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06/21 - 賈伯斯繽紛的科技貝殼,「iBook」 筆記型電腦公佈

1980 年代後期,蘋果(Apple)在創辦人兼靈魂人物賈伯斯(Steve Jobs)離開以後,開始進入公司歷史上最慘痛的一次衰退期。在這大約 10 年的時間裡,公司業務不斷衰退、市場份額也漸漸被瓜分,一路從原先的 15 – 20% 掉到只剩 4%。公司的開發部門以及執行長都經歷了數次更動,導致了產品線以及整體銷售策略的凌亂、繁瑣與缺乏重心。

不過,當賈伯斯於 1997 年「王者再臨」、重返蘋果公司以後,當然得來好好修剪一下這顆現今枝葉縱橫的蘋果樹。賈伯斯提出了一套名為「四種盒子」(Four Box)的產品線策略,打算將當時包括了 Performa、Quadra、LC、Power Macintosh 等等各式各樣型號的電腦產品線,精簡為四種清晰的分類 - 分別適用於個人專業用途的桌上型以及筆記型電腦。

俗稱「藍白機(Blue & White)」的 Power Macintosh G3 桌上型電腦。 圖片來源:Wikipedia
俗稱「藍白機(Blue & White)」的 Power Macintosh G3 桌上型電腦。 圖片來源:Wikipedia

Power Macintosh G3 (根據其外觀俗稱 Blue & White)被定位為專業用途的桌上型電腦,而 Powerbook 系列筆電則能提供專業用途中的輕便與高效能。若是一般消費者需要一台穩定的桌上型電腦,蘋果的 iMac 系列可以輕鬆勝任,但針對一般族群需要的筆記型電腦呢?這時,就是本文主角 iBook 登場的時候了。

具有鮮豔色彩、蚌殼外型的第一代 iBook 。 圖片來源:Wikipedia
具有鮮豔色彩、蚌殼外型的第一代 iBook 。 圖片來源:Wikipedia

1999 年 6 月 21 日,賈伯斯在紐約舉行的 Macworld Conference & Expo 展覽會上,正式公布了這款以一般消費者為導向的 iBook 筆記型電腦。iBook 的設計哲學明顯地受到 iMac 系列影響,具有呈圓弧狀的半透明外觀,並提供了好幾種色彩的塑膠外殼選擇 - 當時 iBook 所選用的市場口號,正是「iMac to go(外帶的 iMac)」。

iBook 圓弧狀的設計。 圖片來源:Wikipedia
iBook 圓弧狀的設計。 圖片來源:Wikipedia

iBook 使用的是和當時 iMac 相同的 PowerPC G3 晶片,也附有標準的乙太網路插孔、USB、光碟機等配備。特別的是,由於蘋果公司與 iBook 同時推出了全新研發的 AirPort 無線網路技術,因此 iBook 也意外成為世上第一部內建了無線網路接收功能的主流電腦。iBook 在公布後引起了廣泛的注意,最主要是因為它顯眼的外型 - 鮮豔的配色與獨特的身形讓人們對它過目不忘,並讓它獲得了「蚌殼」、「馬桶座」等綽號。

第三代、使用了最新 G4 晶片的 iBook G4。只有第一代 iBook 是設計為蚌殼狀。 圖片來源:Wikipedia
第三代、使用了最新 G4 晶片的 iBook G4。只有第一代 iBook 是設計為蚌殼狀。 圖片來源:Wikipedia

iBook 在上市以後,銷售表現相當亮眼,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讓蘋果公司在整個筆電市場內的份額翻了將近一倍。後來 iBook 還分別在 2001 年及 2005 年經歷了兩次大改版,效能持續地被提升、銷量也始終居高不下,和 iMac 系列共同扮演著協助蘋果公司後期復甦的大功臣。在 2005 年 7 月經歷最後一次更新後,iBook 系列正式走入歷史,和 Powerbook 系列一起被全新的筆電產品線 - MacBook 給取代。

 

參考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關於作者


Seliao

PanX 實習編輯。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