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知識節紀實:藍芽、5G這些國際標準化協定怎麼訂定?
- 文/陳怡潔,Yvette Chen |媒體業的OL一枚,也是個背包客/偽文青/動漫宅的綜合體

PAFERS Tech 的共同創辦人蔣鐙緯是工程師出身,目前在 PAFERS Tech 與優秀夥伴研發健身器材與手機的整合技術,也是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 Sports & Fitness Working Group; SFWG)運動健身工作組成員,在這次泛知識節的【重返談判桌現場:國際標準化協定怎麼訂定?】專講中,蔣鐙緯分享了他是如何踏入國際標準化制訂的領域,以及國際標準化協定究竟怎麼制定?
蔣鐙緯表示,不像中國和韓國,台灣目前參與國際標準制訂的人非常少,那麼為何他會跨入此領域?
要從產業和他的公司談起,PAFERS Tech 是一間結合工業與科技的公司,例如過去的跑步機沒有連線,運動數據需要自己抄,所以 PAFERS 就做了各種連線方案(圖示中的小紅點)放進健身器材內,透過連線方案,把時間、距離、卡路里等運動數據從健身器材傳送到手機、從手機傳送到雲端;健身器材產業做他們過往擅長的塑膠鐵管馬達,PAFERS 就做自己擅長的事,把科技元素帶入健身器材產業。而 PAFERS 也成功地打進歐洲市場,進入 BH、Matt Roberts 等歐系品牌大廠的供應鏈。

為什麼需要標準?
蔣鐙緯解釋,例如在這間教室中,講者和聽眾要溝通,現在是中文頻道,若切換到英文頻道,可能台下有些聽眾就無法接收,而若切換到泰文頻道,變成連講者都無法發出訊號。
要能夠溝通,需要一個發送訊號的人,透過中文這個語言頻道,讓聽眾能夠接收到,這就是基本通訊。兩個不同的東西要彼此連結,需要一些條件和規則,而標準(或國際化標準)就是定下規則,例如訂下中文要講什麼、怎麼講?我們才能聽懂對方,把中文定成一個常規後, 寫在一份文件上,它就變成規格(SPEC)。
所以,健身器材和手機、手機和手機間通訊、要互相傳輸資料也是如此,這中間訂了一個通訊方式就是藍牙(bluetooth),然後再訂下藍牙的規格、國際化標準。
在 kickstarter 眾籌市集中有 76% 的產品搭配藍牙技術,2000年藍牙市場規模是80萬美元,2014年變成30億美元,預估2018年會達到46億美元。46億美元的預估,是除了手機、手錶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也將物聯網(IoT)時代的公共建設、工業所用的藍牙都考量進去,例如使用藍牙可以管理路燈,未來每個路燈都要有一顆藍牙。
藍牙的音樂類產品,在2010年開始出現爆炸性成長,現在已經死亡交叉,也就是有藍牙的產品數量超越了沒藍牙的產品,而藍牙的國際規格在 2003 年就制定,但市場花了十年才走到現在的規模。

誰定義了藍牙國際化標準
那麼,是誰定義了藍牙規格?
蔣鐙緯指出,是一群很有興趣的人,也就是藍牙技術聯盟(SIG)。藍牙技術聯盟最早由易利信等公司發起,成員以公司為單位,不接受個人加入,分成三種會員:董事會員,也就是創始會員、需付會費的進階會員、不須付費的基礎會員,基本會員可以參加 Study Goup(研究組),但不能參與實際制定各項規格的 Working Group(工作組)。台灣有 1200 多家公司是會員,但只有約 3% 參與 Working Group。
SIG 組織架構部分,最上層是董事會員組成的 BoD (Broad of director),第二個層級是審核委員會、測試委員會、法規委員會等五個委員會,第三個層級是各個不同領域的 Working Group,包含音樂、汽車、醫療、健身器材等 12 個,而 Working Group 是進階會員們進行規格制定的主要場域,第四個層級是 Study Group 和 Expert Group,此部分基本會員也可參與。
而實際上怎麼制定規格呢?
蔣鐙緯表示,制定規格是在講一個故事,一個很複雜的故事。以跑步機為例,從使用者站上跑步機、打開開關、連結手機、機器傳輸卡路里和里程等資料到手機、到使用者按下停止鍵…….整個流程都必須鉅細靡遺地寫在文件中,若遺漏任何一個流程,規格裡就會少掉一個步驟。所以這個故事、這份文件,需要合情和合理,有很多小細節需要交叉比對。
而這也比較是台灣人的弱點,因為我們常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但在國際標準組織不行,一定要非常詳盡,就算要跟人家吵架也一定要彼此理出個頭緒,才能訂出合用的規格。

制定規格五階段
蔣鐙緯指出,現行在藍牙技術聯盟制定規格有五個階段,依序是 Requirements Phase、Specification Creation Phase、Specification Validation Phase、Maintenance Phase、Deprecation Phase。首先是提出需求,大家去討論那樣的情境下會有什麼問題,開出詳述功能需求的文件,然後把規格寫下來,通過每周的電話會議、每季的面對面會議,用這個規格來討論和吵架,然後產出規格的原型,接著進行 IOP 測試,測試需有三家以上會員公司參與,整個規格產生的流程大概需要半年到二年,是一個繁複的過程。
國際規格是誰說了算?
制定規格的過程裡,沒辦法說誰說了算,因為這是個打群架的過程,沒有老大。SIG 每一個董事成員公司都是大公司,他們在市場上是互相打架的,但在訂定規格時會握手言和,因為訂下規格對整體市場有利。
當大家有一套共同溝通模式,就像講中文可以通的時候,講中文的人可能就會越來越多,而我們在講中文的環境裡,你可以開中文補習班,我可以做中文教材,大家可以做不同的東西,一起把市場做大。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