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陳建隆:給資工系大學生的一堂課(二)

魯夫說:「不是手下!是夥伴!我們的船上才沒有分什麼手下、手上的。」

如果說個人的技能是在做中學的,需要好好的被磨光磨亮的話,那團隊的技能更是需要在大學去學習以及實踐的。之前寫的幾篇 Blog 有相關的內容,新創團隊要怎麼合作? #1  #2  #3

這次我想說的,不是關於新創團隊,而是關於學生團隊。

團隊合作,是一種態度。

而這種態度是亞洲學生競爭體系下很難具備的。

所以學會怎麼合作,讓團隊的力量大於個人,應該是學生時每個人都需要嘗試去學習並實踐的。必須很坦白的說,當時還是大學生的我,所謂的合作的概念只粗淺的停留在一群人一起做某件事。一路唸書上來,考試的分數是個人的,學校志願的選擇也是個人的,除了很久才一次的校園園遊會,後來想想,幾乎沒有什麼事是需要所謂的團隊來合作完成。

而當你真的出去工作,離開校園,很少有什麼事是不需要團隊合作跟與人共同完成某件任務的。而合作的精神,是需要時間跟經歷內化成自己的特質。精神這種東西,一向就不是聽過、 知道了就夠了的。而是跟信仰一樣,你必須要虔誠,實際地去禮拜、 去廟裡燒香拜拜,祈求才會化成信仰。你做了什麼,跟你相信什麼一樣重要。

那團隊合作的精神,要怎麼培養跟建立?

團隊合作的精神,我可以分享一些在國外唸書時的經歷。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有許多的分組做遊戲的課程,當時遊戲的學程,將遊戲實際做出來以及 Demo 給教授或者業界的專家們,是課程很重要的一環。學期開始前,團隊建立前,會有一個前置的提案,每個想要修這堂課的人,都可以自己發想設計想要做的遊戲。如果你非常想要做自己的遊戲,就會花不少時間在準備這件事,準備概念,準備好要說服你未來的團隊成員加入!

一堂約百人的課,會有十多個想當船長的領航人。而教授在學期初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為大家打氣,介紹去年在 Demo Day 做的成品有哪些,有哪些業界的人參與。最後就讓這些願意當船長的人去台上跟所有的學生介紹他想做的遊戲。當有足夠的同學加入你的團隊的時候,你所想做的遊戲就成為你團隊的主軸,而你是所謂的 Team Leader。當然,人數不足的,你就只能選擇加入其他人的團隊。Team Leader 與組員是平等的,都是為了建造提出的遊戲概念所付出,但彼此尊重所負責的不同職能。換句話說,團隊是因為這個遊戲所打造,就算是 Leader 也是為了遊戲概念所服務。

是團隊而不是 Leader 為了遊戲成敗負責。

Leader 主要的職能在於確保遊戲能被完成。

具體的工作比較像是業界的 Project manager,但學生時期的 Leader更麻煩,畢竟一堂課能找的學生類型有限,以做遊戲來說,需要美術設計、 遊戲設計、 音樂音效、 程式設計師,Leader 在課堂能找到的人有限,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剩下缺的資源!當然找到船員出航後,每個組員就會進入 Brain storming 的階段,把要去的目的地或者說要去的路徑逐漸地確認。

過程中,每個組員必須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告訴船上的人,你將會有什麼貢獻,你打算做什麼? 甚至是對於想要做什麼有自己的看法,也都需要提出來讓組員討論。同舟共濟這個詞很明確地形容了團隊合作的方式,當你不主動的去爭取要求你所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對於這條船貢獻出自己最優勢的地方,很自然的,船員就會被邊緣化。 以我的觀察,台灣學生常常就是屬於這少數的人員。當你被邊緣化,無法為這條船貢獻一己之力,變成搭霸王船的乘客時,哪天遇到風浪太大需要減輕負荷被丟棄時,也不要覺得太意外。

沒有付出,就沒有得到。

組員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別人會幫你決定。

而當別人為你決定你的角色定位時,往往你已經不是團隊的成員,而是團隊的負擔。組員做的事情一般都比較專業化,也是台灣學生相對擅長的,ex. 寫寫程式。但往往對於這件又苦又累的事情,有些學生覺得默默的付出很多,卻感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與尊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被動地完美完成交付的任務,對於國外的團隊來說,你只是堪堪及格。因為你沒有想法,不過是工具罷了。

講這麼多,不是要說我們台灣學生有多爛。

這件事情也許就只是我們的教育體系中並不重視所導致,也或許是我們沒有這樣的文化,這不怪誰。但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如何合作,因為單打獨鬥再強,能到的地方也有限。下面是幾種我常見的資工系學生,在團隊合作時會遇到的幾個典型:

典型1 : 強者都我來型

寫程式的功力明顯高於同儕,導致合作專案大部份的內容都由他來編寫程式,有著「與其要教到你會讓你懂,不如我自己寫比較輕鬆比較快」的心態,或者是「反正到最後還不是都我在做」的心酸。

建議: 其實某種程度上,什麼都我來的心態,有時候只是很單純的求自保。 但一個人強,不代表你所在的團隊強,如果有能力的話,引導同學朋友變強絕對是讓自己更上層樓的不二法門。 具體的做法也很簡單,不要把自己寫的程式碼給同學看,讓他們有獨立成長的空間,如果心軟,就以分享經驗跟方向為主,做個投影片開個 workshop,當然是更好的做法。

典型2 : 投機取巧鑽營型

屬於附庸于強者都我來型的同學,基本上只要有強者室友或者是強者朋友,就雞犬升天,有著強大的適應力,能找到花時間寫程式的應付作業方式。

建議: 基本上應付掉的是自己的未來,在資工這條路看似輕鬆的捷徑才是遠路。 心態不改,乾脆轉行,讓生命找到另外一條出路才是正解。

典型3 : 乖寶寶好學生型

成績能力不見得有多優秀,但人緣一定不錯。 在課堂或班上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的情況並不多,如果遇到強勢的人主導意見,往往就覺得以和為貴,就照這樣辦吧。

建議: 以和為貴是優點,但針對自己不認同的意見或想法,明確的對具體的事項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及觀點,對事不對人,讓每個人知道立場,是必須的。 團隊有一個重要的精神,就是互相尊重,共同付出,透明的溝通彼此的意見。 請化被動為主動,讓團隊找到更好地做法。

還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就不一一舉例了。 但基本的原則就是讓強者主導團隊,負責程式以外的一些任務,像是溝通協調分配工作,或者是分享技術經驗等。 而技術較不好的同學,必須主動讓自己學習,並向強者 Google 請教,以及堅持自己寫 Code。

你,找到你的海賊夥伴了,準備好要出發了嗎?

photo via Kristopher Radder@Wikimedia, CC License

關於作者


懶泥陳

我是Lenny, 手滑背單字的設計者跟開發者。 目前在台南創業中, 希望能為科技帶來濃濃的人情味。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