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馬克,你會為 Facebook 增加什麼按鈕?
這幾天網路瘋傳 Facebook 將推出按「爛」(Dislike)新功能,但事實上 Facebook 極力反對這件事。
在此之前,其實已經有許多人質疑「讚」(Like)的不足,以及對「爛」(Dislike)的憂慮。但是按下這小小一個按鈕,真的對我們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嗎?
現代魔戒:幫我按個讚好嗎?當「讚」不再那麼讚
人類學家 Krystal D’Costa 認為,「讚」已經變成一個相當有影響力的工具,甚至可以提升自尊心。而品牌的社群經營上,也極度依賴讚數的成長。當「讚」變成個人價值和廣告效果的指標,「讚」真的讓你覺得讚嗎?(延伸閱讀:Facebook 的 「讚」文化,讓你不敢在網路上說出真實的感受了嗎?)
當我們看見關於親人過世或重大災情的貼文,想表達弔念和支持,卻盯著那隻灰色手掌幾秒不知如何是好。這些讚不下去的時刻,不禁再次思考按下「讚」所代表的意義。
一解心頭之「爛」(Dislike),然後呢?
按「爛」功能,可以說是眾多使用者們最渴望點下去的按鈕,但 Facebook 也因為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堅決不開發「爛」按鈕。從粉絲頁的社群經營者角度來看,按「爛」功能對品牌營造一點好處都沒有。對於一般使用者,也可能因為被按了「爛」而打擊信心、減少發文,甚至造成網路霸凌。
有些貼文總讓人恨不得有個「爛」(或「X」)可以按,但在向眾人丟出一個「爛」後,除了一洩心頭之爛,還有呢?
非讚即爛?「同感」(Sympathy)就是解答!?
新聞部落客 Amy-Mae Elliott 早在今年初,便提出 Facebook 需要的是「同感」(Sympathy)按鈕,她認為「同感」按鈕涵蓋的同理/同情感受,不僅銜接「讚」和「爛」的差距,也完美地彌補「讚」、「留言」和「分享」缺少的情感意義。
看見一則朋友生了病的動態、新聞台的粉絲專頁報導了一場災難,這時候若能按下「同感」按鈕,不僅合情合理,也避免了模稜兩可的誤解。
英文單字「Sympathy」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這種感受,但是中文版該放上什麼字呢?「閱」?缺少了情感。只有一字的「乖」,又有種莫名的肉麻。「已讀」?可能會引發一波移除好友名單的浪潮…。
參考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