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 吹響微軟黃金年代的號角:Windows 3.1 上市
1992 年,美國導演 Quentin Tarantino 的經典處女作 《落水狗》(Resevoir Dogs)上映,不到兩個月便在全美累積了破百萬的票房,連帶讓 Tarantino 一炮而紅。同在這一年, Microsoft 則是端上了其兩年前的熱賣系統 Windows 3.0 的完善之作 - Windows 3.1 ,以 $149 美金的售價在兩個月內狂銷了三百萬套。Windows 3 系列的熱潮不僅讓 Microsoft 正式在作業系統和圖像化介面市場上超越了 IBM ,也為往後十餘年的微軟王朝打響了春雷。
Microsoft 在早期靠著與 IBM 合作銷售作業系統 MS-DOS 起家,然而在 80 年代末期自己著手研發圖像化介面系統(GUI,Graphic User Inerface)Windows 以後,與 IBM 的關係也開始有了變化。
1985 年 MS-DOS 的 GUI 版本 Windows 1.0 首度推出、兩年後推出了 Windows 2.0 改版,這個時候的 Microsoft 才剛剛跨足 GUI 領域,加上正面臨著與 Apple 之間的著作權訴訟,兩者都導致了技術的限制,也連帶的讓這些早期的 Windows 版本較為乏人問津。
然而, 1990 年推出的 Windows 3.0 則有了重大的突破。Microsoft 利用虛擬記憶體大幅度提升了 MS-DOS 基礎的應用程式運行效能以及多工處理時的系統表現,加上透過 VGA 顯示卡,Windows 的 GUI 介面總算開始能與 Macintosh 系統匹敵。Windows 3.0 於銷量上的表現非常驚人,在兩年內便賣出了超過一千萬套。這時,IBM 希望 Microsoft 能繼續專注於它們之間的合作產品 OS/2 作業系統的開發,但 Microsoft 基於 3.0 版本的巨大成功,明顯的希望繼續發行推展自家的 Windows 系統,雙方的夥伴關係也因此在 90 年代初畫下句點。
為了與 IBM 於 1992 年推出、大幅精進的 OS/2 2.0 系統競爭,Microsoft 於同年推出的 Windows 3.1 版本同樣包含了許多全新內容。
首先,TrueType 字型系統可說是此版本中關於視覺效果最重要的革新。有別於以往字型以點陣像素(pixels)構成,讓字體在放大後總會產生鋸齒狀的邊緣,TrueType 首度利用曲線及線條構成字體,讓字體無論大小、無論在螢幕顯現或列印在紙上,都能維持其完美的體態。順帶一提,TrueType 系統最初是由 Apple 所研發,但卻無償授權予 Microsoft 使用-基於當時 Apple 不希望 Adobe 壟斷整個字型市場(當時它們正在此領域中競爭)。另外 3.1 版本也更加完善了 Windows 3.0 媒體擴充包中首創的多媒體支援,可以播放音樂、錄製音效,以及播放 AVI 影片。
Windows 3.1 版本中,首度內建了 Microsoft 自家的螢幕保護程式,有空白畫面、飛行的 Windows 圖示、自訂文字的跑馬燈以及移動的太空畫面四種選擇。在這以前,使用者只能下載由第三方所開發的螢幕保護程式軟體。
大家如今耳熟能詳的「控制台」,其初登板也是在 3.1 版本。當時的控制台中有著 12 個圖示選項,相比 Windows 7 控制台中的 52 個圖示選項顯得相當簡陋,不過 Windows 7 作業系統佔據硬碟 23 GB 的容量,Windows 3.1 則只有 11 MB。由 12 個圖示選項就能「控制」,也就不那麼奇怪了。另外,著名的「踩地雷」遊戲也在此版本中登場。(它的哥哥「接龍」,則是早先一步在 3.0 版本中現身)
Windows 3.0 、3.1 版本標註了 Microsoft 由 MS-DOS 跨足至 GUI 領域、結束了與 Apple 之間侵權糾紛的重大里程碑。隨著在作業系統市場裡對 IBM 的重擊,加上其經典產品 Office 系列步上軌道,Microsoft 至此總算確立了領導地位,朝著它們的黃金年代大步邁進。
參考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Martin Deutsch @ Flickr, CC licensed.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