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徐挺耀專欄 / 不論第三方支付對台灣重不重要,網路業界的政策遊說得更使力

今天在臉書上看到兩段很有趣的觀察面向:

@KenHsu:『充其量現在大多數的 geek 鄉民依然的見皮不到骨,第三方支付名詞很潮,就以為台灣什麼都沒有?超商取貨獨步全球、電子票券開了四家….等。這些都不是第三方支付,那什麼才是第三方支付?另外,看到微信可支付(本質上就是綁定信用卡)計程車車資就高潮半天還要轉貼出去罵政府,是沒錯,現在政府很爛。但我沒想到這些 geek 鄉民更鳥,應該不知道北京為什麼打d難,所以計程車要靠 app 來招車,所以他們很早就移動化,但,台北走出去頭只要探探一堆計程車搶過來還會打架。 打d的價格就不提了,是不是這些人根本不知道需求在哪也判斷不出來什麼叫需求?Btw, 現在大都會跟台灣大車隊叫車真 TMD 方便,信用卡、悠遊卡都能付款阿,北京d上可不能裝信用刷卡機。
我想,你們不是平常根本不在台北搭計程車,要不就是國際觀只停留在你小小的網路社群上。』

另外 @鄭國威:『回應一下 Ken Hsu。我認為這議題沒那麼簡單。第三方支付承載的意義非常特殊,paypal讓Elon Musk等共同創辦人獲得超大一桶金,後面因此發生的事情我就不用多說了。支付寶讓阿里巴巴跟馬雲傳奇衝上天宵,後面因此發生的事情我也不用多說。

開放第三方支付,對許多人來說,是開放一種傳奇故事誕生的可能,台灣人太悶了,需要這微信快捷支付計程車資是大戰略之一,只是與實體交通開支結合的一環,更是微信希望成為所有支付行為渠道的一環。台灣人在交通支付方面已經太方便,但反過來說,該找出還有產業在支付上是極不方便的,或是可以因為手機支付而加值的。』

我覺得這兩段看法都很有意思(而且我已經混掉半篇了)。

然後說說我的看法。

拿計程車這個個案來說,Kenhsu是說的不錯的,北京計程車,甚至大陸的大城市的計程車,本身就是一個極為獨特的事情,跟春運這個人類最大移動活動的獨一無二情況很像。大陸大城市的城市生活產生各種「被迫進行」的創新應用,拿來跟「台灣不做什麼」來比較,當成通案來談,的確以偏概全,狗屁不通。

誠如Kenhsu和其他人所說,這些第三方支付手段除了對於這些公司的資本化有意義之外,其實台灣也沒有不能用各種創新手段付款的問題,幾家銀行跟紅綠藍等支付公司不就一直在幹這些事情嗎?

但第三方支付(以及其他未來可能的「遊說」產生的產業結果)的各種開放可能性,以及資本化帶來的外溢效果(對的,會有一些很會搞資本化的人賺到錢),對於這行業不是壞事。只是被某些人講成「只要沒做整個行業就會倒掉」,實在也不至於。為了自己的需要透支整個社會跟產業的理解,並不是好事。

我從大概幾年前數協營運之後,開始跑各種衙門,跟各種衙門打交道的唯一感想,就是他們打算躺著等到我們這個社會真有那些需要再去考慮產業政策。但這是個悖論,這些人並不是網路業的人,而是準時上下班的公務人員,對他們來說並不存在的東西怎麼會產生政策需要呢?沒車開的國家的公務員哪來的高速公路產業政策呢?我們早就活在營建廠遊說、電信業遊說、電子業遊說裡面了,他們還可以影響房地產和匯率政策。我想網路業也不要求產業扶持,至少考慮一下網路行業的法規需求,難道搞網路業就活該當嘴砲鄉民嗎?你說這網路業哪有政策需求,那之前谷歌商店不能購買的問題是假的嗎?如果商人都一樣該死,那為什麼我們總是要考慮電子大廠的匯率需要呢?

所以至少在2014年的現在,我支持各種網路軟體業對政府的遊說以及各種各樣的開放,即便這些遊說的人有各種各樣的小心思小算盤,我還是支持,即使這些開放政策只能造福一些很會資本化的人,我也還是支持。因為如果整體是全方位的落後,你也看不到任何反過來超趕的可能性,各種各樣的爭論都是無關宏旨。

以上是從政府面來看。從資本面來看,眼下比起周邊國家,網路業非常缺乏資本化的可行路徑,對,我們當然有這家那家的上市網路公司,但是相對台灣的GDP還是少的可怕。這是好事還是壞事?肯定是壞事,而且這些壞的結果已經發生在電子業轉型困難上面了。

至於微信的支付策略改天可以再為文一篇,就聊到這吧。

關於作者


Tim Yao Shyu

為台灣最大的知識網站集團公司泛科知識(包括泛科學、娛樂重擊、泛科技、美食加、旅飯),以及國際廣告代理商潮網科技創辦人。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