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PanBooks/不論資歷,進入 Facebook 就是需要上六週的「訓練營」

2016 年 03 月 01 日

喬瑟琳.高德菲(Jocelyn Goldfein)坐在帕羅奧圖市臉書總部一間簡陋的開放式辦公室裡,她感到一陣羞愧與恐懼,緊緊盯著電腦螢幕,腦裡冒出一句話:我怎麼會這麼蠢?

那時是 2010 年夏季。五週前,39 歲的高德菲加入臉書公司這家迅速發展的社群網站巨擘,期盼替職業生涯寫下嶄新的一章。這個改變相當令她興奮。高德菲個性正經,留著亮麗棕髮,常露出掛著酒窩的笑容,在矽谷屬於少數人種:她從名校史丹佛大學取得電腦學位,在企業裡擔任高階主管。

高德菲加入臉書公司以前,在雲端技術公司 VMware  工作了 7 年,一開始是電腦工程師,喜歡寫程式,尤其愛「除蟲」(這是她愛講的資工術語,意思是處理程式碼裡的錯誤)。她表示:「我在前東家以『剋蟲女王』聞名!上班第一個月就除了一千隻蟲吧!」她在 2010 年離開 VMware 之前已晉升為工程部協理,負責帶領數百名技術人員,這讓臉書等迅速擴張的新創公司都很想聘請她。雖然她對臉書這種組織龐雜的大型公司不太感興趣,但她跟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碰面後想法變了:「我跟祖克柏碰了面,發現他是我見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業家。雖然現在這樣說很老套,跟廢話沒兩樣,但他真的是很棒。」

2010 年 7 月,她來到帕羅奧圖市的臉書總部,望著時髦的「倉庫」風格辦公室。不過事態發展出乎她的意料,她不是立即接下管理工作,而是要先上一個名為「新兵訓練營」的新進員工訓練課程,時間長達六週。這項安排很特別,尤其她又曾擔任過大型公司的工程部協理。然而所有臉書的新進人員都必須參加這個課程,無分年齡或職位,背後用意是讓每個新人都經歷一段共同的訓練過程,就像新兵接受入伍訓,或像高斯坦到芝加哥警察學校受訓。

所有新進員工都安排在一個房間裡,在一張桌子前並肩而坐,面對初學者等級的任務。高德菲彷彿被當成新手,接到一個很普通的任務,替系統修正五個程式錯誤。她感到躍躍欲試,畢竟這是她的專長。她跟多數電腦工程師一樣,從小喜歡解決各種問題,而一開始讓她有這方面興趣的是住在北加州的外婆。高德菲說:「外婆愛解邏輯益智遊戲,玩魔術方塊也是她的嗜好。她從小教我玩這些東西,後來我接觸電腦程式的時候,像是恍然大悟,覺得有異曲同工之妙。」她開始修正那些程式錯誤,卻察覺不對勁,在這五個她該修正的程式錯誤當中,有三個看似根本沒有問題。是什麼圈套嗎?她懷疑起來。接著她發現一個更簡單的解釋,那就是臉書成長迅速,內部工程師不斷更新程式碼,舊系統的部分程式不再用到,程式錯誤也就自然消失。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這有關係嗎?多數程式設計師會說沒關係。矽谷人喜歡替未來開發嶄新的產品,勝過替過去解決無趣的問題。可是高德菲喜歡讓她的世界井然有序。她解釋說:「程式錯誤不是什麼有趣的議題,但如果你決心建構高品質的軟體,你必須了解那個軟體的狀態,而錯誤程式資料庫可以忠實反映軟體的狀態……(前提是)你確實對資料庫謹慎的加以維護。」

於是她坐在那裡,決心改善臉書的程式,方法是建立一個追蹤老舊程式錯誤的系統,把資料寄給當初負責的人員,再把程式錯誤給刪掉。她說:「臉書變動得很快,如果有的地方三個月沒人碰,顯然是跟其他地方沾不上邊了,所以(這個系統)會把程式錯誤的資料寄給每個相關人員,如果再三個月後仍沒人回覆……就自動刪除。」

