 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 100% analog 智能效果器(圖片截自 Tri-in)
Tri-in 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 100% analog 智能效果器(圖片截自 Tri-in)

第二位分享者,Tri-in 的共同創辦人兼營運長 Chloe 目前還是學生,就讀清大計財系。去年(2015)初創辦的 Tri-in 主要產品為智慧型效果器,目標是在「維持原本聲音」的條件下,減少 15 倍體積、5 倍重量、25 倍調整時間,省去幾千塊周邊配備的開銷。同年,Tri-in 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競賽,獲得創業傑出獎與 265 萬元的創業基金。

創業家從學生時期就知道自己的天命?

第一個問題,創業家都在學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創業嗎?

Chloe 表示自己在創業之前從來沒想過要創業,即使大學期間曾與清華企業家協會一同創辦校內創業平台「9 又 3/4 月台」並擔任首屆執行長,當時還是沒有任何想創業的念頭。「是在那個平台上遇到對的夥伴和我們真的想做的產品,才覺得時機到了。」

主持人 VoiceTube 的創辦人 Halu 也分享到,「其實我在學生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會創業。現在到學校演講常常會問學生們為什麼想創業,答案常常是『因為我想當老闆』、『我想要有自己的工作時間』或『我想分配自己的工作』,我都會說:你講的以上這些都沒有辦法做到。當老闆,你就沒有時間自由,因為有更多事情等著去完成。創業對我而言是,世界上的某個問題、困難,現在沒有被任何人或企業解決,你發覺這個問題,提出 solution,透過創業的方式實現。

左起為 Hana(照片來源:Girls in Tech Taiwan)
左起為主持人 Halu、分享者 Chloe、Hana(照片來源:Girls in Tech Taiwan)

創業是什麼?

在所謂的新創圈打滾幾年後,Hana 對創業有自己的見解。

我的分類大概有三種創業,一種是產品類,像我跟 Chloe 都是,從產品出發,覺得這個產品對這個社會真的有益處、可以帶來一些改變;第二種是賺錢,我就是要想一個 business,想一個新的賺錢方式,不管這個產品是不是我的興趣,就是單純喜歡這個賺錢的模式;第三種是財務上的,一直融資、把自己聲勢做大,然後再融資、把聲勢做更大,最後可能可以上市。我本身是第一種,缺點是不好賺錢(笑),優點是你會對產品很有熱情,因為這是你真的想要做的事情。

而產品內容主要偏「硬體」的 Chloe,則以問題與解法的「順序」作為分類依據。「我覺得創業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先看到需求,再去想用什麼樣的 solution 去解決它;另一種是先有一個核心技術,去想這個核心技術能發揮在哪裡。我們公司比較偏向前者,一開始想要改變效果器,覺得效果器從 1960 年代到現在樣子都沒什麼太大的改變,同時覺得目前市場上的解決方案沒有真正解決到問題,算是從需求出發的創業。」

和團隊都能一拍即合嗎?

Hana 說,「獎金獵人」主要是由自身經驗出發,過去參加歌唱比賽發現最麻煩的是,通常看到比賽資訊的時候都已經過期了;不然就是因為沒有平台能討論,對評審十分陌生、不知從何準備起。

「所以,獎金獵人的初衷就是把這些比賽資訊蒐集起來,不只是歌唱相關,還有設計、攝影、影片等等,只要有獎金、獎品,或任何能獲得機會的比賽,我們都會蒐集在網站上,其實也算是在解決自己的問題。線上知名的創作人大概八成有參加過比賽,但通常都失敗過很多次,逐漸累積下來才會有抗壓性、也更認識自己的實力,因此我們的 slogan 才會是『比賽是夢想的直達車』,比賽不論有沒有得獎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她也提到創業之初和夥伴們聚集起來的原因,當時在當 SOHO 族的她追求自由、還要能以「自己認為最正確的方式」完成想做的事,創業夥伴之所以能夠說服她加入,是因為給了她非常大的發揮空間。「網站怎麼規劃、設計、推廣,可以施展手腳的空間很大,而且我的創業夥伴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人,常提出很多鬼點子,但也不會強迫大家一定要去做。」這樣的團隊給 Hana 「對了」的感覺,加上題目明確,便這麼投身其中。

