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區塊鏈去中心應用,如何建立生態系與社群?——區塊鏈愛好者年會活動紀錄

2018112122日,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指導,台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籌備處、泛科知識與資策會主辦的第三屆區塊鏈愛好者年會(The 3rd Taiwan Blockchain Summit)以「去中心應用協定 Decentralized Protocol」為題,邀請區塊鏈各層面、各種應用機會的專家與會,分享相關議題與技術研究。

圖/活動現場照片。

接續著第一天探討公部門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與實際的應用案例,以及產業協會如何與政府機構合作,推動區塊鏈產業的發展與自律規章等議題。第三屆區塊鏈愛好者年會的第二天,將從企業、創投與社群的角度切入區塊鏈議題,創造更多創意與可能性的火花。

區塊鏈如何應用於企業商業與生態系

第一位講者是IBM台灣技術長徐文暉,與大家分享IBM開發中的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以及區塊鏈發展趨勢的觀察。

IBM台灣技術長徐文暉。圖/活動現場照片。

研究預估至2021年全球區塊鏈市場的產值將達到 23億美元應用範圍如貨物追蹤、跨國保單、金融交易所,KYC(know your customer,身份認證)、綠能能源、醫療健康資料交換、食品產銷履歷等,至2025年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附加商業價值將成長超過 1760 億美元

現代除了假新聞與垃圾資料的問題滿天飛,在某些國家,特定的救命藥品中將近七成都是仿冒的贗品。而區塊鏈雖有著透明、效率與無法竄改的特性,卻沒有辦法保證實體貨物的真實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BM正在研發名為「密碼錨定機制(Crypto anchors)」 的區塊鏈技術,這種數位指紋嵌入實體物品後,可確保產品的來源及內容物與區塊鏈上的紀錄相符合。密碼錨定機制可以多種形式呈現,如透過食用墨水印在藥物上,或嵌入比鹽巴還小的超微型電腦,保障眾人買到合格、正版的食物、紅酒或電子產品。

徐文暉認為,如果說第一代網路交換的是訊息,由區塊鏈推動的第二代網路交換的則是加值(Value)與資產(Asset),結合 P2P(peer-to-peer)、審計與監管單位,以及全數位簽章,達到多中心化的世界。他也介紹由IBM、Intel、SAP 等 250 多家企業共同合作開發,專為商業用途設計的開源專案「Hyperledger Fabric」,其包含貨運追蹤、智慧合約等功能,讓各行各業都能下載來打造自家的私有鏈,進而推動區塊鏈技術在不同產業中的協同應用。

IBM台灣技術長徐文暉。圖/活動現場照片。

去中心化 App 的未來

第二位講者JOYSO的執行長宋倬榮,從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去中心化應用,簡稱 Dapp)的優勢、市場觀察以及 Dapp 的未來發展與應用場景開始談起。

JOYSO執行長宋倬榮。圖/活動現場照片。

Dapp 指的是相對於一般人熟悉的Google 雲端或臉書等是中心化設計,且這些不是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的網絡也被稱為「古典互連網」。宋倬榮指出,Dapp 的優勢在於不會因單一節點故障導致全網絡癱瘓,也能保障用戶資料不被竄改,由於所有的交易邏輯都存在於智能合約,即使被駭客入侵也不會影響原本的紀錄。

和傳統電商平台,使用者第一次使用要先註冊的邏輯不同,第一次使用 Dapp 的用戶要先透過下載錢包(Wallet)產生私鑰,這個錢包就是 Dapp 世界的入口。

宋倬榮介紹今年看到的幾大趨勢,一是一度暴起竄紅,如老鼠會分潤結構的博弈遊戲「fomo 3D」,就是透過智慧合約創造公開透明的遊戲機制,但最後也因開放資源,玩法迅速被複製抄襲而衰敗。二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所的增加,將與中心化交易所並存。三是音樂(創作與IP分潤)、遊戲與點數交易等適合運用 Dapp 的產業。

