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式集資平台 SOS reader:我們找到一群人,願意為內容付費
「臺灣的主流媒體,大家喜歡嗎?」分享一開始,訂閱式募資平台 SOS reader 創辦人兼執行長翁子騏便笑著問。
翁子騏和夥伴們於去年二月成立 SOS 新聞募資平台。「我們看見主流媒體的內容被廣告控制、只想吸引點擊的驚悚農場標題氾濫,因此思考有沒有辦法直接把『廣告主』的角色從產業結構中抽掉,讓內容生產者單純靠讀者的訂閱資金運作。」
「有些人會以為 SOS 是出版雜誌的地方,但其實我們將自己定位為平台,只是這裡最成功的專案剛好都跟刊物有關。」翁子騏表示,會有 SOS(Sound of Silence 之縮寫)的想法,是因為他們看見群眾募資在內容產業上的可能性。
訂閱式集資:能真正幫助內容產製者的群眾募資
他說,一般群眾募資意義上較偏向「大眾在計劃的最初推你一把」,目標金額只能設定一次、募資時間一至兩個月,之後資金便無法(在平台上)延續,若要第二次募資,贊助者的檢視標準也會變高,除非有明顯商業模式,否則很難持續營運,對內容產製團隊並不那麼方便。
參考 Patreon 等許多國外平台的模式後,「SOS 新聞募資」誕生了。他們取消募資期限,改由平台端視作者寫作狀況討論是否終止專案,並在經過測試後制定每月 149 元台幣的收費機制,讀者以月費資助喜歡的作者,就可以閱讀全站的文章,不但擁有「零廣告」的閱讀體驗,還能與作者進行討論互動,平台則收取資助金額的 30%。目前,SOS 平台已吸引不少供給端,包含王丹、人渣文本、黃以曦等在不同領域各自擁有一些聲量與關注的內容產製者。
好內容,真的能收錢嗎?
這個月,募資平台 SOS 新聞募資改名為「SOS reader」,正式宣告不再只聚焦在新聞。經營一年半,他們越做越發現很多人有這樣的需求 ─ 關於花錢買好的內容。
去年九月,知名作家駱以軍在臉書表示決定把機會留給年輕人,不申請國藝會的長篇補助。但同時也坦承臺灣作家的生活並不輕鬆,並在留言中提到內容募資的可能。這樣的想法與 SOS reader 的訂閱式群募不謀而合。
「我受訪或演講時一定會被問一個問題:真的有人願意為了內容付費嗎?」翁子騏透露 SOS reader 現在的付費會員有 5,000 人,約佔總會員數的 30%,他對這題的答案其實頗樂觀。「『優質的內容是有價的』這件事在 SOS reader 上沒那麼沉重。平台上有不少過去因為所屬媒體本身意識形態或其他理由無法自由創作的作者,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已耕耘許久、可能有一些知名度和追隨者,由此可見,這群讀者相信的是作者這個品牌、願意為此付費。」
「更進一步地,作者其實會給讀者『需要 / 不需為他的內容付費』的印象,或是同樣的東西在別的地方要不要付費。我們會與作者溝通能不能為平台的讀者客製化,或者寫一直很想寫的東西,例如黃以曦是寫影評的,特色是犀利和脈絡性,但在 SOS 的作品卻較為天馬行空,她說在這裡終於可以寫自己想寫的東西。」至於內容產製端必有的矛盾:既希望做出來的東西被很多人看到,又想照顧訂閱會員做到「使用者付費」,SOS reader 留給作者去做選擇,例如王丹每月 4 篇文章,一半公開一半付費觀看。這些都是內容價值與付費誘因的創造。
他把這樣的訂閱行為稱作 empower the reader,賦權讀者。讀者能夠參與協助報導、創作的發生,而多數專案的回饋是以「內容」本身為主(而不是跟核心價值無關的小物,他頑皮地笑),或是設定某些內容只有訂閱者可以看到(例如人渣文本只給付費會員閱讀的「內渣」)。「我自己認為這才是內容有價的訴求,才是作者與他的讀者應有的互動方式。」
創業難題:要做平台還是媒體?
雖在第一年獲得不錯的成績,但隨著訂閱式集資在臺灣逐漸普及,國內第三個正式上線的募資平台 HereO 在今年宣布轉型,新品牌 PressPlay 便是鎖定新媒體內容的訂閱式集資平台;元老級群募平台嘖嘖也從今年起嘗試加入此模式,SOS reader 該如何凸顯特色?
翁子騏說,除藉由寫作與發表功能將讀者留在平台上閱讀,以維持「內容」的本質之外,也在此次改版中調整了平台運作方式,並重新思考 SOS reader 的定義。
「早期是由好的作者為平台帶入新讀者,接下來我們要經營好的讀者群。」他們實際約訪作者與使用者,發現很多讀者只想看自己訂閱的作者,作者則有自己心中的價格,因此決定從八月起讓作者自己設定訂閱金額。
而面臨越來越多人想成為作者,他必須開始思考,SOS reader 要變成無名小站嗎?是要透過演算法讓好的(人氣高)內容浮出來;還是要更偏向媒體,由編輯的立場去篩選資訊露出?
「我是執行長,需要養活團隊,在商業考量上認為是該走平台,透過分類和演算法選擇呈現內容。但這也很掙扎,如果我們有一定程度的流量,就可以決定光照在誰身上,平台可以決定讀者要看到什麼,而團隊夥伴也希望 SOS reader 能成為這樣的存在。可是另一方面又會想,如果 SOS reader 有一百萬個粉絲按讚,好的作者會不會更想來?」該如何取捨,翁子騏現在還未找到精確答案。
雖然還在摸索,但 SOS reader 的確在這個被認為「內容不值錢」的時代中找到了一群讀者。這群人的回訪率與停留時間和一般使用者非常不一樣,他們願意付費、他們人數少但力量可能很大、他們不是一瞬間灌進來又離開,這樣獨特的社群與趨勢和議題無關。
就像翁子騏說的,「不管走哪個方向,想讓好內容出現在讀者眼前,這個初衷是不會改變的。」
小記
翁子騏在分享中提到,曾有位集團老闆聯繫 SOS reader 團隊說有意願投資,但要他們別做新聞,做言情小說。沒錯,就是常在便利商店看到的那種總裁系列小說,這在海外有很大的市場。「我們是沒答應啦,」他抓抓頭,又開玩笑道「但誰知道呢?搞不好明年你們就會來聽我分享,如何經營一個言情小說訂閱式募資平台了。」
Cover photo via Eugene Kim@flickr, CC License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