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鼓動同仁們的熱血與志氣就是她的專業——專訪 德州儀器 Jennifer 鄭惠心

  • 撰文 / 鄭國威

「我想了很久,真的覺得很幸運,在公司內部推動的過程中,沒有遇到什麼挑戰耶……大家很支持。」當我問鄭惠心(Jennifer Cheng)於德州儀器臺灣催生成立「CIT」(Community Involvement Team)後,動員 2,000 多名同仁,籌辦眾多類型的公益活動至今,是否遇過什麼難關,她這麼回答我。

鄭惠心(Jennifer Cheng)於德州儀器臺灣催生成立「CIT」(Community Involvement Team)。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簡稱 TI)一直以來不斷創新、與世界一同前進,也因為身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一直致力回饋社區,希望不僅以自身科技產品讓生活更加美好、環保,更要身體力行的參與志工服務。在臺已深耕 50 年的 TI,為在地社區做了什麼呢?為此,我訪問了於 TI 任職的韓國、台灣及南亞區公共關係暨數位行銷經理鄭惠心(以下稱 Jennifer)。

「我是 2016 年加入 TI,負責員工溝通及數位行銷。那時候知道 TI 不管在達拉斯總部還是全球各點都不斷推動社區計畫,我就很有興趣。在台灣,我也發現其實公司裡,早有員工相互組織一同進行社區回饋活動,但沒有集結做大。我就想,如果大家都想為社會付出些什麼,而這樣的活動又能增加同仁之間的認同感與凝聚力,那已經深耕臺灣 50 年的 TI,是否能回饋更多?」就這樣,Jennifer 將點子向上提報總部討論。

由於 TI 原先已成立 CIT,也就是「社區參與團隊」,總部立即表示支持,台灣的經營團隊跟同仁更不用說,於是臺灣 CIT 如火如荼地在半年內成立了,那時是 2016 年 12 月。

首次出擊,用充分準備贏得孩子的心

隔年(2017)1 月,這個簡稱讓人以為是秘密情報機構的「CIT」首次出任務:前往台北市景美國小舉辦「科技小學堂」。看名稱應該猜得到,這是一個為孩子設計的科技動手做活動。因為 TI 是半導體科技公司,關注教育的層面偏向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期待用這樣的背景機會提高孩子們對科技的理解,同時也鼓勵孩子們對生活保持好奇心,勇於跨越阻礙,持續創新。

參與科技小學堂的工程師,設計了一套名為「電影院的秘密」的課程,為景美國小的學生介紹光的原理與生活中的應用,展示 TI 創新的數位投影技術。當小學生彈著超短距投影機投射出的鋼琴鍵盤而驚嘆連連,參與那場活動的同仁臉上露出的滿足神情,讓 Jennifer 至今難忘。

不過,身為科技專家,面對小學階段的孩童,會不會擔心教學他們聽不懂?或是秩序很難維護?

「我們現在科技小學堂有兩個課程,一個是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數位投影技術,就是前面提到的『電影院的秘密』課程),另一個則是 MCU(Microcontroller unit 微控制器)。我們在選主題時也想了很久,不只因為這些與 TI 有關,我們覺得半導體存在於生活中,但如何讓小學生從原理到應用都能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是很重要的事!」Jennifer 說當初投入開發課程的工程師為了讓課程生活化,知識看得見,花了三個禮拜,每天起碼開一個小時的會討論跟排演,超級認真。

在第一次科技小學堂前三天,同仁就開始一遍一遍排演課程。「有些員工有小孩嘛!我們請他們跟自己的小孩講看看,學習跟小孩互動。我們不斷跟他們講,該如何給小孩正面的回饋。不只是給知識,也想鼓勵小孩。」她說。

然而這樣的投入,除了給孩子特別的刺激與體驗,讓自己成就感滿溢以外,還起了意外的正面效應。Jennifer 說:「我們的工程師常常需要跨部門溝通,說實在,有時候工程師可能想法跟作法比較直接,跟不同專業的部門同仁溝通起來會多花一些心力。但在第一場科技小學堂後,有人說更知道以後要怎麼跟美國的產品線溝通合作了;有些當父母的 TI 員工忽然驚覺,終於知道該如何向小孩解釋自己的工作了。」而隨著之後一場又一場的活動,參加的同仁在教學時越來越專業,效果也越來越好。

