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 左手科學,右手散文,抬頭哲學,低頭謝天:陳之藩誕生
「無論什麼事情,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吧。」
陳之藩的《謝天》應該可以列入國文課本裡鄉民愛用梗的三本柱之一,其他兩個是《背影》跟《雅量》,沒聽過這句話的台灣人大概少之又少,但是這跟科學、科技有什麼關係呢?
陳之藩出生於 1925 年 6 月 19 日,他的文筆極好,好到讓人忘了他其實是電機系出身的理工宅,而且還是理工宅中的溫拿。他不僅拿到英國劍橋大學電機博士,甚至還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客座科學家,研究人工智慧,並出版《人工智慧語言》,而且結過兩次婚,他的繼子則是歌手王大文。
文筆好的理工宅雖然不少,但是好到讓國立編譯館館長梁實秋驚訝的問:「人文組也沒有這樣的人,怎麼跑到自然組了?」恐怕只有陳之藩一人。他熱愛文學,特別鍾情中國古典文學,雖然不寫詩,但他熟讀詩詞,《紅樓夢》也讀了十幾遍,這些元素透入他的散文裡,雖是白話文,卻隱然有平仄格局的講究。同時他也與當代文學大師交往密切,胡適、沈從文、余英時、梁實秋,透過與這些文人的交流,讓文筆不斷精進。
聽起來陳之藩一邊是文青,一邊是科學家,怎麼會是理工宅呢?有個關於他的小故事是這樣,1947 年夏天,他應邀到沈從文家拜訪,兩人聊到一半,沈從文的妻子走了出來,她的美貌讓陳之藩看傻了眼,連話都答不上。後來陳之藩自己回憶寫到:「沈從文真是好,看到我覺得他太太很美,所以他就給我下臺階,他就把話題引到另外的題目上去,我就鎮靜下來了,一會兒就好了。」看到這,是不是覺得陳之藩是個可愛的理工宅呢?
1977 年,陳之藩到 MIT 研究人工智慧,對電腦的未來有了具體想像。「我現在不大愛看的,恐怕是幾年後電腦在半秒鐘即可解決的問題;而我愛看的,是一百年以後電腦依然無法下手的。」陳之藩在《一星如月》中說,「回溯起來,羅素上千頁的《數學原理》的成百定理不是由六十年代的電腦五分鐘就解決了好多嗎?可是羅素的散文,還是清澈如水,在人類迷惑的叢林的一角,閃著幽光。」
陳之藩也寫過不少文章介紹愛因斯坦的學說,但他厲害之處是可以用詩,來談愛因斯坦。
一粒砂裏有一個世界
一朵花裏有一個天堂
把無窮無盡握於手掌
永恆甯非是刹那時光
這是陳之藩翻譯英國詩人 William Blake 的作品,他認為這是最神似愛因斯坦的時空觀的詩作,非有陳之藩這樣過人思想與文筆,才能用這種方式解釋愛因斯坦,所以說他左手科學,右手散文,抬頭哲學,低頭謝天。
陳之藩在 2012 年病逝,他也許不是人工智慧的大師,但透過對人工智慧的研究,而開展的哲學思辨,更值得我們深思。同時,也讓我們思考,現今的教育體制,還有沒有空間容許這樣一個跨領域的才子生存?
要問的問題太多了,就問天吧。
參考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 http://www.cuhk.edu.hk/chinese/features/professor-chen-chih-fan.html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