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資料看到的社會痛苦指數:當有人必須隱藏自己性向時(下)—《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

編按:一般談到大數據只談商機和操控。其實,巨量數據正透露出人類以為四下無人時,我們是什麼樣子,我們想的、說的、做的,其實都不一樣。《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一書中,作者提出的概念是,數據科學家成為新的人類學家,數據能透露的訊息,遠比我們想像中多,因此許多社會或政治上的爭辯,也可透過數據證實,而非以訛傳訛或自以為是,也因為透過分析數據,我們得以看出人類的心理,建構人類的故事。本文選自該書第 11 章,點此先看上篇

如果你願意接受前面這兩項獨立研究同時得出的「5%」結論(而且用的是現代資料的三大龍頭:納特.西爾弗、谷歌和臉書,加上老派民調蓋洛普在旁助攻),你就會開始對那些自我呈報的數字抱持不同想法。舉例來說,當蓋洛普告訴我們北達科他州有 1.7% 的人是同性戀,可能就代表該州還有 3.3% 的同志不願意承認。而在紐約,願意公開是同志的比例約是總人口的 4%,因此大約還有 1%的同性戀選擇沉默。依此類推,每州均是如此。

相對於資料裡呈現的現象十分穩定,自我呈報的數據有高低起伏,便透露出新的涵義:顯示有一群美國人還躲在祕密裡。這讓我們又新添了一點智慧,能搭配那段咸認為出自梭羅筆下的詩文:「大多數人活在安靜的絕望之中,等到進入墳墓,那首歌都還只在心裡。」這些人是心靈的難民,而我們從數據裡就能看見他們。

資料甚至能讓我們看到這些事造成的附帶損失。這裡再次是史帝芬斯.德維道維茲說的話:

在美國,所有的谷歌搜尋如果是以「Is  my husband ……」(我的先生是不是 ……)開頭,接下來最常見的詞就是「gay」(同志)。在這種搜尋裡,出現「gay」的頻率足足比第二名的「cheating」(偷吃)要高出 10%,比「an alcoholic」(酒鬼)高出八倍,比「depressed」(鬱悶沮喪)高出十倍。

而且,在那些最壓抑的州,這種懷疑的搜尋就最常見:舉例來說,搜尋比例最高的正是南卡羅萊納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另外,在常見這種搜尋的二十五個州之中,有二十一個州對同性婚姻的接受度都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我們不禁要問,有些人全力想把同志趕到地下(或者說要「醫治」同志),而且顯然也因為他們的種種行徑,造成有夫妻婚後沒有性生活、有孩子面對的是不快樂的父母,這些人看到這些資料,會做何感想?我要再次強調,這不是文字遊戲,而是實際的數字。過去的經濟「痛苦指數」是用通膨率+失業率。而我認為,社會版的痛苦指數,要看的是有多少比例的人口必須隱藏起來無法做自己。這種情形沒有任何益處,只會造成痛苦。

hiding-1209131_640
圖片來源:unsplash @ pixabay

遺憾的是,谷歌搜尋對於估計全美女同志的人數派不上用場。因為有太多異性戀男性會搜尋女女色情內容,使得資料失真。然而,從西爾弗對於同性婚姻接受度的預測,我們可以回頭在 OkCupid 的資料得到印證,而且有些有趣的變化。我估計到了 2013 年,全美在合法交友年齡的同志會有超過 1/4 使用 OkCupid。

線上交友的同志對於自己的性向應該會比較開放,畢竟他們就是這樣把自己的個人檔案給公開了。然而,因為 OkCupid 也意會到,有許多人仍然希望不要對整個網路公開性向,因此 OkCupid 讓同志用戶有個選項,能夠「隱藏」其個人檔案,只有其他同志用戶看得到。有 59% 的男同志、53% 的女同志都選用了這個選項。在這項資料中,一州對同志的寬容程度與同志的公開程度,兩者同樣有明顯關連,對女同志尤其如此。以下我會加以說明。

