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女力齊聚,綻放光彩的自我實踐之路──2019女性領導力論壇

女力,是國家整體經濟力的重要一環。過去女性往往因為結婚、生子等不同人生階段、自願或非自願地提早離開職場。現今台灣正面臨少子化及人才外流,如果能鼓勵更多優秀女性留在職場,對於台灣整體經濟力將有一定助益。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報告也指出,透過女性地位的提升,全球 GDP 有望在 2025 年前增加至少 12 兆美元。

2019 年 5 月 4 日在台北萬豪酒店,由台灣數位文化協會主辦的「2019女性領導力論壇:變局中的堅定力量」,邀請國內外各種領域的女性典範  (Role Model),分享當代女性面臨的職涯挑戰與傳承女性領導經驗,促進更多的對話與火花。

當日有立法委員余宛如、尤美女,美國在台協會(AIT)經濟官 Ryan Engen 等貴賓出席。余宛如委員致詞時強調,台灣有女總統、立法委員中 38% 為女性、女性企業領導人占整體 36.8% 的現況,是靠著眾人一步一腳印持續努力而來的成果。近年美國國務院與日本安倍政府分別提出「女性全球發展與繁榮倡議(W-GDP)」與「女性經濟學」等目標,長期關注新創產業的余宛如也期待透過本次論壇上女性典範的分享,打開眾人視野,鼓勵更多女性投身新創產業。

Ryan Engen 致詞時表示,促進女性權力的提升也能同時促進社會穩定、國際和平及經濟成長。美國不但視台灣為亞洲女性權力的典範,也是美國在女性賦權議題上的合作夥伴。

女性培力:全球趨勢與經驗

本次論壇有近 200名 聽眾齊聚一堂,聆聽來自高科技、社群媒體、人資顧問 、傳產、創業、政界的女性典範的成功心法,透過數據統計認識國際與台灣女性的就職及職場平權現況,一同思考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及如何在數位經濟時代打造自己的夢幻志業等議題。

首先登台演講的是台灣首位女棒球裁判,近年以「通靈少女」原型人物廣為人知的劉柏君。剛獲得 2019 年國際奧會女性與運動獎的她,以自己承受「女生不能當棒球裁判」的歧視與壓力,努力打破種種限制,成為國際賽事裁判的經驗,強調女性權力並非從天上掉下來,以及決策團隊中有女性觀點加入的重要性。

喬治城大學「婦女、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傑出研究員 Carla Koppell,根據親身觀察與數據統計指出,和平談判進程如果有女性加入,不但議題涵蓋的面相會增加,成功率與落實率也會提高。

臉書(Facebook)亞太區政策計畫總經理 Beth Ann Lim 與聽眾分享自己從職涯中學到的幾大心法,如接受人總有脆弱時刻,培養自己重新站起再前進的適應力(resilience)、找到能在低潮時陪伴自己的支持小組,以及當職場上出現言語霸凌或權力壓迫時,試著挺身而出且有技巧地指出問題,成為弱勢方的夥伴(be the ally)。她也分享臉書在台設立的「#shemeansbuisness」(女性創業家家論壇)計畫,提供各種資源、課程支持台灣女性創業家追求夢想。

Women’s Startup Lab 創辦人及執行長 Ari Horie,分享她在以白人男性為主的矽谷創業圈,根據女性企業家需求打造女性創業加速器的經驗。即使數據證明女性創立的企業可能創造更高的收益,但女性創業家實際上獲得的創投資金僅占整體2.2%。Horie 認為要處理這個問題,並不是投資人多投資女性創業者就夠了,還需要眾人一起關注女性議題、了解女性承受的負面情緒、性騷擾事件與不平等待遇,才能讓整個社會建立新思維並採取行動。

自我實現:堅定工作、溫柔生活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林瓊瀛分享《全球女性職場調查報告》,訪談全球三千多名專業女性後發現,95% 的女性認為靈活平衡職涯和個人/家庭生活很重要,75% 的女性期望達到職涯頂峰。但同時42%的女性對組織新家庭可能影響其職涯感到緊張,45% 的女性認為性別、年齡等多元化可能成為職業發展的障礙。林瓊瀛指出,為了幫助女性人才的職涯發展,企業應該更關注「透明度與信任」、「策略支持」、「生活、家庭照顧與工作」三大領域,例如資誠除了讓男女性員工獲得同樣的升遷及外派機會,也規劃彈性的上班衣著與在家工作制度,獲得員工熱烈回響。

台灣 IBM 公司總經理高璐華從自身的職涯經驗出發,認為工作與生活不一定能平衡,但可以融合,而持續學習、做好時間管理、如果有足夠資訊就盡快下決定、走出舒適圈、尋求家人支持與堅持不放棄是她融合工作與生活的秘訣。她建議年輕女性在職場上主動尋找自己的導師(mentor),並透過數據化且目標導向的方式,向主管爭取晉升的空間。

台中精機廠董事長特助黃怡穎與聽眾分享自己從外商轉回家族事業的心路歷程,透過行銷專長帶領傳統產業轉型,增加公司與員工、客戶及合作廠商的互動。她在接班過程中除了積極學習新技術、也不忘在會議上引導更多女性員工發表意見,並持續關注企業內部的職場平權及導入新績效制度激勵士氣。

在對談環節,主持人余宛如委員與來賓一同探討女性如何突破玻璃天花板,例如企業內設立制度,根據績效、技能與工作狀況來評估升遷空間,降低性別的影響;而主管應敞開心胸多聆聽女性員工的需求,減少「女性員工有新家庭後就不願外派」等誤解。

邁向世界:綻放創新創業光彩

藺子工作室創辦人廖怡雅在學生時期,結識了苗栗苑裡一群曾見證台灣藺草編織產業興盛與沒落的阿嬤們。她選擇投身創業,希望透過設計加值、品牌經營與合理的收購價,促成藺編產業永續發展。如今藺子團隊除了紀錄工藝師編織法、輔導藺草的友善耕作外,也安排課程讓工藝師有機會學習新技術,為藺編產業創造更多可能性。

來自越南的共用工作空間新創團隊 UP co-working space 營運長 Cam-Van Bui 分享,創業者因為背負著員工與投資人的信任,不能輕易放棄,因此更需要直面自己的恐懼、優點與弱點,且需要有強健的心力素質,才能在創業初期面對投資者或旁人各式各樣的質疑與批判。

AppWorks 法務輔導長王琍瑩認為,所謂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非一塊(時間)被均等切割分且口味(工作領域)單一的圓型蛋糕,而是根據每個人的技能與規劃,由口味多樣且大小不一的扇形整合而成的圓型蛋糕。「發明了自己的工作」的王琍瑩,正是出於對網路的興趣與注意到新創產業對法律諮詢的需求,決定辭去 HTC 資深法務經理一職,成為進駐於創業加速器的律師。

在對談環節,主持人暨 CAREhER 創辦人周明緯邀請講者分享近年來觀察到新創產業的變化,Cam-Van Bui 表示在東南亞創業生態系,過去很多創業女性不敢自稱創辦人或共同創辦人,如今越來越多女性大方承認自己對團隊的貢獻,且社會也更重視新創產業的重要與發展性。而在談到女性投入數位新創產業的優勢及挑戰時,王琍瑩認為女性的觀點能讓電商團隊的 UI 和 UX 設計更完整友善,在挑選訓練人工智慧的原始資料也能注意到更多元的觀點避免偏見。廖怡雅分享自己做決策時,常面臨要多照顧夥伴一點,還是該確保公司長期經營的掙扎,她學著導入第三方人員如會計師的意見,逼自己面對現實。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