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flyingV 四年回顧:這些經典專案,怎麼翻轉臺灣「群眾募資」?

2016 年 07 月 07 日

上個月,臺灣最大群眾募資平台 flyingV 表示,為慶祝成立四週年,透過分析累積的 1 億 2 千萬筆平台瀏覽數據,進行了首次的網站大改版,新增包含訂閱、社群互動、站內訊息等個人化功能,並更新瀏覽、提案及贊助介面,希望強化使用者體驗。點進 flyingV 網站,六十幾個在線專案類型琳琅滿目,有科技產品、生態保護、出版計畫、舉辦藝術季……,網站標語也從第一版的我挺,你做得到,改為 Do what defines you,用你參與的事,定義生活方式,為群募下了更明確的詮釋。那麼四年來,在臺灣幾乎能代表群募發展的 flyingV 又是如何定義「群眾募資」呢?

這次,專案經理陳柏安帶來 flyingV 各時期的經典專案,從中分析平台與群眾募資環境的演進,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改變對新創團隊 ─ 或者單純的募資者 ─ 有什麼影響?

自然形成的群眾募資

過去,「群眾」與「募資」是分開的,提供資金的人獲得股權成為股東,創業者的決策要對其負責;群眾募資則是讓社群參與產品的計劃,提案人在募資當下承諾一個實質回饋(包含行為、服務或產品),但不是金錢回報。「這些贊助者對你沒有公司營運上的參與權,只有權力要求你履行當初承諾的回饋。」(編按:此處及本篇文章所談之群募皆指 reward-based 類型群眾募資)

例如一個樂團為了要錄製專輯或舉辦表演而要借錢,銀行在乎的是你的信用狀況、投資人在乎的是投資組合管理,他們不見得在意產品本身,也不是直接受產品影響的人。群眾募資則是把「向誰募資」拉回焦點,將決定權交給「會被事情影響」的人,例如想聽演唱會的粉絲。陳柏安認為,臺灣的資本市場不夠健全,創投幾乎只投低風險、會賺錢的團隊;群募則讓不以 IPO 為目標、但擁有利基市場的創業者取得開始嘗試的機會。

「群眾募資不是由一群人發明出來,而是自然形成的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 flyingV 在題材上一直都不設限制,因為平台不應該擔任評斷創意的角色。」他說。

由一個個經典專案推進的群募平台史

2012 年,行政院宣布對美牛有條件解禁、五月天在金曲獎拿下六個獎項、臺灣剛颳起「林書豪旋風」的那年,flyingV 平台上線了。

開張一個月後,自製英雄漫畫中「超能心臟」的計畫成為平台第一個募資成功的專案。同年 11 月,穿搭媒體 Everyday Object 的創辦者提出《ch+u:超電能飛行腕錶》專案,募得超過 300 萬元,是 flyingV 上第一個募達百萬的專案,後來在 Kickstarter 上推出第二代,同樣募到 300 多萬。

到了 2013 年,群募的力量開始長大。那時 Color run(在進行中朝跑者噴撒彩色顏料的路跑活動,號稱「最快樂的 5 公里」)剛進入臺灣,宣傳打得兇、卻又犯了最不被接受的致命錯誤:售票系統當機。網友們群起而攻,有人開設「進擊的太白粉」粉絲團,將 Color run 照片上的彩色粉,改成白色的太白粉,僅花 5 小時便累積超過 6,000 個粉絲按讚。在獲得大量讚數和轉載後,原 PO 開始思考「實踐」這個玩笑,最後找上 flyingV,成為史上第一場素人自辦的路跑活動(註1)。

而在太白粉路跑之後的一週內,平台收到超過 20 個路跑提案,「Zombie Run 殭屍路跑」甚至募到超過 800 萬元,是目前的路跑募資紀錄保持者,但是在群眾募資界的名聲跟代表性還是沒有太白粉前輩來得高。

