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就是野生的地方創生團隊!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特輯(一)
朋友剛從臺北返鄉要自創品牌,預計運用農業廢棄物做產品開發,發現南區地方創生輔導中心資源的時候他嚇了一跳,「只是回家開發產品,原來也是地方創生?」
原來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地方創生是什麼、都在做什麼。






喜歡地方是地方創生的第1步
伴隨全球少子化及就業機會過度集中都市地區,臺灣城鄉發展失衡問題日益嚴重。為了吸引人口回流,行政院宣示108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期待達到「均衡台灣」目標,除了青年返鄉,也推廣「二(多)地居」的生活與工作型態,促成人口移動及人與地方關係的連結,讓更多人留在地方︑喜歡地方生活。
為地方創造更多「共好」的可能性
從地方DNA加以發掘、演譯或轉化,找出地方的特色與困境,運用自身的經驗與能力,透過導入科技或創新經營手法,強化市場競爭力的精神,支持具備「可獲利並持續自主經營」的商業模式,投入留鄉(返鄉)青年及人才的培力,創造符合在地性、公益性、公共性的「共好」效益,無論是想要進行教育陪伴、產品開發、流程改善、環保永續、文史調查、食農教育…等領域,都可以成為地方創生。
從野生到創生
許多留鄉(返鄉)青年或移居青年創業,其事業體具有「共好」的精神,已經具有地方創生團隊的雛形;政府於110年推動前瞻計畫-「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加強關注青年返鄉培力,國發會整合了13個部會的資源,成立4個分區輔導中心,及全臺59個「青年培力工作站」,支持想加入地方創生的青年。
你也是野生地方創生團隊嗎?
快到南區地方創生輔導中心了解更多資源
https://engage.nsysu.edu.tw/societies/地方創生/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