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愛情(五)/用 LINE 告別,我對你的依戀
文/程威銓,整理/喻守謙
台大心研所畢,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目前為泛科學、女人迷、姊妹淘、三十雜誌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我覺得我們不太適合,還是分開一陣子吧。」
「我覺得我們還是當朋友好了,比較輕鬆。」
「雖然我也覺得這樣說你可能會很難過,不過我想我們還是不適合繼續在一起了。」
你這些句子熟悉嗎?你是不是也有在二十個字內就被對方甩掉的經驗呢?是不是也曾經覺得:如果真的在乎我們之間的關係,為什麼要這麼草率的結束?
有些時候這些看起來倉促的草率,其實背後隱藏著更多看不見的無奈。
例如,美國知名歌手 John Mayer 是出了名的簡訊分手王,當年他只用一封「就這樣,結束吧」幾個字的簡訊,就甩掉了好萊塢女星 Jennifer Aniston,接下來他又用同樣方式終結了與一代女神 Katy Perry 的戀情。如果你要跟 Mayer 交往,最好先把他的手機砸爛。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事情不兩個人坐下來好好談?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你卻用 LINE 和我說再見
有時候我們只是害怕去面對痛苦或尷尬的場面,只是有些時候,這樣的行為,又弔詭地可能造成長久而幽微的痛苦。人們多少都想盡量避免當面分手帶來的尷尬與罪惡感或是肉體上的傷害,卻也在不知不覺、不清不楚當中,對別人造成傷害。尤其近年通訊軟體的盛行,更提供了眾多小倆口們直接告知分手外,刪好友、封鎖、已讀不回等多采多姿的新選擇。
一份針對百位美國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約 ⅓ 的人 曾經「被科技甩過」,其中對愛情較為悲觀的逃避依戀者,常常透過忙碌分散注意力,認為不太過親密才不會受傷,也最常用簡訊甩人(心中小劇場:要命啊,就不想跟你靠太近了,分手最好不要再見面吧?);相反地,焦慮依戀者對於愛情的擁有與失去抱持著極大的恐懼、總是在關係裡不斷地試探對方,造成彼此的壓力,這些人則更常透過科技被甩(你也可以想像如果要跟一個很黏的人見面談分手,有多麼的不容易,大概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只好多積陰德多讀書了)。
無感的愛情百百種,用科技分手對雙方不一定是最壞的決定。雖從調查中的比例上來看,考量到對方的感受,這似乎不是個受歡迎的選擇。但正確答案仍取決於你與對方的相處模式。
愛情投資有賺有賠,依戀風格就是你的說明書
上述的逃避依戀與焦慮依戀都屬於依戀風格的一種(如果你從未聽過依戀風格,可搭配本篇閱讀),一些研究曾經指出依戀風格沒有辦法預測兩個人是否能夠在一起或者是分手,不過那是因為這些研究大多只測量這個人本身的依戀特質,而依戀風格會隨著兩個人的相處而有一些改變。感情長久的關鍵在於兩種風格間的磨合是否順利。
那,哪兩種人可以在一起比較久呢?從兩個人相處的模式來看,用腳毛想也知道兩個安全型的人在一起比較可以維持長久的關係。但這並不代表兩人都活得毫無壓力,而是這樣的情侶傾向於共同承擔,並願意分擔對方的情緒,科技在此反而扮演了拉近距離、溝通的小幫手。
每次都會有人問我說:「如果本身是不安全的人,是不是找一個安全的對象比較可以幸福快樂永久?」
這個看起來好像好棒棒好正確的答案,其實有一個漏洞——我們似乎藏著一種預期是,如果我「不好」,是不是跟一個「比較好」的人在一起,可以把我「變好」。
所以通常我的回答會是:「那麼,那個安全的人,為什麼要跟你在一起這麼久?」
事實上,一個安全型的人搭配另外一個不安全(逃避、焦慮、排除等),這種組合最容易導致分手。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安全方容易因為瑣碎的事情或一時猜忌,選擇結束關係,尋求更安全的依靠。在資訊時代,如果處理訊息與情緒的能力不夠,很容易就因為過度放大資訊(例如看了 Facebook 上的炫耀貼文或內容農場瘋傳的男女交往一定要X件事之類的文章)或誤解導致缺乏安全感,進而導致分手。
命運的鎖鏈
可能有人會問,那麼兩個不安全型的人在一起,不是更容易分手嗎?真正的情況剛好相反,有些不安全的組合反而比較不容易分手(負負得正啊)。尤其是逃避的男生加上焦慮的女生,這種狀況更是風雨交加,但是又難以分離。
會造成這種狀況主要有三個原因:
- 缺乏自覺:這兩個不安全的人其實不知道他們正在一個糟糕的關係當中,他們可能以為別人的關係也跟他們一樣糟糕。
- 典型組合:第二個原因是因為,逃避的男生加上焦慮的女生其實是很典型的社會角色組合,我們的社會大多期待男生是獨立的,女性是焦慮、尋求依靠的一方,所以他們以為自己的狀況只是符合社會的刻板印象而已。即便在一起的日子如此煎熬,仍固著於這樣的感情狀態。
- 害怕失去:前面的安全與不安全的配對之所以很快就會說再見,是因為對於安全的那個人來說,他沒有必要留在一個充滿猜疑和衝突情緒的關係裡面,如果離開這段關係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為什麼他要留下來?可是如果兩個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就會陷入一種「熟悉而不滿足」的困境,在這段關係裡面不開心,但又沒有勇氣去接受離開之後的失去,因為他們擔心如果結束了這段關係,有可能就再也找不到願意愛自己的人。
總而言之,隨著科技的發達,在我們血液裡面流動的依戀風格,似乎也滲透到一來一往的綠色、白色訊息當中。因此,分手前事先檢視與伴侶的依戀風格,或許是較為務實的做法。
不過你在考慮要如何利用科技分手之前,首先你得要先有一個男/女朋友。
如果你也有這些狀況,想知道該怎麼辦,請見連結。
參考資料:
- Breaking Up is Easy to Do…If You Have a Smartphone
- Attachment Theory: Explaining Relationship “Styles”
-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Five Predictors (and Five Not So Good Predictors) of Relationship Success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