「但我現在知道錯了,當創辦人想要遲到也不行,還要最晚下班。」她調皮道。

選擇硬體創業的 Chloe 碰到的情況則大大不同,她說自己和團隊 CEO 是最早的兩個共同創辦人,先建立團隊才決定題目、而且換過題目。「最初我們想做 maker 相關主題,後來覺得那個環境沒有到位,短期內商業模式建立不起來,所以馬上跳到另一個題目。後來,除了我和 CEO,其他夥伴來來回回換了滿多次,因為我們做的是硬體,硬體創業比較現實的是一開始就要花錢,大家前面就要講得很清楚錢要拿多少、share(股份)要拿多少。不過也幸好我們之前經歷了這些磨合,現在的 co-founder 陣容變得頗穩定。」

這時 Hana 也笑著補充自己和創業夥伴常常處於又愛又恨的狀態,「他是比較跳躍式思考的人,有時候會突然跟工程師說『我們來做某某新功能吧』,然後就開始做了,我某天突然發現怎麼多了這個東西!就會滿不爽的。無論你跟你的共同創辦人熟不熟,都應該要很重視溝通的問題,隨時都要確認你們腦袋在想的畫面是不是同一個。有時候就算你們好像在做同一件事,還是可能想的不一樣,所以要隨時同步。」

「隨時都要確認你們腦袋想的畫面是不是同一個。」

照片來源:趣工作
照片來源:趣工作

從質疑的痛苦中翻滾出答案

被問到創業最痛苦的時刻,Chloe 說創業啊,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問題,讓你在那個當下覺得好像過不去,可是過了之後回來看,又變成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覺得最想放棄的時候其實是在剛開始,什麼事情都還不穩定,夥伴只有 co-founder、沒有錢又要做硬體等等,不知道這些到底值不值得,這是最困惑的過程,會不知所措。創業是在考驗你對自己跟夥伴的信心,我覺得如果有信心的話,很多難題其實都不會那麼困難。」

而關於這題,Hana 的答案則是「被質疑」,包含來自外界與自身的。

她舉例獎金獵人參加 500 Startups 加速器,要在美國培訓及募資時的情形。「募資要對投資人進行 pitch,那個時候發現很多投資人質疑我們的東西,而我竟然沒辦法辯解,那是我最挫敗的時候,也是第一次認清自己好像對產品不是那麼清楚。跟 Tri-in 比起來我們的開頭真的比較鬆散,因為是網站、成本比較低,所以在於產品的未來或賺錢方式一開始沒想那麼多,一瞬間點破時是真的滿痛苦。」

但 Hana 也認為有經過這種迷惘與痛苦是好的。「後來我終於想清楚一些答案,一直被質疑的時候非常痛苦,但也因為有這個被質疑的過程,答案才會從這些痛苦中翻滾出來。

「你在創業,不要把自己當學生。」

講座最後,主持人請兩位創業家給想創業的學生一些建議。

現在還是學生身份的 Chloe 提醒大家不要把自己當學生,如果說自己是學生創業團隊,在面對自己、團隊和廠商的心態上容易處於劣勢。「例如跟廠商談合作的時候,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大家就是平等的,我就是你的客戶,擺出『是學生』的立場,我覺得沒有什麼優勢,還可能會被騙吧!要創業,心態就得 get ready,我就是要進去這個領域,就是跟其他人平等,就算差別人十年的工作經驗,我也要想辦法補齊。」

另外,她也建議大家適時求援。「多找有經驗的人諮詢,尤其我們做硬體,有些東西沒辦法在網路上找到答案,所以要適時在不同階段尋找你需要的人,了解並檢視自己該做什麼、有沒有做到。」

創業是一連串解決問題的過程,一連串你可能從沒遇過、複雜度高而且摻雜在一起的問題,所以不會有哪件事情是你原本就知道要怎麼選擇的。」

Chloe 勉勵大家,「在學生時期培養周全的思考邏輯,練習偵查問題關鍵、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封面照片來源:趣工作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