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職場指路人】專訪/圖文不符創辦人張志祺:邏輯是你的好朋友,培養把事情搞定的能力

編按:適逢指考結束、畢業季剛過、求職找工作又成為了這個夏天的熱議題。專題【職場指路人】專訪五位深具影響力的指路人,希望提供他們的經驗談,供職場新鮮人參考。第一彈由圖文不符的創辦人張志祺起始,和大家聊聊對職場的看法,又想告訴職場新鮮人些什麼?

從「八仙塵暴」、「捷運緊急防身術」懶人包,《全能古蹟燒毀王》、以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主角的《奔跑吧!台北》互動遊戲,到今年(2018)六月開始經營專注於討論各式大眾議題的「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YouTube 頻道,圖文不符團隊對時事資訊的詮釋與表現形式一向獨具風格。

談到如何培養企劃能力,張志祺説有兩大重點:邏輯,與自我察覺能力

「企劃雖然看起來很『創意』,但實際上它是由邏輯所構成。客戶的目標是什麼、用什麼載體、要向閱聽眾呈現出什麼模樣?把每一個項目的目標串起來是最關鍵的,邏輯就如同企劃的骨幹。」

另外,他認為平時便可以養成記錄自己「為什麼喜歡某樣東西」、「為什麼分享某個內容」,「人類沒有那麼多種,當你因為某個特點燃起對事物的興趣,就可能存在另外 10 萬個人跟你抱有同樣的理由。」觀察記錄久了,做出系統性整理,就變成你的方法論;而當整個團隊六人、十人、二十人都具備這樣的自我察覺能力,便能夠產生無限多種組合,創造出令別人感到驚艷的作品。

「例如《奔跑吧!台北》,大家可能會說這個東西的技術力只是畢製水準,但其實背後怎麼把這些東西全部連在一起,創造一個合理的遊戲,玩過之後還想持續再玩,而且真的導流到政策網站,除了創意,還需要大量溝通跟討論。」

看見脈絡,做有效率的溝通

提到設計,許多人或許會想到技術與美感,但張志祺認為,清晰的思考脈絡更是關鍵。「設計中大概有 35~40% 的成本來自溝通,如果能夠快速減少溝通成本,不僅客戶會更信賴你,團隊也會活得比較好。」他解釋。

張志祺舉例,若有一天客戶想委託圖文不符製作一組懶人包,雖然這是一個「實體」需求,但他們要試圖在背後找出另一個「非實體」的核心問題。客戶想要的是懶人包嗎?客戶真正想達到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擁有「看見別人的脈絡」的能力,再透過自己的專業,有脈絡地協助對方解決原本沒看見的問題。「這時候你的價值就跑出來了,我認為這是團隊最大的武器。」

而更進一步地,和客戶的溝通也是如此。他提到,合作過程中許多衝突都來自資訊不對等以及對現階段的想像不同。「早期我們也碰過第一次接觸動畫的客戶,在不正確的時間點提出對設計者而言不合理的需求,例如在草稿階段就說『我想要某個人物長這樣』,但這是因為他完全不理解動畫製作流程。」因此,圖文不符團隊整理出一份完整流程,詳細說明每個流程會遇到的狀況、決策與所導致的結果,協助客戶建立認知框架。

「幫助對方發現問題並消除彼此的認知落差,幾次下來,你們就可以成為夥伴。」張志祺說,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夥伴,別把對方當成一次性的對立關係,而是站在一起面對同一個挑戰、達成同一個目標

處理問題三步驟:發現、定義、解決

發現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這三步驟聽起很基本,但實際經營公司後,我發現很重要。」張志祺說,要能意識到「現在出了問題」,並拆解、梳理它,定義出是「工作流程的漏洞」或者「知識範疇的不足」,最後才是改變現況,解決問題。

這樣的認知,在變化快速的新創圈中格外重要。「環境迭代很快且劇烈,幾年前還沒有懶人包、解釋型動畫或者互動遊戲當道這些規則。資訊不停改變,同一招也不能對聖鬥士使用第二次嘛,所以你要迅速找到新招數。」

而面對變化快速的市場,他也選擇儘量讓員工們理解自己所看見的,領導者是負責把消息帶回來、告訴大家前方海浪風勢如何的角色,必須持續跟團隊溝通。

期待新人具備邏輯、思考異己、誠信特質

談到會欣賞擁有哪些特質的新人,張志祺表示,正因為圖文不符本身在做資訊落差的溝通,所以首先會在意一個人面對不同立場的意見時如何反應,包含怎麼理解事件的脈絡,以及能否接受各種價值觀的辯論。

「再來是思考脈絡,你可以給我一個爛答案,但為什麼?如果一步一步在想事情,那出現爛答案可能只是因為資訊接受不足,這樣都好解決,可若邏輯跳來跳去,就比較麻煩。」

最後,不要說謊。「我們會用很多方式去判斷對方有沒有口是心非,如果內容不真實,我會很難用這個人。」他苦笑著說,「因為溝通中我能得到的訊息,就是你嘴巴講出來的東西,如果還要花時間去猜是不是真的,嗯,我覺得人生可以浪費在更好的事情上。」

了解自己的不足,持續學習

是否也和這世代的很多年輕人一樣,認為學校教的,在職場上大都無法學以致用?張志祺想了想,回答:與其說學的東西不能運用,不如說「不能一直使用」更為貼切。

「理論跟應用之間其實有一段距離,例如工具變了、載體變了,做事的方法就不一樣了。但你不能因此說理論都沒用,理論只是給我們一個架構,至於要怎麼運用工作流程,拿來協助做出判斷,其實是要體驗過才懂的。」這也和前面提到處理問題的三步驟相關,發現、知道自己缺乏什麼,然後持續學習。

很多人出了社會發現過去所學「用不上」,就停止學習,但張志祺認為「學習」是一種「訓練」。他舉例大學時期,系上沒有教 PS、以拉等工具,某一門課卻需要使用,於是他上網自學,一兩週後便能進行基本操作,同學們都驚訝問「哇你怎麼會這個!」他疑惑地想:這些不是上網搜尋就能學了嗎?

「我不會說這是自主學習,但你至少要有『把需要的事情搞定』的能力,很多人因為沒有,所以面對挑戰會很慌張。」

推薦課程:哲學與邏輯

最後,我們問張志祺,有沒有推薦大學生選修的課?「我不確定有沒有明確的一堂課,但是就跟哲學還有邏輯相關的課。」沒錯,答案正是整場採訪中不斷提到的「邏輯」。

他解釋,自己算是出社會之後才開始接觸這些,而他發現身邊一些讀哲學的人們邏輯都很好,「可能因為他們被訓練要在極端的狀況下進行辯駁。我想這方面的學習,對大家的人生應該是有幫助的。」

如果你對職場很迷惘,渴望找到解法,歡迎來「職場原始人,進化吧!」募資頁看看吧:https://lihi.cc/UYZfQ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