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AI 也有蝴蝶效應,人工智慧用到的數學理論?最陡下降法、區域解、模糊理論、混沌——《從人到人工智慧,破解 AI 革命的 68 個核心概念》

編按:AI 的運作與演進一直和數學息息相關,在《從人到人工智慧,破解 AI 革命的 68 個核心概念:實戰專家全圖解 × 人腦不被電腦淘汰的關鍵思考》中,作者告訴我們高科技的 AI 到底是使用哪種數學?本文選自第 13 章〈人工智慧使用的數學〉,一起來弄懂「最陡下降法、區域解、模糊理論、混沌」是什麼。

文/三宅陽一郎、森川幸人

氣象學家羅倫茲(Edward Lorenz)在 1960 年代發現「蝴蝶效應」。上為羅倫茲吸子圖形。(By User:Wikimol, User:Dschwen GFDL, via Wikimedia Commons

最陡下降法(steepest descent method)

最陡下降法是利用類神經網路的誤差倒傳遞,運用於學習的收斂演算法。要用有限步驟解給定函數的近似解,就會用這種方法。

用最簡單的單一變數的函數來說明,從函數上任意一點開始,從那裡拉出切線。該切線與 X 軸的交點的 X 座標,視為函數上的一點。接著再從這裡,和前面一樣,「拉出切線」,反覆進行這樣的步驟,就會越來越接近該函數的解。

依據初始值的不同,有時會出現無法收斂解的狀況。此外,不保證一定可以收斂。感知器型類神經網路的誤差倒傳遞之所以可以收斂,是因為這個最陡下降法用比一般更多的變數而成立的緣故。

以另一個角度來觀察,使用最陡下降法時,初始值設定為多少,會決定最後收斂的解。若以複變函數(complex function)來進行,複數平面(complex plane)上的任意點,決定了該複變函數收斂於哪個解。將收斂於哪個解用顏色區分,就會出現碎形圖(fractal graphic)。例如,Z3=1 這樣簡單的函數,也會出現碎形。可以說,最陡下降法具有混沌的初始值敏銳性。

區域解(local solution)

區域解原是數學的概念,表示在方程式的解當中,收斂於某一個解。區域最小值(local minimum)則是指只在該解的區域附近,取得最小值的點,但它不是全域最小值(global minimum)。

在軟體上解方程式,必須用有限的步驟趨近解,但在達到區域最小值時會停止。這種現象稱為「陷入區域最小值」。這表示尚未找到真正的解,而是找到區域解就停止了,是無效的。日常生活中也會用比喻的方式說「你的想法陷入區域最小值了」,藉以批評「只用狹隘的觀點思考」。


譯注:玻爾茲曼機是隨機神經網絡和遞歸神經網絡的一種,最早能夠學習內部 表達,並能表達和(給定充足的時間)解決複雜的組合優化問題的神經網絡。

模糊理論(fuzzy theory)

我們平常談到高度、熱度、數量、重量等「度量」,不一定會講出精密的度量值,而是說個概略的數字。以數理方式來處理這種模糊的度量,方法之一是區分為某數值以上、某數值以下來思考。然而,模糊理論要求「使用數理表現方式時保留模糊狀態」。

以模糊理論來討論身高,設定超過某值就是身高高的數值,以及低於某值就是身高矮的數值。舉例來說,超過 180 公分就是身高高、不到 150 公分就是身高矮。此時,身高 180 公分(以上)的人表示為「身高高度值1」,身高 150 公分(以下)的人表示為「身高高度值0」。於是,身高 170 公分的人「身高高度值 0.7」,身高 160 公分的人「身高高度值 0.3」。

像這樣,把所有的身高都用「身高高度值 0 至 1」來表示。這樣一來,身高 180 公分的人和身高 179 公分的人就不會只差 1 公分,卻被分成高和矮,得以避免這種不合邏輯的劃分。

現在空調機配備了所謂「fuzzy 功能」,這是指可以對應「有點熱」或「非常冷」這種模糊的感覺的意思。

混沌(chaos)

有一段時間,混沌、碎形、1/ƒ 噪音(粉紅雜訊 pink noise)、fuzzy(模糊)等詞彙,可見於家電製品等的行銷。

譯注:1/ƒ 噪音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噪音,從功率的角度來看,這種噪音的能量從低頻向高頻不斷衰減,曲線為1/ƒ。

chaos(混沌)一詞的字源是古希臘文 khaos。一般而言,混沌的定義如下:

某系統在某時間點的狀態(=初始值)決定好之後,原則上其後的狀態都已決定,不遵循這樣的決定論法則,產生非常複雜且不規則、不穩定的行為,不可能預測遙遠未來狀態的現象。

簡言之,就是「雖然理論上可以計算,實際上未來數值會如何無法準確預估的現象」。

1961 年,氣象學家羅倫茲(Edward Lorenz)建構預測天氣的方程式,進行了兩次計算。然而,得到的答案完全不同。檢查後發現,第一次計算時給定的初始值到小數點後六位,第二次計算(驗證)給定的初始值到小數點後三位,查明了這就是原因。

當時還沒有混沌的觀念,認為就算小數點後六位的數據寫成小數點後三位,對計算結果應該影響不大。但是這微小的差異卻造成計算結果巨大的差別。

微小的差異造成巨大差別的現象,稱為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使周圍的空氣波動,產生了熱氣。這是非常微小的量,但仍對大氣造成些微影響。這個影響的連鎖反應,很快也對氣象帶來影響,終於在數星期後,在遙遠的美國德州引起颶風。

這樣的混沌現象,不是只發生在物理學或數學的世界。我們身體的心跳數、腦波、呼吸,以及想要記住東西時神經元的興奮,都存在著混沌的行為(也就是稍微脫離規律)。有一種說法認為,生病時這種混沌的行為會消失,呼吸和其他功能變得非常規律。「正常狀況=混沌波動的狀況」,才是我們生物原有的樣子。突如其來的想法,或是靈光乍現的創意,或許就是這種混沌波動所帶來的最終效果。

(本文摘自《從人到人工智慧,破解 AI 革命的 68 個核心概念》)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