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鴻海投資部、Enspire Capital 談創投:掌握時程、價值與投後管理

文/張蓉安

創業路上,在第一筆自有資本之後,很多人會選擇創投(VC, Venture Capital)為下一步擴張的資金來源,除了資金,也期望從中獲得技術、及市場與產業的專業知識。向來關心「女性創業」的 Girls in Tech Startup Lab 這次便以《她的創投趣談》為主題,邀請到兩位女性創投 ─ 來自鴻海科技策略投資部的 Vivian Chien 與新加坡創投 Enspire Capital 的 Kathy Ku,並相當有趣地,由來自另一種籌資領域 ─ 群眾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的 Emily Lin 擔任活動主持人。

Vivian 畢業於劍橋 MBA 商管財務碩士,擁有勤業眾信審計及財務顧問三年經驗,至英國留學後開始創投職涯,目前常駐深圳,有豐富創投資歷;Kathy 本身則是理工背景,曾共同參與創立教育諮詢平台 UrSchool 與寵物生食品牌汪喵星球,笑說自己在進入創投前,也曾是被創投「電」過的創業團隊。

團隊、專業、執行力之外,更重要的:長期可能性

分享剛開始,兩位講者便收到幾乎每個創投都會被問的這題:不同領域創投喜歡的項目各異,願意投入的模式也不同,通常是如何審視團隊品質,判斷繼續投資或放棄呢?

Kathy 認為在創投評估創業團隊性質的同時,CEO 或創辦人也要能判斷團隊所該選擇的創投對象。「例如我們公司主要偏向技術導向、科技創業,社群媒體(social networks)或電子商務就不是我們關注的項目。」她也說,創投拒絕案子不表示內容不佳,常是經判斷後認為關聯性不高。除了發展項目,更要看在不同進程(stage)中,團隊是否問對問題、方法是否能解決問題,以及最重要的,團隊如何與競爭者競爭。

Vivian 則表示會鎖定能發揮事業群核心競爭能力的團隊。她並歸納出判斷的幾項指標:

  • 團隊素質:創投想做長期投資,因此希望團隊具備宏觀視野、注重長期發展,能拓展事業至未來五年、十年,才有增值空間。如果團隊持有的只是單一技術或規劃不夠深遠,他們面對團隊時也會更謹慎。
  • 專業能力:包括核心研發能力、內容技術、包裝、行銷、拓展市場能力。不同階段的確會有不同的團隊組織,而在資金不充足的創業初期,最重要的是能夠找到同伴跟隨自己追夢。
  • 團隊執行力:有些團隊非常樂觀,但僅是畫大餅,實際上執行力不足;有些則是技術足夠但銷售能力不足。
  • 技術進入門檻:與競爭者相比,此團隊更具效率嗎?技術優勢能維持多久?又會如何搶得先機?
  • 獲利模式:要從哪邊賺到錢?在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當然,早期階段的獲利重要性較低,例如微信是以即時訊息服務起家,後來才植入第三方支付功能,說明創投看重的是長期可能性。

如果募資是速食約會,那創投就是「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

主持人 Emily 補充,「我們常打趣說募資像 speed dating(快速約會),而投資人則重視 commitment(約定),所以創投更接近『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

Emily 說,很多在群眾集資上很成功的商品與案子,其實並不符合剛剛提到的幾個指標。她舉例一款極具設計與創意性的手機殼在 Kickstarter 上募集到了 20 萬美金,而團隊成員只有設計師、共同創辦人、財會兼行政和客服 4 人,這樣的團隊,就會讓創投擔心是否具備持續的獲利能力。而這也是「長期可能性」時常成為創業團隊與創投互動時的認知差距之原因。

左起為主持人 Emily、講師 Kathy 與 Vivian(照片來源:Girls in Tech Startup Lab)

# 時程:給創投更多機會了解自己

「你可能聽過創投界流傳『兩天內完成 fund-raising』的都市傳說,但這種案例極罕見,而且用這種方式完成募資不一定是好的。」Kathy 說,在快缺乏資金時才募資,即使團隊的技術能力絕頂,創投也會質疑團隊控制預算的能力,怕加重自己投後管理的負擔。