討論完出不出櫃的問題之後,其實在 OkCupid,同志用戶和其他用戶並沒什麼不同。在 OkCupid 的配對問題中,同志用戶在用藥、種族偏見、好色程度等方面都與異性戀不相上下,而且同志想要的關係類型也都相同。事實上,以對性的態度這一項而言,如果要說有哪一組是離群值,其實是異性戀女性。相對之下她們比較正經些:在 OkCupid上,有 6.1% 的異男、6.9% 的同男、7.0% 的同女都很明確表達自己想隨性來場一夜情。然而到了異女,這個比例卻掉到只有 0.8%,或許可以看出社會有種禁忌不希望(異性戀)女性在性方面太過積極。

在這四種族群當中,他們所呈報的個人終生性伴侶數目大致都相同。男同志與異性戀女性的中位數(median)是四人;女同志與異性戀男性則是五人,但也只是勉強達到五人而已。若要說在性行為方面有什麼顯著差異,則是出現在極端值的部分:某些刻板印象在此得到部分證實。性生活高度活躍的男同志(表示自己有二十五位以上的性伴侶)人數,和相對的異性戀男性足足是二比一。有趣的是,性生活也像財富和語言,有分配不均的問題。根據這份資料,在金字塔頂端 2% 的男同志,他們的性生活足足占去所有男同志性生活約 28%。

如果想知道「同性戀」或「異性戀」這些標籤如何形成身分認同,我們可以用上一章那種用詞排名列表來研究一下,他們的個人自我介紹。正如先前所提,個人自我介紹能讓我們知道每個族群的人相對於其他族群有何不同:像是女同志有何特別之處、同男和異男該怎麼區分等等,而且,這種研究方式完全根據用戶自己所寫的文字。從上面的行為資料可以看出,我們相愛的方式並沒有什麼差別,但從下面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所愛的對象自然就有所不同了。靠著數學演算,可以找出各組最典型的用詞:

1

2

跟先前一樣,裡面的意義請讀者自行詮釋,而我只會點出幾項主要趨勢。

兩個異性戀的列表,都是一心一意關於個人(可能的)對象。對於異性戀女性來說,就算到了最後一條,講的仍然是她想找什麼樣的男性(這裡我把耶穌也算進來;畢竟他也是單身嘛);至於異性戀男性,也只有在討論有沒有孩子的時候,會脫離女性本人的話題。這些列表讀下來,簡直就只是把電影《泰山》裡面那種「我,泰山;妳,珍」的台詞拉長罷了,或者說是改寫成浪漫小說版。

女同志的用詞列表則比較屬於內在的探尋,有較多自我描述,但與異性戀的用詞列表仍十分相似。女同志和異性戀女性還有一個相似之處,會談到想尋找的關係(像是「you’ re femme」(你很有女人味)、「my future wife」(我未來的妻子));只不過用詞不同罷了。

然而,男同志的用詞列表和其他三個族群大不相同,充滿流行文化,而且相對比較少談到使用者親近的人或家人。「anything on bravo」(任何在精彩電視台上映的內容)可說是概括這一切之集大成。這樣看來,有趣的是男同志居然是最「不」以性和性別認同為重心的族群。或者說,除了性以外,他們從其他地方得到身分認同。

同樣地,這種方式是希望點出各族群間的差異,但有其他資料顯示,各組之間其實會有交錯重疊的地方。在 OkCupid上最有趣的發現之一,就是對於下面這項問題的回答。下列問題只會詢問自認為是異性戀的使用者。

擷取

換句話說,有 51% 的女性、18% 的男性都曾有過或希望有同性性經驗。這些數字遠高於任何關於真正同志族群的合理估計,於是我們看到性別的流動現象,憑一個網站的分類絕對沒辦法列得齊全,也可以看到不論人們是否認同自己為同性戀,同性間的性行為其實相對來說,十分普遍。

關於作者


泛科選書(PanBooks)

PanX 泛科技新聞網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若希望有任何書籍合作歡迎向我們聯絡:contact [at] panx.asia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