同年,打破臺灣紀錄片票房紀錄的臺灣國土環境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則成為 flyingV 影視類的代表性專案。當時團隊好不容易把電影拍完了,卻缺少最後上院線的行銷預算,於是齊柏林導演與電影製作團隊突發奇想,決定在自由廣場辦一場大型的露天放映會。陳柏安說,那時募到 200 多萬、1,000 多人贊助,但是有 3,000 多人觀賞,因為露天放映無法阻止其他路人停下來看。

「這就是群募奇妙的地方,雖然旁邊的阿嬤可能沒付錢、甚至沒聽過群眾募資也能一起看,但贊助者卻有這些人沒有的感受 ─ 我促成這件事情發生,我參與了這個計畫的一部分。這樣的意義和買東西、贊助不太一樣,所以我覺得中文還沒有一個很貼切的字能形容『掏錢支持群募計畫』這個動作。」

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成為第一個在自由廣場露天放映的紀錄片(圖片截自 flyingV 網站)
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成為第一個在自由廣場露天放映的紀錄片(圖片截自 flyingV 網站

318 學運、割闌尾計畫

以上這些事件分別讓 flyingV 在設計圈、年輕族群與電影領域有了些聲量,但是是 2014 年的「318 學運」才真正讓這個平台走到大眾。

「當時的狀況是媒體不願報導、或者報導偏頗,加上『學生佔領國會』這件事應該是國際大事,卻鮮少外媒報導。於是其中一些學運參與者,希望直接買下報紙頭版廣告,把正確的訊息散佈出去。一開始希望募 150 萬買《蘋果日報》頭版,結果專案在早上九點多上架後,平台就因為流量過大不斷當機。」陳柏安說,連他自己想贊助都進不去,十二點終於連上線才發現已經 600 多萬,計畫直接升級成買《紐約時報》的廣告。

集資買頭版廣告是學運的第一個專案,其他還有如臺灣紀錄片史上募資金額最高的專案《太陽,不遠》(沒錯,並不是《看見台灣》或《灣生回家》),很多場放映會也直接在立法院外面舉辦。另外更進一步地,罷免不適任立委的「割闌尾計畫」則募得 1,200 萬,打破當時的平台紀錄,至今仍是 flyingV 上最多人贊助的專案,也讓大眾看到群眾募資在「回饋價值」上完全不同的可能性(註2)。

割闌尾計畫至今仍是平台上最多人贊助的專案(圖片截自 flyingV 網站)
割闌尾計畫至今仍是平台上最多人贊助的專案(圖片截自 flyingV 網站

2015 年底,成軍 20 年的閃靈樂團在自由廣場舉辦「鎮魂護國演唱會」,其資金便是向群眾募資。或許和閃靈的音樂類型在國內並非主流有關,此專案在臺灣未獲太多報導,卻佔了倫敦泰晤士報的半版,部分外媒認為這場到後來突然變成造勢晚會的演唱會對主唱林昶佐的選戰影響很大,也是群募中相當有趣的案例。(原本真的是要募表演 XD)

而 flyingV 也在調閱平台數據後發現,「音樂類專案」的平均贊助金額為 2,700 元,超過整體平均的 1,600 元。因此他們與出日音樂合作,將音樂專案特別分開,建立內嵌於平台的 freebird 新功能,推動更多音樂募資案。

知名樂評人馬世芳就曾為林生祥的專輯募資下了這樣的註解:「我想謝謝生祥發起群募的活動,讓我們有機會參與一張偉大作品的誕生,讓我們在很多很多年之後,仍然可以驕傲地告訴子孫:這張偉大的唱片,當年也有我的一份功勞。」陳柏安認為馬世芳這句話算很接近他對群募專案的感覺和解釋了。

衝撞產業的鮮乳坊、金萱字型

2014 年 8 月,黑心油事件爆發之後的「滅頂行動」影響到上游的酪農,獸醫龔建嘉(阿嘉)站出來說明了酪農被大廠品牌壓榨的狀況,既達不到直接上架通路的量、也因為物流的集中倉儲無法控制在牛奶所需的 30 分鐘內,而不能走宅配。

