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購物淘金熱,你跟上了嗎?
現代人,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打開 Facebook,深怕遺漏了昨夜的訊息或者朋友新增的貼文。當社群平台已經是大家每天接收資訊的重要來源,消費者習慣也隨之轉型,這對電商的營收和流量會產生什麼影響?

如上圖所示,社群購物的市場營收持續上升,根據美國 business insider 最新的報告指出:
- 電商來自社群的流量從 2014-2015 年提升二倍,其中 Facebook 的流量超過 50%。
- 500 大零售商社群購物營收成長 26%,從 2013-2014 年,社群購物營收 33 億。
藉由數據顯示,美國社群購物的市場已經被打開且迅速成長,台灣目前的狀況呢?
在台灣從服飾品牌到生鮮海產,透過粉絲團銷售商品已經是常態,這股消費型態已經成形,但在賣家透過粉絲團銷售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問題。最多 Facebook 店家遇到的問題,彙整如下:
錯綜複雜的交易過程
當心動的商品出現,因為想要搶購,大家習慣在底下回文 +1。於是賣家需要一一私訊買家商品資訊或金額等,當商品一多,等待回覆私訊及提醒,所需耗費的時間非常可觀,如果遇到有人取消訂單,更是一個頭兩個大。

如何解決當粉絲團/社團的商品或訂單大量增加時,可以「節省更多處理訂單的時間與人力」,是當務之急。
商品容易被淹沒,瀏覽集單不易
當粉絲團/社團有大量商品曝光,使新商品容易淹沒在大量商品之中,造成商品瀏覽不易。很難依類別、依屬性搜尋,只能一張張圖翻閱,大海撈針的費時尋找,或許就放棄訂購了。而該如何解決商品有效分類,避免造成瀏覽不易,流失更多訂單,不讓商品曝光前的準備工作都前功盡棄呢?
會員資料不能進行分級管理,更無法有後續行銷的機會
- 在新品上市時,無法一次針對過去曾購買過的顧客進行曝光。
- 無法統計分析會員購買歷史,針對不同會員推出專屬行銷方案促銷。
如何解決除了貼文觸及粉絲外,可針對夠買過的顧客,進行再次行銷或更多的促銷優惠?這是未來營收倍增的一大關鍵。
上述的問題皆受限於 Facebook 並不是一個拍賣平台,讓許多賣家耗費了不少時間與精力,在業務量暴增後,才開始思考自建官網的需求。
以下為架設官網前後的比較:
- 簡化購買流程,降低回覆私訊的時間
過去:顧客多在下面回覆 +1 購買,賣家必須私訊回覆,來回耗費許多時間。
趨勢:透過電商功能串接 Facebook商店,直接導流進入官網,同時經營官網與 Facebook 社群粉絲團,節省訂單處理的流程,不因耗時太久而流失顧客。
- 購物官網 + Facebook商店整合 = 增加商品曝光廣度,營收倍增!
過去:新上架商品容易淹沒在其他舊商品的貼文中,錯過了即時訂購,很容易找不到商品下訂單。
趨勢:Facebook商店直接串接官網商品,一次呈現多樣商品,容易依分類尋找,顧客接觸商品變多且廣,購買轉換率間接提升,相對可提高客單價。
- 精準廣告投放,增加新品促銷
過去:臉書粉絲團觸及率下降,影響新品貼文曝光人數。
趨勢:埋設廣告追蹤碼,對到過官網的顧客進行精準投放。

如果想架設官網,早期網站外包的預算及時間,往往不是賣家所能負擔的,近期興起的網路開店平台服務商,主打「登入就能快速架站」,快速衍然成為大家開店優先考量的選項,簡易就可以完成架設品牌電商官網。
文章來源: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