而募資過程對投資方或創業方來說,都是能夠激發腦力的機會,應該好好把握。「畢竟短短一、兩小時的會議,很難讓投資方完整認識團隊創立了一、兩年的公司,團隊最好在與創投碰面之前先設計、挖出問題。募資時最重要的是商業計劃,包括團隊的策略、如何達成、如何運用資源,以及如何創建對應的人力部隊等。最後,才是需要的資金。」

另外,是否能如期達到里程碑也是判斷指標。里程碑是團隊需要做到的合理預測,若沒有達到,投資方將很難繼續推薦給其他投資人,會懷疑該團隊的內部掌控能力,也就進而給予「相對應」的估值。

# 價值:達成里程碑、創造最小的事業模型

團隊成員的背景是否重要?如果是很新的團隊,是否不該太早尋覓創投?參加創投的時機點會是?

「其實公司在評斷團隊時,更注重實際互動時得到的心得,顯赫背景的團隊相對來說選擇更多,不一定會全心全意在此次創投。團隊應該依自己設定的里程碑決定,不需看低自己。」Kathy 說。

Vivian 則建議可以將起始想法做出一個最小可試驗的狀態,使用這個成績作為紀錄找尋下一個投資人,證明想法是對的、使用錢的方式是對的,並且此產品具擴張的潛力。

# 投後管理:創投與團隊間的健康關係

創投考慮的面向很多,尤其在確認投資後有非常長的行政作業,也就是「投後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在確認投資後,投資人與團隊的關係發展。

「越早期的階段,投資人與團隊的互動成分越高。」Kathy 說。

「以科技類別而言,很多創業者是工程背景,需要商業與財務方面的幫助。因此我們會建議在早期階段,把團隊狀態與願景開放一些。從種子期到 A 輪約一至兩年,這時投資方會互相分享觀察心得,將團隊的資訊如應變能力與特質等,分享給後期投資者。」新創團隊是否有能力去認識產品與市場的變化、以及能否馬上找到新的應變方式,比學歷與背景更重要。

Emily 則提到新創團隊時常會有迷思,接觸投資人時一定要得到資金,不過大部分的投資人更傾向成為策略股東,亦即協助連結其事業群延伸出去的其他單位。「我會建議團隊找資金時不要只考慮開出來的價格,要想的是如何與投資人第一次接觸後,持續製造籌碼。」

中國大陸仍奉行保護主義、美國重分享

鴻海的策略投資目前主要處理中國大陸的創投案,Enspire Capital 則深耕美國市場,談起目前觀察到中國大陸與美國的投資環境,Vivian 說,中國大陸現在還是採取扶植與保護的方式。

「就我對中國科技創業市場的觀察,除複製美國之外,也自行創造生態圈,如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另外中國仍奉行國家保護主義,讓自家企業得利。」她說,中國的政策讓外人很難融入,若確定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得包容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如果真的決定要去,就得要多做市場調查,分析競爭者與自身優勢,最後,還是需要當地的窗口協助對接。」Kathy 贊同,「如果投資人要在中國落地,建議直接找當地投資人,比當地團隊成員更直接有效率。不過其實現在中國的市場沒有想像中活躍,還是要以自己公司的發展目標為準。」

另外 Kathy 也分享在美國創投的經驗,「我認為真的好的態度是不怕被『偷』,美國與亞洲不同之處在於創業者們更願意分享、抓住機會並擴大願景,企圖達到 win-win 的合作態度。」

想做創投?人脈要廣、專業要深

最後,Emily 問兩位講者,認為進入創投領域是否有適合的共通特質或條件?

Vivian 說,其實不同創投領域各有專業的人才需求,「有興趣的話可以多接觸創業界的人,注意培養自己的人脈、把專業度磨深,並且善用社群媒體、主動出擊。」

Kathy 則表示,在進入創投前每個人的背景都不同,進入創投後也紛紛將自己走過的經驗帶進來。「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很重要,需具有熱情與高度的接受能力,才能支持自己在高壓的環境中繼續下去。隨時準備出擊,等候時機是不變的道理!」

 

註 1:今年 7 月,國發基金規劃設立 1,000 億元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以期引導民間資金以共同投資方式,協助國內企業進行合併、收購、分割等企業創新轉型相關之投資計畫。

封面照片來源:Girls in Tech Startup Lab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