圖/活動現場照片。

最後,他認為當前每個產業都在發展自己的公有鏈,但考慮到區塊鏈技術的瓶頸「不可能的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意旨去中心化、安全性、效能三大特性一次只可能兼顧兩項)」,下一波趨勢將是跨公鏈的去中心化交易需求大幅提升。

區塊鏈的創投與社群

圖/活動現場照片。

第一場對談主題為「Blockchain Venture」,主持人是區塊鏈愛好者協會發起人之一高崎鈞,邀請AppWorks創辦人Jamie Lin,JRR Crypto合夥人Shangru  Lin、WI Harper 的VP Kelvin Sun、LeadBest共同創辦人Bryan Cheng,分享對加密領域的投資策略與觀察。

Shangru  Lin指出,以往很多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項目會把價值全建立在某一代幣上,但代幣的幣價容易因市場操作而大幅波動,連帶衝擊到項目本身的估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認為未來趨勢會走向 STO 與功能型代幣 (Utility Token) 並行的「雙代幣模式」,一方面以類似股權的證券型代幣 (Security Token) 去衡量公司本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將功能型代幣當作產品,滿足實際應用上的需求。

Bryan Cheng 表示,從今年11月中美國證交會(SEC)首次對 ICO 行為提出裁罰的新聞,可看出全球掀起從ICO轉換到 STO 的浪潮,而區塊鏈私募領投工具平台 LeadBest 的目標,就是打造全新的投資網絡,協助項目方(包含需要募資的新創團隊,與傳統房地產或黃金的金融投資機構)與承銷商在全新的 STO 與TAO(Tokenized Asset Offering)領域中建立新銷售管道,進行合規的交易與後續管理。

Kelvin Sun 認為從 ICO 到 STO,是區塊鏈科技的一個演化過程,如同過去許多新科技從誕生到成熟穩定會經歷不同的階段。他也提及,老牌投資機構的回收期比較長,對新興科技的投資規劃觀點較追求穩健,因此會從現有投資組合中的各種行業、賽道中找出既有的優勢,如 Health Care、FinTech 等,以區塊鏈在各行業的應用與如何幫助產業在賽道中加速為主要的投資策略。

Jamie Lin提到,過去創投在股權投資時,除了購買股票,也會與新創團隊簽訂相關權利與義務的配套措施,藉此平衡團隊與股東的利益。那到了 STO 時代,發行較容易,進入門檻也較低,但雙方的權利義務該如何訂定。另外一個問題是管理機制,傳統股權(Equity)是一股一票,股東投票選出董事,雙方有各自的權利義務,那在 STO 中怎樣算是一票、如何實現代議制度與管理,這兩件事可能需要花上好幾年去重新釐清。

圖/活動現場照片。

第二場對談主題為「Blockchain Community」,由AMIS Chief Scientist及政大資料系兼任教授陳昶吾擔任主持人,與加密貨幣實體社群 Bitzantin 的CTO Ian Hsu、動區動趨BlockTempo CEO羅介良、台北以太坊社群(Taipei Ethereum Meetup)共同組織人謝咏宸,以希臘文中「鏈」發音命名的區塊鏈社群ALYSIDA Full node 陳思翰。

雖然都是區塊鏈這個大主題之下,但每個社群專注的議題略有所不同。Bitzantin專注於加密貨幣,共同討論背後技術、未來有無可能落地以及各種幣的投資議題等。動區動趨注重於提升大眾在區塊鏈的基礎知識,將專業資訊轉化成眾人能理解的知識,讓台灣跟上世界的趨勢;台北以太坊社群則鑽研各式各樣的技術,鼓勵技術開發者從社群中學習後,也能成為講師反饋於社群;ALYSIDA則希望討論技術之外,區塊鏈於生活上的更多應用可能。

下午場的愛好者年會,則分成區塊鏈帳本科技(Chain & Ledger)、錢包體驗( Wallet UX)、媒體社群(Community)、去中心應用協定(Dapp Protocol)、公益創新應用座談會等五大主題,讓各方專家和與會者有機會針對技術開發、使用者設計、社群建立等面向更進一步探討其中的趨勢與可能性。

圖/活動現場照片。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