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台灣:突破負面評論的限制,負評網負負得正的經營哲學

2014 年 04 月 05 日

由318開始的太陽花學運,我們看到了年輕世代、網路世代的強力動員,從中迸發出來的網路結晶遍地開花,閃爍且懾人,像是g0v太陽花學運專案服貿跑馬燈服貿,給審嗎?台大新聞E論壇讓晨曦照亮民主4am.twFlyingV群眾募資自己的服貿自己審VDemocracy等等,其他小型的專案、網站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說是在網路上發起了一陣「創業風潮」。

而去年底參加Startup WeekendThe0Step育成計畫、出身新竹「Yes Co-Working Space」,專門蒐集商品負面評價的負評網,也搭上了這個風潮,成功獲得群眾的目光,我有幸採訪到了網路圈渾號o1o1o的創辦人黃亮銓(可惜當事人目前臉書被封鎖XD),與他聊聊負評網的故事:

「就算失敗,也是一段璀璨的旅程」

  • 負評的概念怎麼來的?

我之前是個園區工程師,但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都被我拿去亂買東西了,買完也常常就是擺到倉庫,甚至買東西送女朋友都會被嫌棄。花錢買不到幸福之後,才回頭思考問題出在哪裡,發現現在勸敗、炫耀、置入性行銷文化太強大,想做個功課都很難獲得真實的資訊,甚至去論壇發問也會因為問了一些基本的新手問題被噓。負評網就是在這樣「舉目皆優點」的時空背景下產生的,我們想利用社群的知識來拼湊不一樣的觀點。與愛評網不同的地方是,我們基本上使用類似於黑特版「一人一句」的方式對商品進行評論,而非一人一篇論述,當然也不會闡述優點。

  • 目前團隊營運狀況如何?

團隊目前有兩名全職工程師,我與RuLu,還有一位兼職的視覺設計師Kuan,未來團隊希望加入更多學生實習,以充實我們年輕知識。因為負評網基本上是一個很新穎的概念,畢竟專門蒐集商品的壞話?這件事情本身就很不可思議,我在外面Pitch的時候也明顯發現很多人不容易進入我們的思維,而越年輕的族群越能接受我們的idea,也證實了人們將逐漸重視負面評論,所以我相信比我們年輕的學生,其前衛的思想更能夠「帶著我們走」。

  • 談談負評網的商業模式?

相信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想看到使用者在打開包裝後「幹聲連連」,所以負評網希望能將這些受了怨氣的消費者集中起來,並協助廠商從茫茫人海中辨識出這些不滿群眾,並進一步的消弭消費者的怨氣、提供進一步的服務,另外也可以利用消費者主動留下的意見幫助廠商設計以及行銷產品,也就是類似市場調查的功能。為了取得真實的產品回饋以及品牌公信力,負評網將是一個消費者可以暢所欲言的地方,所以我們不接受把負評移除。或許一開始大部分廠商會恨我們,但相信消費者將我們的合作廠商與其他廠商拿來比較時,兩者的風度、觀感高下立判。

「用負面的力量拯救世界」

  • 一般來說,負評給大眾的觀感不好(人們喜歡推薦,但是反推薦?),要如何突破這層推廣障礙呢?

我們一直嘗試傳達一個觀念給消費者:他今天留下負評不只是個人的怨氣宣泄,更是在提醒別人,寫負評就像是在做善事,雙贏啊!(編按:洗腦?XD),藉此創造一個互相建議、防範的社群氛圍,而我們未來會讓用戶累積個人的負評成果,只要達到一定目標,站方會做出某些回饋,至於回饋方式還在設計中,或許會考慮做善事、捐錢之類的公益舉動。具體實現「用負面的力量拯救世界」。

  • 在經營負評網上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負評網從內容上來說很特別(市面上美食很多,雷食大概聽都沒聽過),同時採取群眾一人一句共作的評論方式,相較於擁有完整規劃、分析、內容闡述的部落客或是論壇,都是相對新穎的類型,對於彼此的存在不僅無法取代,甚至能夠互補;所以如果硬要說挑戰,大概就是每天時間都不夠用吧!

  • 此次針對服貿事件的行銷可以說相當吸睛,接下來會持續推出類似的項目嗎?

其實只要是民眾關心的東西,我們都希望能協助,而且因為我們每天熬夜開發功能,相信具有趕搭熱門議題的開發速度;而這次服貿事件,因為主角是「人」,也曾有過法律上的顧慮(黑特鄉民也會被起訴),不過既然「想吃瀉藥減肥就要準備那個屁股」,就由這樣讓消費者認識負評網,並進而學會使用負評網也是不錯的切入點,為此付出一點代價是必須的,未來其實也不會以評論「人」作為主軸。

  • 可以聊聊負評網下一步規劃?

升級主機!(被揍),其實我們希望把鏡頭拉回在使用者身上,畢竟使用者才是社群的主角,未來我們會利用每一位會員的「負評成績」來凸顯這個使用者的個性,進一步串聯社群交流,真正做到以「人」為出發點;至於具體的機制,就請大家拭目以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Yes Co-Working Space曾經偶然聽過負評網Pitch,確實就如創辦人黃亮銓所說,創投一臉困惑;但這並不表示負評沒有價值,相反的,負評在一片美食、推薦聲浪之下,顯然就是一股特別的力量。若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舉出缺點的人,往往是真的在意、了解商品的人。越年輕、收入越高、越具有豐富產品知識的人,越容易對產品提出疑問與建議,而傾聽與互動的過程,對雙方都具有正面的意義,就像發燒友也幫小米機的進化大大推了一把。

但很現實的是,假設今天消費者對商品有怨言,毫無疑問會先致電公司客服人員,畢竟消費者希望有人「能夠負責」、「解決問題」,而這是負評網等第三方單位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公司如果沒辦法解決,這些怨氣才有可能流竄到負評網或是論壇等地,這可能會造成負評網上充斥雞毛蒜皮的小事以及根本不可能解決、太過天馬行空的問題。

「1個高度滿意的客戶,平均會告訴5個人;而1個不滿意的客戶,平均會將自己的經歷告訴11個人」,負評是有價的,其重要性甚至超越推薦;但如何吸引消費者在向公司投訴之前先上負評網,甚至在未來建立主動上負評網的習慣?負評的旅程,其實才正要展開。

關於作者


Jim

從海地回來後,對龍蝦念念不忘;目前身為Pun集團擔任頭號吉祥物的工作,閒暇時候幫PunNode編編文章;因為常常被誤認為是具有喜感的類型而感到困擾。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