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發佈會都先是罵聲連連,接著乖乖買單,但這次還會一樣嗎?
作者/Sean,蘋果經銷商教育訓練副理
Apple 一向以創新精神自豪,在大家心目中,每次發表會都應該推出破天荒的產品,否則就是邁向式微、走下坡, 2016 春天的這場就是一場沒有任何顛覆性產品的發表會,只有產品線的延伸。尤其這場發表會上,每項產品的介紹時間都很短,看不出主力項目,也沒有太多新功能或資訊可以引起人們注意,所以目前討論最熱烈的反而是自動化拆解機器人 Liam。
消費者總是喜歡新鮮、大膽的創意,全新的產品總是能吸引最多興趣,這也是為什麼 Apple 發表會總是最受關注,同時也是許多人對這次發表會失望的原因。但是 Apple 真的創意枯竭了嗎?也許有一點,不過別忘了蘋果也是公司,獲利才是最主要的目標,以一向穩定銷售的 iPhone 來說,延伸產品線能夠擄獲另一群不願意更換大螢幕手機的用戶群,並且使用大致相似的設計也能降低一些初期成本。
就是 i 跟別人不一樣
最近幾年的蘋果發表會,感覺就像魔術師先告訴你會表演什麼節目,然後一群記者去挖掘製作道具廠商,探聽魔術師沒講的細節,然後大肆宣傳,等魔術表演後說,新聞評論:了無新意。
所以 iPhone SE 的價值在哪裡?一間正常的商業公司總是希望能滿足更多的消費者,當大部分公司競相推出符合潮流的大螢幕手機時,Apple 反而想回頭吸引「沒有這麼想跟潮流」的消費者,這不也是獲利的方式之一嗎?
現在許多消費者想要選擇大手機或稱之為「趨勢」,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 大家都用大手機,用小手機就落伍了的氣氛
- 廠商推出大手機比例高,小手機選擇少,喜歡或不喜歡,你也只能認了
iPhone SE 比較適合「把手機當手機用」的族群,這些使用者也會用手機上網,但他更習於使用電腦瀏覽網頁,4 吋的大小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何況 iPhone SE 的效能與 iPhone 6S 相當,以費用來看也相當親民。
因此 iPhone SE 雖然不是什麼驚人的創新,但是對蘋果公司的獲利應該會有不錯的幫助。
至於 9.7” iPad Pro 其實滿足了一群認為現有 iPad Pro 尺寸過大的消費者,原有 iPad Air 2 的尺寸,提供了 iPad Pro 的功能及規格,這也是 iPad Pro 推出的時候,許多人的吶喊,尤其因為尺寸跟 13” 的筆電相差無幾,更容易讓消費者陷入兩難,目前 iPad Pro 的銷售並不是很理想,畢竟不是針對大部分的所消費者設計的,至於 9.7” iPad Pro 能否讓消費者更願意入手,值得觀察。畢竟產品定位與銷售策略,是蘋果公司一貫的強項,這次 iPad Pro 的定位究竟能不能打中消費者,關乎著蘋果的招牌。
為什麼 Apple Watch 常常推新錶帶來撈錢?
Apple Watch 是離消費者最近的一款設備,它的產品定位不僅是 3C 產品,Apple 更將它設定為個人時尚的一部份,因此不斷鼓勵消費者根據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選搭適合的錶帶,這次推出的尼龍錶帶也不例外。這樣是在撈錢嗎?是的,Apple 本來就是一間最會撈錢的企業,完全不用懷疑。
根據我在門市的經驗,消費者在挑選款式時,常問:「哪一款買的人多?」雖然只是參考參考,但我仍建議消費者應以「自己」為出發點考慮,而不是「其他人如何」「我朋友覺得」的思維,才能選擇適合自己需求、價位、功能的產品,一味的攻頂或跟隨潮流並不是一個健康的消費方式。
覺得發表會很空虛?很合理
看了今年的春季發表會會覺得空虛,其實是很正常的,特別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更是加倍空虛。其中一個原因是,Apple 花了很多時間在談產品以外的東西:隱私與環保。
在發表會的一開始,Tim Cook 就強調蘋果對消費者隱私的重視,介紹 Research Kit 和 Medit Kit 時,再強調了一次。Apple 希望透過 iPhone 和 Apple Watch 來收集更多的個人健康資訊,發展醫療照護的相關應用,當然要強調一下使用者資料的安全,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醫療資訊外洩。
但為何台灣消費者對醫療應用覺得無感呢?主要還是相關應用在台灣普及度不高。
其次,Apple 一向宣稱他們在環保上的努力,少有其他大型科技公司能出其右,除了在各地大舉建立綠能發電建設,並應用在 Apple 各地的辦公室、直營店外,現在更開發專門拆解 iPhone、回收零件的機器人 Liam,這點讓大家都很驚豔。(因為大家都知道 iPhone 很難拆)
Apple 花了不少時間來介紹這兩個領域的成就,差不多與 iPhone SE、iPad pro、iOS 加起來的時間一樣長,因此讓許多人覺得空虛、驚艷度不足,iPhone SE 和 iPad Pro 9.7” 的銷量能否開出紅盤,也跟著讓人擔心。
但往好的一面看,今年是 Apple 成立四十年的里程碑,2016 也才剛開始,對這場發表會不買單的消費者,還有 WWDC 可以期待呢。
封面圖片來源:Apple 官網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