「後來阿嘉以『鮮乳坊 ─ 小農直送』的產地配送鮮乳計畫來募資,有近 5,000 人贊助,募到 600 多萬,到現在也不斷協助臺灣在地小農創造新的牛奶品牌。創投不想投小農、但消費者希望喝喝看這樣的牛奶,這正是群眾募資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去中介化』,把事情是否能夠發生的決定權,交還到真正被這件事情影響的人手上。」

鮮乳坊或許打不進傳統通路,卻能滿足真實的消費者需求,亦即不一定要走 IPO 或被收購才能稱做成功的優秀團隊。陳柏安認為這或許也是另一種融資選擇,此公司不一定會上市,但在營運上能夠滿足它的股東,若資本市場能接受,是否就能有更多團隊誕生?

鮮乳坊要打造自己的小農直送系統(圖片截自 flyingV 網站)
鮮乳坊要打造自己的小農直送系統(圖片截自 flyingV 網站

當然,去年底搶下不少媒體版面、由 justfont 團隊開發的金萱中文電腦字型也是一重要里程碑,此專案募得約 2,600 萬、獲 7,700 人贊助,除了刷新 flyingV 最高募資金額紀錄外,也影響整個字型產業。「臺灣過去是全球產中文字型最大量的國家,但是近 15 年來,日本漢字出產 500 套、簡體字有 3,000 套,繁體字卻只有約 5 套。在字型領域中耕耘多年的 justfont 看在眼裡,打算做點什麼。」

「在募資案以超乎所有人意料的程度大成功時,金萱也改寫了字型的生產模式。他們先生產一部分的字型,獲得資金養團隊後,再把剩下的字補完;這同時也解決了原本使字型產業崩壞的一大原因 ─ 盜版,因為只生產 500 個字,也就沒有線上免費版可以下載。另外,電腦字型是軟體,沒有生產邊際成本的問題,若能先拿到資金再開發,價格也可以壓的比較低。」

「所以與其說是開發一款字型,不如說這個專案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字型產業。」

群眾募資平台的根本核心是「文化」

隨著「群眾募資」一詞普及,登上群眾募資平台所獲得的曝光量,讓許多品牌與「不是那麼需要資金」的團隊趨之若鶩,開始出現 Kickstarter 是否淪為新奇產品發表網站的討論。而其實產業界對此也早有動作,國外不少整合行銷公司紛紛推出「群眾募資顧問」的營業項目,臺灣也有貝殼放大這樣成功的新創公司,提供聚焦於群眾募資階段的行銷顧問服務,今年更可看到許多個人工作室開始跨入群眾募資行銷的領域。

不過,儘管這些具代表性與翻轉性的經典案例讓更多人認識群眾募資,陳柏安仍強調,不管是以平台自己的經營角度或群募社群來說,都必須靠有文化、內容與深度的專案累積人氣,塑造風格與質感。

「平台的成長從來不是靠大專案的爆發,而是一個個小專案積沙成塔,社會上還有很多問題,群眾募資提出的解決方案也總是很新,沒什麼不可能發生的。」

 

 

註1:使用大量、顆粒細小粉末時應注意及預防「粉塵爆炸」,相關知識可參考泛科學《粉塵爆炸,老師講過有沒有在聽?》一文與圖文不符《「塵爆」是什麼?》懶人包。

註2:學運募資案段落為陳柏安經理之分享敘述紀錄,不代表中企處立場。

註3:為鼓勵創業、協助新創公司快速且更多元地籌資,臺灣政府在去年(2015)完成「股權型群眾募資(equity-based crowdfunding)」的政策性法源,讓臺灣成為全球第七個、亞洲第二個實施股權群募制度的國家。參考文章:臺灣已有三家股權群募業者,創業者能藉此脫離寒冬嗎?

Cover photo from flyingV

關於作者


der

PanX 編輯,商學院畢業的小流氓,除了文字,最喜歡狗和吉他。非常羨慕神樂,想養一隻定春。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