興南國小「科技小學堂」活動合照。

自發熱血,以內在動機延續活動參與

除了科技小學堂,正如先前所說,TI 台灣原先就有志工社團,同仁會到育幼院陪讀、捐贈食物給食物銀行、舉辦淨灘跟淨山等活動,Jennifer 表示 CIT 從當初這些活動汲取經驗、了解同仁的熱情所在,再擴及全公司。像是到 1919 食物銀行(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安德烈慈善協會等機構服務,或是跟新北市政府合作淨灘,都是有些同仁之前參與過的。但透過 CIT 號召,全臺灣 TI 人都能參與,也藉此展現跟強化 TI 對環境的重視以及對社區的支持。

然而做公益,內在動機遠比外在誘因重要。如希望自己所處的社區變好、希望對社會有貢獻、喜歡跟人交流往來等等都屬於內在動機。有時若沒考慮清楚就加入外在誘因來「鼓勵」行善,例如凡參加活動可以提升考績、給獎金、點數之類的,反而會弄巧成拙,澆熄原本的熱情。我問 Jennifer,TI 台灣是否用了外在誘因來激勵員工參與?如果沒有,那又要怎麼讓原本沒參加的人能加入進來呢?

「最多就是一件活動 T-shirt 跟一個餐盒,沒有其他的了。」在 Jennifer 的帶領下,台灣 CIT 只有向員工傳遞活動訊息,希望大家踴躍參與。主要是透過之前參加過的人,來吸引沒參加過的人。「公司曾提過是否讓大家用公假,但到現在都還是志願報名參加。有些 單位主管,也開始透過進行 CIT 的志工服務來進行 Team Building,『本來是打壁球,不如一起去淨灘,還可以帶家人』。」因此團隊領導會自己發想如何激勵員工參加,但參與與否跟考績或點數無關。

身為活動召集人,Jennifer 會提前一個月寄出通知,因為大家得安排時間。能帶家人一起參加的周末活動通常在短時間就額滿了。據她分析,像是淨山、淨灘等活動都需要花較長時間,如果能帶上家人一同參加,也能讓員工輕易達成工作生活平衡,因此將活動安排在周末假日。Jennifer 說,「我們不只希望員工對公司有認同感,也希望家屬知道他們在公司工作是開心的,也為他們驕傲。」而有一些比較短時間的服務,例如到食物銀行幫忙或當科技小學堂講師,這類要配合其他機構時間的活動,通常會在週間,所以要花多一點時間讓同仁安排時間跟報名。

淨灘等活動也鼓勵員工帶上家人一同參加。

女力蓄積,藉多元活動打通職涯關卡

從 2017 年開始到 2019 年,Jennifer 透過 CIT 舉辦各式活動,超過 2,000 人次參與,累積志工時數達 27,152 小時,使臺灣 CIT 獲得總部頒發 TI Founder’s Community Impact Award in 2019(2019 德儀創辦人社區影響力獎)獎項的殊榮,然而這還只是她做的一部分。除了在 TI 推動 CIT 計畫以外,Jennifer 也在公司推動 WIN 女性倡議(Women Initiative)的相關活動,延續 TI 多元包容的企業價值,鼓勵女性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如果你看過 TI 網站,會發現他們很著重女性在科技業的發展,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過往對科技業的刻板印象,嚴格來說 TI 只是做到平衡。但這已經很不容易,因為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調查,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基層工程師男女比例約為 55% 比 45%,到了高階主管,比例變成相當懸殊的 95% 比 5%(不過在 TI,女性高階主管的比例高出許多,為 33%)。從 2019 年的數據來看,TI 臺灣男女比為 51% 比 49%,但 Jennifer 坦言,女性的工作較多屬支持功能,而不是一線的業務人員。

