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江湖,想練出絕世武功?沈上謙:先義無反顧地跳下山谷吧!
上週 PanX 記錄了在清大舉辦的《創業夢搖籃》講座,這次,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前進交大,踏入由交大創新創業社(NCTU-IEC 創新創業社)與 AppUniverz 舉辦的《創業論壇:Make Things Happen》,聽聽他們的兩位「學長」如何解析創新、以及創業。
首位講者沈上謙(Victor)曾於 IBM 服務、共同創辦多媒體雲端服務商 Ubitus,現任 Google 亞太資深技術顧問,同時熱衷於輔導台灣創業團隊。
大家都有的畢業迷惘:究竟要創業還是進大公司呢?
Victor 開頭便拋出一個大多數畢業生都困擾的問題。「我當初也猶豫過,後來決定順著水走,先當了五年消防役,然後去 IBM。」之後他因緣際會(不要緊張,過程後面分享!)創辦了一家公司 ─ 後來獲三星投資的多媒體雲端服務商 Ubitus。
「創辦公司的那陣子,我覺得就像金庸小說裡面,當一個人不小心跌到山谷裡面,往往不會死掉,反而是經過一番苦練後武功變超強;這也是我職涯裡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
而整個故事要從大學與研究所時代說起。
「我覺得大學、研究所是扎根的時期,那時候就發現整個過程裡面最重要的是 team。」Victor 舉了劉邦的例子,「劉邦並沒有項羽的驍勇善戰,但因為會用人,最後獲得了勝利。」除了強調團隊合作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他也建議:「在學生時代,盡可能培養至少一個像項羽一樣強的技能,也許是英文能力、或簡報能力、數學都好。」
「那時本來都埋首做專題,後來我想,既然都做了,與其鎖在硬碟裡不如丟出去比賽,看會發生什麼事情。」抱著這樣的想法,他投入許多技術比賽並屢次獲獎(註 1)。「知道自己技術算不錯之後,我還想了解這些想法有沒有商業價值,就參加了 YEF(Young Entrepreneurs of the Future,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跑去美國各處做簡報,向外國人介紹我的構想。」
他說玩了這麼多比賽,自己還是失落、還是沒有方向,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和很多人一樣。「但其實,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種下一顆種子,未來時機成熟了便會發芽。」
2007 年的某天 Victor 還在 IBM 當工程師,以前比賽的評審忽然寄信來,為他介紹一位剛賣掉公司、想重起爐灶正找人的朋友。他的種子發芽了,Ubitus 也因此誕生。
創業學到的三件事情
Ubitus 優必達專注於多媒體雲端服務,提供雲端運算解決方案,曾推出世界第一個商用雲端遊戲平台,主要客戶有設備製造商、有線 / 無線通信服務供應商、電信營運商與數位內容開發商。 現在擁有超過 200 名的員工,並在美、日、韓和中國皆設有辦事處,並於 2013 五月(Victor 已離職)獲得三星創投領頭超過 1500 萬美元的資金。創辦養育 Ubitus 三年,Victor 歸納出他在創辦 Ubitus 期間獲得的三個重要經驗。
「首先是『願不願意去做』。創辦之初,所有人說好不論財產,一人拿出 200 萬來作初始基金,這對我而言是傾家蕩產,當時轉完帳,戶頭只剩 2、3000 元,我爸聽到這件事情還氣到把家裡桌子拍破了(笑)。公司後來成功營運到現在,我真的很慶幸當初有毅然投下幾乎所有財產跳下山谷,也才能有這縱身一躍的經驗。」
第二是溝通。「有次跟日本公司的社長、副社長做簡報,整個過程裡他們都說『はい、はい、わかりました(是、我明白了)』,結束後我非常開心,以為整個簡報非常順利,後來才發現不是那樣,原來日本人就是客氣,即使完全聽不懂你在講的內容,也會這樣表示。所以後來在面對不同國家的人,我會注意調整說話速度與用詞,對日本客戶做簡報時,英文要講得很慢、身段要壓低,也要確定對方了解你的意思再繼續;而對美國客戶就能講得快些。」
「第三則是『改變』,我們原先是做雲端影音格式相容服務,後來雲端計算速度大幅改善,對手機來說負擔比較大的畫面運算可改由伺服器代勞、再將畫面傳回手機上呈現,我們發現可以跨入更精緻的遊戲領域,例如刺客教條。改變是我當時學到滿重要的元素,跳出舒適圈才有成長與成功的可能。」
公司就像孩子,長大了總是要飛走
三年後,Victor 離開了共同創辦的 Ubitus,進入 Google,被面試官詢問離開原因時他答得很感性:「公司就像小孩一樣,長大了成熟了,總是會有自己的發展嘛,做父母的要讓他去飛。」(不過真正原因是對軟、硬體發展的理念和夥伴不同啦。他調皮補充。)
如果以現在畢業生懵懂的「畢業出路二分法」來描述,那便是:他進入大公司、然後自己創業、然後再次進入大公司了。
「但不論是創業或 IBM、Google,面對未知挑戰需要的勇氣是一樣的。我現在會接這個部門也是毛遂自薦,但其實,做 Mobile solution 牽涉到很多 Google 的產品、要和很多內部團隊溝通,會有很多政治和衝突,所以我很猶豫。當時打好了自薦信後遲遲沒寄出去,後來我去找我老婆,我說老婆妳看,這個機會很好,但我沒有特別擅長,不知道該不該做。然後她也沒問我,她就按了 Send,然後我現在就站在這裡,帶了這個團隊。好在她有按下去。」不過大概也好在,Victor 先寫了那封信。
能力 = 態度 x 溝通 x 知識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淺見,現在知識獲得的門檻越來越低、是知識扁平化的年代,這讓態度與溝通的重要性增加。」Victor 說明,「當然,溝通並不是英文好而已,它包含了你怎麼協調團隊、排除衝突。」
至於態度,Victor 說,像是在場同學願意冒著低溫與風雨來參加講座的態度,就絕對沒問題!
同場加映:給一些木材,要你組艘木筏划回來的 Google
講座中,Victor 分享了一個 Google 打造團隊精神的活動。「有次我們被送到香港外海的無人島,每一隊都只拿到幾塊肉片與一些木材,要在明天早上自己組出一艘木筏划回出海的地方。過程中一定有衝突、意見不合,但這是 team building 正常的情況,一起經歷過這些才會凝聚、才會團結。」
「也有隊伍覺得一定會有人來接我們啦,就開始烤肉休息,結果快天亮才警覺,喔不,公司真的沒有要來接我們!」
第二位講者羅荷傑的分享
註 1:與當時相比,現在創業相關的競賽、活動與課程更大量且多元,如過去北市產發局主辦的《亞太創業競賽》、經濟部中企處辦的《APEC 全球創業挑戰賽》及現正報名中的《戰國策全國創業競賽》等,線上資源與資訊接整併於青年創業及圓夢網。
封面照片來源:交大創新創業社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