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鄭國威專欄/我對蔡英文亞洲矽谷產業政策的看法

2015 年 10 月 14 日

揭露:我目前擔任桃園市政府研考委員(類似顧問的無給職),不過這篇文章只是個人看法,不代表任何組織。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在 10/1 提出「亞洲矽谷」產業政策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尹啟銘批評這只是場夢囈,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這頭銜有長)則認為這是「捨全玉而就瓦片」的失望規劃。鄭亦麟、林宜錦兩位金融業跟政策研究員則投書自由時報反駁上述批評,認為這是擁有產業轉型跟升級企圖心的擘畫

上面這幾篇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意見,我都覺得有可取之處,不過除了上面提到這幾篇政治意味比較重的討論以外,我至今還沒有看見來自創業圈的反應,所以就寫這篇來拋磚引玉。簡單來說,這政策是打算利用桃園的區位優勢(擁有國際機場、位在首都台北跟科技城新竹之間)以及學術跟產業聚集(很多大專院校、29個工業區,1萬多家工廠),加上法規鬆綁跟調適、政策利多與基金投入,來搭上這座台灣不能再錯過的火箭:物聯網。

我不是要否定許多企業家的成就,但我必須誠實地說:台灣的經濟成長長期以來建築在我們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上:「降低成本、把量做起來」,也因此任何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登上國際的人事物,都可被稱為台灣之光。然而我們也都知道那「曾經是」我們最擅長的事情,現在成了產業轉骨最痛的硬傷。

代工代得那麼強,把台灣養得富裕至此,我覺得真的很厲害,值得驕傲。但就如同一樣值得自豪的、速度最快、反應最靈敏的接線生,當電腦播號系統出現後,那技能也無所謂了。製造業的價值不容否定,從就業人數到GDP到社會安全網,製造業長期以來都是支撐國家的中流砥柱,美國歐巴馬總統也不斷強調希望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但物聯網(特別是工業物聯網)的本質就是要降低人在其中的角色。我們不管失敗或成功,或說,不管成功的是我們還是其他人,都在加快人力的淘汰。不只是製造業藍領人力被機器人淘汰、許多文書白領工作也會被演算法替代,然後一個接一個,直到 AI 接管我們大部分的工作。(延伸閱讀:《物聯網革命》書評,「什麼時候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免費?」)

問題在於,很多人,可能以為這轉變還要很久很久,而選擇先看眼前的事情,但事實上這轉變將來得極為迅猛。我們已經見識到行動應用跟設備如何在短短五年內顛覆幾乎所有產業,這樣程度的顛覆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我們的思考得從單純的「未雨綢繆」轉變為取得「呼風喚雨」的能力。沒人說這簡單。

(有點太長的)前提說完。我看蔡英文的亞洲矽谷政策,不從其表面上來檢視,因為說實在話,除了拉出桃園作為樞紐以外,很多項目是延續這一兩年來的政策。在毛治國院長支持下、張善政副院長力推開放資料,多位戮力從事的政務委員、政務官都卯起來做事,整個心態顯然是開放了,很多改變雖然稱不上「突破性」,傾斜的地板也沒有那麼快扶正,但我認為腳步已經邁開朝正確方向走。例如管中閔把創新創業拉到國發會層級催生TSS台灣新創競技場、蔡玉玲推動虛擬世界法規調適,與g0v核心成員啟動 vTaiwan,與TonyQ做 vMaker、馮燕推動的社會企業聚落等等,都切實有感。有很多是蔡英文領導的政府可以延續推動的,當然也可以在好的民意基礎上做得更好。

政見這玩意,其實不是鐵板一塊,而且通常大同小異,我認為更需要重視的是執行這些產業轉骨目標的政府本身如何轉骨。所以,除了桃園作為樞紐必須加強的基礎建設,該加速的修法,跟更加大力度的投資(而非補助)以外,我會從四個面向來評估「亞洲矽谷」到底能不能成。:

第一:相關政策計畫是否有效提升全民,特別是政府本身的「數位素養」?

延伸閱讀:之前的專欄 / 數位落差與數位素養給首任科技部長張善政的10個問題網路審議式民主向日本學習

第二:是否重視服務內涵勝過(通常是無意義的)KPI外殼?

延伸閱讀:之前的專欄 / 政府該如何經營網站我會這麼建議政府與民眾溝通

第三:是否系統化地吸引了外界/國際優秀人才進入政府協助推動政策?

延伸閱讀:之前的專欄 / 政府裡面沒有人從改變資策會開始不要浪費g0v別再辦徵文比賽,政府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第四:是否重視教育投資勝過蓋房子的硬體投資?

延伸閱讀:之前的專欄 / 必須終結現在的一元教育型態,沒有藉口羨慕芬蘭/Nokia式裁員?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這四個面向若能真正改善,基礎建設才會挑對標的,加速修法才會有共識,更大力度的投資才能推動生態……若這四個面向沒有改變,做的所有事情只會事倍功半,或更糟糕,可能背道而馳。

我聽過一些人說「台灣的創業者很強,而是政府不夠強」,這樣的講法我並不認同。各自有各自要做的事,創業者也不該三不五時把創業受挫的責任丟給公部門。我身為一介創業者,因為興趣跟一點資歷,比起大多數其他人,算是跟相關政府單位有比較多的互動了,即使如此,能夠看見的政府運作也很有限,很容易把自己的或朋友的遭遇放大,但的確對公部門中許多人的努力非常欽佩,也看見他們在內部推動改革的困難。現在的我,希望若寫文嘴砲,也能發比較有建設性的嘴砲,而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以上,也歡迎你提出你的想法,互相交流。

關於作者


鄭 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歡迎造訪我的個人 Youtube 頻道:鄭龜煮碗麵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