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金融科技未來:區塊鏈如何刺激金融業重新思考?
(本文、圖由勤業眾信提供)
金融科技與創新浪潮來臨,新的技術與概念和傳統想法大異其趣,被稱為「信任機器」的區塊鏈技術,及保障創新的金融監理沙盒更是備受關注。勤業眾信 4 月 27 日針對「區塊鏈與監理沙盒」,舉辦最新發展趨勢的研討會,邀請專家解析台灣的發展關鍵,分析潛在與創新商機。
為什麼「區塊鏈」和「金融沙盒」這麼重要呢?勤業眾信董事長陳清祥指出,區塊鏈自從比特幣發展以來,就一直都是金融產業的研究重點,運作更有效率、也能有效減少詐欺。而金融沙盒可說是金融新創的「實驗場」,可以讓業者盡情測試新創產品。
埃森哲(Accenture)報告揭露,區塊鏈預計可替全球前 10 大銀行,省下 80 億至 120 億美元,令國際各大金融機構紛紛投入區塊鏈平台或聯盟。玉山銀行數位金融事務處資訊發展部協理李嘉銘認為,區塊鏈也刺激金融業重新思考,人們不僅不用再遷就銀行的營業時間、金流也會變得更透明與效率。
三種區塊鏈,哪種對企業價值最高?
Deloitte 香港管理顧問服務合夥人冼君行解釋,區塊鏈利用分散式帳本技術(DLT),提供更簡易的清算系統,發生交易就產生新區塊為「清算」,不需耗費額外時間,明顯地降低成本、工作量和風險,並創造新的收入。
冼君行表示,區塊鏈又分為三種:共有鏈(Public Blockchain)、聯盟鏈(Permissioned Blockchain)與私有鏈(Private Blockchain)。相較私有鏈的運作空間和效率,以及共有鏈完全去中心化的不可控性和隱私安全問題,聯盟鏈對企業而言價值最高。共有鏈雖具有顛覆性,但實施不易;私有鏈因沒有去中心化,但具有分布式的特點,控制者可指定參與和進行交易的成員,價值較為低。
金管會副主任委員鄭貞茂也指出,目前區塊鏈多採「聯盟合作」的方式,台灣也有多家業家著手發展區塊鏈技術,希望台灣能快速開創產業區塊鏈,以拓展技術與生態體系。
保障創新的「實驗場」—— 金融沙盒
而金融沙盒目前也成為政府發展重點,讓金融科技能加快創新腳步,盡情測試新創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陳清祥點出,英國、新加坡等國都已經推出相關法案,台灣也已將《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送交行政院,有望成為第五個立法國家。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副總經理曾韵表示,各種金融創新服務模式如雨後春筍,而區塊鏈顛覆金融業於商業、架構、營運與管理,若傳統金融業要鞏固原有市場,就要積極發展創新的服務與技術,否則將遭到淘汰。
此外,新加坡出現監理沙盒首例「PolicyPal」,運用手機 APP 與臉部辨識技術,確認加保人身分和參與資料,並用 AI 計算保費。台灣也應發展監理沙盒機制,以建立政府與新創業者的暢通溝通管道。曾韵提醒相關業者,金融科技是持續發展的領域,消費者體驗為最重要的核心。
「政府的強力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Deloitte 新加坡管理顧問服務執行副總經理 Mohit Mehrotra 指出,政府應該確保彈性監管與人才培育。「政府的強力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政府應透過投資體系確保資金到位、結合企業界資源、群策推廣並制定政策,以協助金融科技發展。
而富邦金控創新科技辦公室副總經理李相臣認為,區塊鏈是明日之星,應用層面廣泛、不侷限於金融領域。既然國內監理沙盒尚未完成立法,可以先嘗試發展區塊鏈技術。金融科技革命讓許多破壞式創新出生,企業應廣納專家、培養鑑別市場脈動的能力,整合各單位資源、創造新策略。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博怡認為,台灣發展金融科技不能「單打獨鬥」,必須結合政府、企業與學界的力量,共同完善金融科技生態圈。她也提醒,業者也應該對金融科技提高警覺,迎戰快速變化的創新環境。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