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AI 人工智慧未來在醫療中能扮演怎樣的角色?

自動駕駛汽車、家庭語音助理等人工智慧技術正蓬勃發展,在醫療保健領域也不例外,在中國甚至出現了第一位通過醫療執照考試的機器人──機器人「小易」。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醫生嗎?澳洲阿德雷得大學的放射科醫生 Luke Oakden-Rayner 表示,短期內,我們不用擔心 AI 機器人會取代人類醫生,因為讓人類與機器合作,將會帶來更好的效率。

source:pixabay

AI 如何診斷疾病?

這項進步技術的背後,是由一種名為深度學習的演算法所支持。讓電腦自行分析資料找出其「特徵」,進而找出規則並建立模型,甚至預測未來。與前幾代的人工智慧不同的是,這些系統能夠透過視覺、聲音和書面文字等,像人類一樣感知世界。

研究證實電腦可以和人類醫生一樣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皮膚癌心律不整等疾病。而從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三種未來患者與醫療AI的互動模式。

  1. 協助醫生診斷:這是相對傳統的模式。檢查前需要先和診所預約,經過醫生使用專門的儀器進行診斷,並於診斷後至診所領取檢驗報告,而檢查報告將由電腦判讀以及編寫。Google所開發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AI 即為一例。此人工智慧經過特定的訓練,可以辯別糖尿病患者眼底發生滲漏且脆弱的血管。目前這項技術已應用於印度的某些醫院。
  2. 直接進行疾病診斷:對於特定的疾病範圍可以直接進行診斷工作,不需要任何特殊設備、也不須醫生經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著手研發如同皮膚癌檢測儀的手機應用程式。不久之後,人們就可以自拍其皮膚病變,並當下分析其瑕疵,此類應用模式某種程度可以視為直接診斷的開始。
  3. 介於上述兩者之間:以心律檢查為例,雖然檢測心臟節律需要心電圖(ECG),但這些感測器可以併入穿戴式裝置並結合物聯網技術。患者僅需配戴感測器,當疾病發作時,即可第一時間通知患者與醫生。現今,許多醫療團體也鼓勵配戴穿戴式醫療裝置。
研究已經證實了,電腦可以和人類醫生一樣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皮膚癌、心律不整等疾病。而從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三種未來患者與醫療AI的互動模式。圖/pixabay

就現階段而言,上述第二種方法「直接進行診斷」看似還無法達成,但若是AI機器人真的能做到這個地步,我們可以預期這會帶來一些好處與缺點。

有什麼好處?

AI機器人從不喊累,不需要休息也不會生病,且可以透過物聯網連接到任何地方。低廉的成本是其最大的優勢,此外也不用排隊掛號和候診時間。醫療AI有潛力為每個人帶來方便且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

有什麼缺點?

醫療數據的隱私將會是一個挑戰。將醫療數據儲存於雲端有隱私洩露的風險,更不用說某些形式的醫療數據還具有身份識別性。例如:如果系統進行臉部的疾病檢測,則將不能模糊患者的臉部。身份辨識度高的數據一但洩露,將打擊人們對相關技術的信任。

醫療數據的隱私將會是一個挑戰。不僅數據儲存於雲端,某些形式的數據還具有識別性。例如:如果系統進行臉部的疾病檢測,則將不能模糊患者的臉部。數據的洩露將是不可避免的,而這將打擊人們對此技術的信任。圖/pixabay

另一個主要問題是責任的歸屬。如果沒有醫生參與診斷,那麼誰要對醫療錯誤負責?當醫生接受AI的錯誤建議時,我們應該責怪誰?這些問題尚沒有明確的答案。

智能醫療的時代即將來臨,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以應付各種挑戰。

參考資料: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