她把這個程式稱為「任務收割機」,決定展開小型測試,但是災難發生了。她把程式打好以後,不小心按到複製貼上鍵,把這個程式連上整個臉書系統,結果這個程式在短短幾秒內發現一萬四千個舊程式錯誤,開始寄發數十萬封電子郵件給相關人員,臉書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隨之停擺,系統網路中斷,人員傳訊系統故障。全辦公室哀鴻遍野,她嚇壞了。像她這種新進人員竟然癱瘓公司裡的電腦系統,這實在是個嚴重失誤,她想必慘了。她表示:「我是個新人,大家對我一無所知,而且這錯誤的影響很大。銷售團隊無法連絡顧客,技術人員無法檢視程式碼。電子郵件有點算是臉書公司的生命線。」

然而,接下來發生另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其他臉書員工匆匆趕來了解狀況,但似乎比較好奇她想編寫任務收割機程式的原因,而不是開口責備她,也沒有抱怨說她干預到兩個既有部門,那就是資訊交換團隊與程式除錯團隊。她回憶說:「沒人說:『妳怎麼敢做這種事?』我本來以為大家會火冒三丈,但大家並沒有那樣,反而捲起袖子興致勃勃的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這跟她先前的經驗截然不同。其他大型公司的不同團隊通常習慣自我保護,彼此防備,激烈競爭,不歡迎外人插手干預自己的事。事實上,正是因為她在大型科技公司看盡許多內鬥,當初才很猶豫是否該進臉書公司。她討厭大型官僚體系,也討厭穀倉。

可是當她環顧臉書公司,卻發覺這裡不太一樣。臉書公司不僅組織架構較為鬆散,如同牆上裝飾的塗鴉那般,而且也不太受團隊內鬥與制度僵化所累,有別於其他競爭對手。拖累索尼的穀倉與官僚體系似乎並不存在於臉書公司,至少她尚未發現。

這只是個幸運巧合嗎?當時她不清楚。不過這問題的答案跟本書的主題習習相關。在本書的第一部分,我說明穀倉有時如何拖累企業組織與社會團體,遮蓋掉風險和機會。第二章的索尼是一個典型例子,反映穀倉如何有害創新,索尼技術人員原本別具創意,後來卻深陷內鬥,自掃門前雪,不願合作或無法合作。然而,不只索尼或其他日本企業有這個問題,許多其他大企業同樣深受穀倉所害,曾經無比成功的大企業也無法倖免,甚至格外嚴重。微軟、通用汽車和瑞銀集團都是例子。

然而,相較於探討為什麼有些組織或個人會受穀倉拖累,更有趣的是探討為什麼有些組織或個人並未受害,不像索尼或瑞銀集團般面臨組織內鬥或狹隘視野?我們該如何避免這些弊病?在上一章裡,我提出一個個人層面的理由:

有些人願意大膽跳脫自己狹隘的專業世界,結果往往能以有趣方式重構邊界

光是心理層面的旅行就有助擺脫穀倉桎梏,至少有助想像一個不同的生活、思考與分類方式。

不過儘管個人對抗穀倉的故事頗有意思,卻只涉及整個議題的一部分。另一個大問題是組織能否大規模的破除穀倉。高斯坦在芝加哥展開的那段旅程是否能在組織層面加以複製?就這方面而言,許多組織都能從臉書的做法獲得啟發,加以應用。臉書改變了世界各地人們的溝通與互動方式,協助大家重塑自己在各種團體與社群的人際及身分,但比較罕為人知的是,臉書公司內部也展開社群實驗,設法改變人員的互動方式。先前臉書高層尤其花許多時間思考人員的心理地圖、互動架構與團隊活力,感到憂心忡忡,後來決定對抗逐漸形成的內部穀倉,以免步上索尼等企業的後塵。

這些實驗才在初期階段,畢竟臉書公司只成立約莫十年。不過儘管實驗仍在進行,卻能提供有趣啟示。臉書高層為了設計這些實驗,先向社會科學領域取經,了解人際互動模式,再試著在公司裡實際應用。最重要的是,他們跟多數企業主的想法大相逕庭,選擇採取人類學家的慣用做法:思考人員如何定義世界、分類環境與劃定界線。布赫迪厄若在臉書上班一定會如魚得水。

 

穀倉效應:為什麼分工反而造成個人失去競爭力、企業崩壞、政府無能、經濟失控?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關於作者


泛科選書(PanBooks)

PanX 泛科技新聞網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若希望有任何書籍合作歡迎向我們聯絡:contact [at] panx.asia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