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為何高志明轟資策會,那麼多人叫好?但我覺得…

2015 年 12 月 30 日

我在臉書上發過一個問題:「如何改變資策會以改善台灣的網路創業環境?」結果一位朋友提出的「立刻關閉」這個答案,獲得絕大多數人支持。另外還有「縮小規模到 1/10」跟「禁止標政府案」等答案也獲得很多支持。

顯然資策會在我的朋友圈中形象不太好,翟本喬先生詹宏志先生兩位業界領袖都講過直白的話。不過我並不同意立刻關閉這樣的做法,因為我跟資策會合作許多次,認識諸多在資策會服務的朋友跟長輩,他們做的事很有價值,對工作的熱情跟反省都不輸給任何一位創業者,所以我不想一竿子打翻整個資策會。但作為一個國家重要的資訊產業研究與推動單位,對照現在台灣的資訊產業之貧弱,若要說資策會做得一點問題都沒有,也是違反現實的。

詹宏志

 

翟本喬

 

相較於某些朋友的抱怨,我個人認為,資策會並不是台灣網路新創業不振的根源,而是結果。根源其實是台灣政府領導層長期不願意面對現實,缺乏遠見,更異常缺乏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資策會只是被創造出來揹黑鍋,但久而久之,或許有的也就交相賊了。而資策會那些為人詬病的部分,就像寄生蟲跟宿主的關係一樣,讓資策會無法健康運作,但也絕不會讓資策會死掉。

存在就是合理,資策會的寄生蟲為了讓自己的存在合理,必須花大把精神跟氣力在跟民間爭食政府資源。許多用來推動台灣新創的政府資源,本該下放到民間單位,形成一股源泉,更應該由更有彈性及效率的民間單位來做,但最後大大小小都由資策會承包,這便是讓許多人詬病之處。一旦資策會做去了,那不管案子做好做壞,都無法產生更大的外溢效果,最多就是達成 KPI。雖然案子交給資策會,KPI 肯定有「保障」,但若政府只是要這種保障,那當真是跟鼓勵創業嘗試風險背道而馳。

但若要說台灣資訊產業貧弱,資策會該負多少責任,我認為頂多是 1%。身為創業圈的一份子,我非常支持有資策會這樣的角色存在,也認為他們可以是政府很好的資訊幕僚智庫跟快速執行單位,許多國家也都有這樣的單位來協助政府跟創業圈溝通,並以他們累績的經驗來培育需要茁壯的創業公司。可是若政府凡事只知道也只關照資策會,若政府還對資策會內的寄生蟲不察不覺,甚至持續餵養,而不面對現實,那最該怪的肯定不是其實也無可奈何的資策會,而是政府。而如果蔡英文領導的政府想推動「亞洲矽谷」政策,就一定要面對這個問題。

具體來說,政府內部應該好好思考、討論一下慣行的分配體系為何沒有效果了,以及為何即使政府內部早就有人知道無效,但還是煞不住車。同時,不該讓資策會背的黑鍋,也該釐清,好讓資策會重拾產業的信任,獲得一個該有的高度。我認為纖細一點、專注一點,不那麼臃腫,甩開所有寄生蟲之後的資策會,會成為台灣創業圈迎頭趕上世界的重要推進器。

也請看見這篇文章被冒犯到的朋友多多包涵、見諒。

(本文原發表於 2014 年 12 月 6 日,略修改後重新發表。沒想到剛好一年之後可以再用一次……應該可以每年都發一次……)

關於作者


鄭 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歡迎造訪我的個人 Youtube 頻道:鄭龜煮碗麵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