「所以我們做的是如何讓半導體大廠裡的女性更知道自己的職涯路徑、在公司裡更有聲量。我跟總部及 HR(人資管理部)討論,臺灣 TI 的女性比例算高,我們也希望藉由互相交流,跨部門了解其他部門在做什麼,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繼續成長跟學習。」此提案同樣獲得總部與同仁大力支持。但 Jennifer 不只是為工作而提案,而是本身就很熱衷。她說:「我是一名在科技業上班的女性;同時,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生活常面臨許多挑戰,有時若有人能分享經驗、能互相了解,在工作上能獲得的支持跟資源會更多,我當初就是用這樣的同理心在發想這些活動。」

Jennifer 在公司推動 WIN 女性倡議,鼓勵女性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 TI 韓國的論壇活動中,同仁問一位女性資深副總裁說:「我覺得妳很成功,請知道妳的秘訣是什麼?」這位副總裁卻笑了,回問:「為什麼妳覺得我很成功?」

接著副總裁將自己一路走來遇過的挑戰娓娓道來,承認包括自己在內,每個人都會害怕、感到挫折、沒信心。Jennifer 表示自己當時聽到副總裁的坦白十分訝異,因為她看起來總是很平靜、而且做什麼都很成功。「其實大家都這樣,但可以選擇不要表現出來。」「她也做了很多沒做過的事情,重點是要相信自己做得到。」Jennifer 深受啟發地表示,而她也跟臺灣女性員工分享了這段故事。

WIN 系列活動的交流場合很多元,例如今年 10 月即將舉辦的 WIN the Challenge 座談會,就將藉由公司內不同職位、領域的女性分享遇到的挑戰、討論如何面對以及職涯發展。此外,WIN 系列活動也與 CIT 結合。例如 2019 年 12 月與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福利事業基金會合作,邀請同樣成立 50 周年的台北兒童福利中心育幼家庭的孩子,與 TI 女性同仁跟家人一同觀賞充滿女力的《冰雪奇緣 2》,或是邀集同仁捐贈科普童書給新北市秀朗、秀山國小,希望能將科學的種子從小扎根。

消除偏見,添知識實力突破玻璃樓板

「與其說 TI 或半導體產業還能多做什麼,我認為社會應該做些什麼。」Jennifer 認為,女性在理工領域相對比例少,跟從小被教導的方式跟家長的期待有關。例如男孩子踢球、學數學,女孩子跳舞、學鋼琴,就是明顯的區隔。「不是說完全不分男女,但要讓小孩有更多空間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以我自己來說,我是理工科的,我念化工,或許不是我爸媽從小期待的,但他們知道那是我喜歡的,也從來沒有反對。重點是不要用性別刻板印象去影響孩子的興趣。」她表示。

「我自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喜歡玩芭比娃娃,小女兒很喜歡賽車,喜歡玩車,看所有跟車有關的內容,我不會覺得她有什麼不一樣,反而很鼓勵她去追尋自己的興趣,因為身為父母可以做的就是支持他們的興趣,而不是去設限。」身為 TI 人與一位媽媽,Jennifer 希望可以讓更多小孩接觸科普,點燃他們對科技的興趣,不分男女都不要覺得科技很難。更進一步,她也不排除之後特別針對女校或是女學生開辦科技營隊。

「老實講,玻璃天花板不能說不存在,可能一直在那邊,但能不能打破,就要靠我們這些年輕人。」隨著世代交替,Jennifer 觀察在國內外都有越來越多女性位居領導階層,像是 AMD 的 CEO 蘇姿豐,或 Facebook 的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等。她期待隨著更多女孩有辦法接受更多科普與科學教育,她們以後在科技公司裡面的路能更寬、爬得更高。「有報導說這次在 COVID-19 之下表現較好都是女性領導者的國家,對女性來說也是很激勵的故事。」

「我覺得女生就是要 Be Bold、敢講,敢分享自己的想法,這是基本的。」除了不要幫孩子設限,Jennifer 說,當然也不要幫自己設限,而是要讓社會一起了解這些玻璃天花板的存在,一起把它打破。

就像 Jennifer 自己挺身而出,領導 TI 台灣的 CIT,將同仁的愛心放大再放大,堪稱 TI 的超級啦啦隊長。若妳也有機會站在 TI 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妳會如何拉著巨人跟妳一起改變世界呢?

本文由德州儀器與泛科技共同企劃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