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Books/新創公司需要員工訓練嗎?
PanX 貼心小提醒:還沒看上篇嗎?
前幾個月裡,小博在構思新進員工訓練計畫,目標是確保新進人員跟既有人員對程式碼有相同認知,並分派到最能發揮所長的合適團隊,因此他想出一套訓練課程,藉此讓新進人員了解臉書公司並吸收程式相關重點。不過小博隨後發現這個課程不僅能灌輸技術知識,還能促進人員情誼,畢竟如果你讓所有新進人員分成小組並接受一套共同訓練,就能促進他們之間的社交梳理與人際連繫,雖然他們之後必然打散進不同團隊,彼此的情誼仍能持續下去,那是一種互以綽號相稱的密切情誼。
那年夏季,臉書宣布所有新進人員無論資深或資淺都得上六週的訓練課程,小博則擔任「魔鬼教官」。小博在臉書發文向員工解釋說:「新兵訓練營的主要目標是讓新進人員不僅迅速了解我們的程式系統,還能建立長遠有益的好習慣,像是大膽處理程式錯誤,不要留給別人來弄。少數資深工程師輪流擔任導師,定期跟新進人員會面,教他們如何工作得更有效率,檢視他們寫的程式碼,甚至訂立輔導討論時間,供他們提出原本不好意思問的基本問題。」

「 資深工程師也負責技術講座, 主題涵蓋我們在用的各類技術, 包括 ySQLMemcached、CSS 與JavaScript 18。」小博還指出訓練過程有個重要部分,那就是讓新進人員在不同部門輪調,藉此了解整間公司。他說:「我們不是憑面試時的少許互動驟下判斷,直接把新進人員分進特定團隊。新進人員是在新兵訓練營那六週結束以後,再選擇想加入的團隊。」
然而,新進人員不只需要學習 MySQL 等技術。小博說:「在新兵訓練營裡,新進人員會跟約莫同期加入的其他人員建立起感情,即使之後隸屬不同團隊,這份情誼依然會在。」或者換個方式講,臉書高層想透過新兵訓練營達成的不是一件事,而是兩件事。第一,他們把公司人員分為不同的專案團隊,各自專門負責特定任務。這種安排實屬必要,畢竟編寫程式需要針對特定專案進行密切的團隊合作。穀倉是臉書這類公司的必要之惡,如果沒有專業部門和團隊,根本無法完成工作,也難以集中火力與區分權責。
不過新兵訓練營還有另一個目標,那就是讓不同專案團隊的成員之間私底下有第二套人際關係,不受正式的部門區分所限,高層希望藉此避免專案團隊變得僵化與封閉,讓人員不只對所屬團隊有感情,也對整個公司有向心力。小博說:「新兵訓練營(能促進)跨團隊交流,避免穀倉的形成,讓我們免於許多科技公司在擴張階段的弊病。」臉書既建立穀倉,也設法從制度面破除穀倉。
-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出版《穀倉效應:為什麼分工反而造成個人失去競爭力、企業崩壞、政府無能、經濟失控?》
- 書名:《穀倉效應:為什麼分工反而造成個人失去競爭力、企業崩壞、政府無能、經濟失控?》
- 出版社:三采文化
- 原文作者: 吉蓮.邰蒂
- 譯者:林力敏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