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一則謠言被推爆,讓你明白台灣新創環境有多脆弱

今天清晨,PTT 八卦版的一篇爆卦文在 3 個小時內被迅速推爆,這篇〈[爆卦]輪替前賣台黃金期?馬引中資欺台灣新創?〉指出,TSS台灣新創競技場是由國發會贊助營運,目的是培養台灣新創團隊,卻引進「中資」加速器團隊 MOX,打壓了台灣新創企業的發展空間,甚至逼走好幾個台灣新創團隊。並質疑總統馬英九於 2015 年 12 月 30 日前往 TSS 視察後,才過一個週末,MOX 就進駐台灣新創競技場,因此懷疑是馬英九在替中資團隊牽線。

文末寫道:「請大家幫忙這篇高調,告訴馬政府與 TSS 台灣新創競技場,請不要再聯合中國加速器來打壓台灣新創!不然就是逼大家 1/16 用選票一起淘汰這樣的政府!」

這樣的指控引起 PTT 鄉民熱烈響應,畢竟台灣政府聯合中資團隊來打壓自己的新創團隊,聽起來多麼令人髮指。

然而,事實究竟是如何?台灣政府出錢出人培養一個創業環境,然後再把中國團隊丟進來趕走台灣團隊?邏輯上,似乎說不太通。在盲目跟風砲轟之前,必須先了解所謂的「中資」團隊 MOX 究竟是什麼來頭,以免最後臉被打得太腫。

逢中必反之你愛我還是他?

TSS 在事件發生後,發表聲明澄清,「MOX 加速器是由 SOS Ventures 國際基金+加速器集團(http://sosv.com/)與台灣公司 GMobi 合資於台灣成立的加速器計劃。」而 SOS Ventures 是由舊金山知名創業家 Sean O Sullivan 創立,在台灣的合資夥伴 GMobi 的股東則有聯發科、趨勢科技、新加坡電信等,談不上中資背景。(根據創業圈內部消息指出,MOX 可以說是台灣創投裡跟中資最無關的一家)

有鄉民指控 SOSV 旗下擁有位於上海的中國加速器 Chinaccelerator ,而被認為與中國關係密切。按照這個邏輯,凡是在中國投資、創業的企業,就等同於有中資背景,都不應該來台灣投資。這樣的推論,讓人想起當年國共之間漢賊不兩立的政治思維,下場是換來越來越狹小的國際空間,台灣難道要走向這麼封閉的未來,只要在中國投資,就不能來台灣投資?或是旗下有中國分公司,就等於中資?

事實上,MOX 團隊組成幾乎全都是外國人,與新創團隊之間也只能靠英文溝通,去年 MOX 來台洽談合作時,還被台灣創業圈質疑「不接地氣」,因此當這樣一個團隊被抹紅,貼上中資標籤,更讓創業圈內人士只能搖頭苦笑,連澄清都不知該從何說起。

台灣社會對新創一知半解,容易被謠言渲染

事件發生 12 個小時內,我們根據各方收集來的資料,幾乎可以肯定的說,這是一篇謠言無誤。

除了 TSS 發表聲明之外,目前進駐在 TSS 內的台灣新創團隊成員也在臉書上表示,MOX 進駐是預定行程,他們也沒有被趕;爆料文中指稱「神回」Linqapp 團隊空間被擠壓,「必須在接待室咖啡桌或閒置會議室之間流浪」,Linqapp成員則在臉書上表示:「我們團隊在一月份只有向 TSS 租借兩個位子,那是因為我們即將在 1/18 去英國,這是我們節省經費下的選擇,不是外界解讀的那樣。我想說的是,希望 TSS 不要因為這樣一個事件而氣餒。我們對 TSS 只有感恩,感恩這一路上的照顧和扶持。」而原爆料者除了消息來源不得而知外,目前也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共同成立 MOX 加速器的 GMobi CEO Paul Wu 接受 PanX 採訪時表示:「我們的出發點跟初衷就是希望加快台灣創業團隊的國際化,讓國際團隊到台灣來,也讓台灣團隊走向世界,希望大家能了解這件事對台灣有多麼重要。」

整個事件最讓我們感到痛心的是,台灣民眾都認為鼓勵新創很重要,但竟然有那麼多人對於新創相關的資訊一無所知,因此對捕風捉影的爆料完全沒有分辨能力,甚至讓錯誤的爆料在 PTT 八卦版被推爆、置底。

即使是由現在這個不討鄉民喜愛的政府成立,台灣新創競技場為了讓台灣新創加速能更快與國際接軌,並且企圖引進更多國際創投的資源進入台灣,幫助台灣新創成長,創業圈對其評價頗為正面。面對這樣的謠言攻擊,就輕易抹煞了這樣的努力,實在非常可惜。正如今天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指出的:「我們只關注那些極端的聲音,導致我們的公共生活日漸衰退。當平凡的聲音不被重視,就是民主社會崩潰之時。」

像 SOSV 這樣全球知名的創業加速器進駐台灣,如果它在管理、投資的過程中有問題,而遭受公評,那也是合理之事。但若是因為選舉當前,而被政治議題所攻擊,我們就必須站在提升台灣創業環境的立場,譴責這樣的造謠行為。

企業投資新創育成是台灣必要之路

台灣對新創不夠友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從創投、育成資源的缺乏就可以略窺一二,世界各國的加速器幾乎都是由民間發起,台灣還要政府帶頭示範才逐漸獲得重視。其實以台灣的創業環境,若能夠將私人企業的資源轉進投資新創,不僅能夠帶動產業升級,又能協助大企業跨領域投資,因此目前已有許多本土加速器成形,像是鴻海與交大合作的交大加速器中心、由時代基金會成立的 Garage+ 創業發展中心、結合國泰金控、群聯電子、遠傳電信資金的 Appworks 等,都是企業資金轉投資新創的具體案例,未來能否吸引更多國際資金與跨國創業加速器進駐台灣,將是我們能否留住人才、資金與技術的關鍵。如果我們還把加速器、孵化器、天使投資、新創育成當成是聽過就好的名詞,而不多加了解,那麼所謂「重視新創」只不過是嘴上說說罷了。

關於作者


Kobe Chen

金屬搖滾樂中毒,科技狂熱份子,愛貓人士,愛妻男人,這些都是我。相信台灣不只是鬼島,相信每個人都希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