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幾張臉以外,《美國隊長 3》的機場大對決全都是電腦動畫
隨著科技進步,電影中的視覺特效(visual effects)技術也變得強大,不只能在真實場景中添加奇幻或未來元素,創造數位動畫角色,透過綠屏讓演員置身於超現實場景,甚至能打造出媲美實景拍攝的「現實世界」,效果逼真到觀眾不曾察覺或懷疑過。
例如,《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中以鋼鐵人和美國隊長各自為首的精采機場大對戰,猜猜看有哪些部分是真,又有部分哪些是假?鋼鐵人、蟻人、蜘蛛人?爆炸的飛機或被破壞的機場設備?
負責該電影特效的光影魔幻工業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 ,簡稱 ILM)接受媒體《The Verge》採訪時公布答案,觀眾看到的一切場景物件幾乎都是電腦做出來的。
ILM 視覺特效監督 Russell Earl 說:「整座機場背景都是 100% 數位後製。蜘蛛人、蟻人和黑豹都是以 CG 的方式呈現,還有鋼鐵人、戰爭機器和幻視等角色。」只有美國隊長、黑寡婦、冬兵等沒戴面具一類物品的角色是真實在鏡頭前直接演出。
基本上,導演 Joe 和 Anthony Russo 兄弟的確到德國一個機場取景,但只有少部分的演員在那拍攝,大部分的演員都待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巨大綠屏前跑跑跳跳,最後再由特效團隊將所有畫面組合在一起。
如何讓電影場景和電影角色栩栩如生?
為了造出維妙維肖的「數位機場」,特效團隊派出一組人到德國萊比錫的機場探勘,拍下無數張參考用的照片,還用光學雷達儀(LiDAR)對機場建築物進行掃描,靠著精準的空間數據,盡可能在電腦內重現 3D 立體版機場建築,跑道、以及大大小小的車輛、機場各種設備,以及不同型號的飛機,讓電影團隊能將角色置入機場的任何一個角落。
除了觀眾可能沒仔細觀察的機場場景外,蜘蛛人也是漫威另一個 CG 挑戰,當《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開拍時,這個英雄角色根本還沒正式定案,只先靠一位跑酷運動員穿著蜘蛛人裝協助拍攝,但拍攝進行到一半,「全 CG 蜘蛛人」的責任突然落在 Russell Earl 特效團隊的頭上。
ILM 團隊和漫威電影負責人 Kevin Feige 的團隊展開工作坊,討論角色的外觀和細節,既然這是一套東尼史塔克參與設計的超級英雄服裝,要如何在上頭展現史塔克的科技?更重要的是,必須讓蜘蛛人服裝看起就像真人拍攝的一樣自然。
為此,特效團隊製造好幾層的 CG 圖層,首先掃描演員 Tom Holland 的身體數據,以此為基底造出蜘蛛人彼得帕克的模擬肉身,其上再覆蓋一層模擬衣料展現布的質感。而 Tom Holland 得實際做出各種踢打翻滾的動作,經動態相機捕捉紀錄,再由 ILM 後製成「會動的蜘蛛人」。
為了不要讓表情太過死板,特效團隊還為臉部面具增添彈性的概念,隨著角色講話或做出不同表情時,可呈現下巴或眼部的起伏變化。
而黑豹的誕生過程也差不多,原本只打算由表演者穿著服裝呈現,但最後為了讓角色更「英雄」,只好全靠 CG 一層一層堆疊呈現。
電腦特效以漫長且昂貴的作業程序聞名,《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為何還要將場景與角色大量外包給特效呢?
原來考慮到電腦後製有其極限,共 12 位演員的拍攝行程要互相協調,以及劇情中數不清的小型視覺特效需求,就會覺得這一切還顯得挺合理得,比起因為劇情調整,而需要再次召集演員,重拍真實場景片段再重新後製,一開始就全靠電腦特效打造,有需求就直接調整還比較迅速一些。
但儘管電影與電視劇對特效的需求越來越大,Russell Earl 強調即使最後剪片不會被剪進去,演員的實際表演和場景搭建依然重要。
實際搭出來的景象可以幫助團隊感受現場氛圍,並進一步做出拍攝決定,那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飛去機場,拍照紀錄的原因。架構在真實之上的東西更有力。
Russell Earl 認為,可能不是每一個觀眾在電影院欣賞的當下,都能發現機場其實是百分之百 CG 打造的,也許他們之後會有所懷疑,但「讓你不敢確定自己看得是真還是假」正是團隊的目標,也是數位特效前進的方向。
越來越高比例是動畫片的「真人電影」,帶給我們更豐富的視覺刺激,如今即使不刺激的部分也都被動畫取代,身為觀眾,你會張開手擁抱,還是感到彆扭呢?
光影魔幻工業特效公司目前還沒放出《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的幕後製作花絮,不過大家可以參考《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的特效製作過程,看看電影中各式各樣的場景如被一步步建構出來。
延伸閱讀:
- 《娛樂重擊》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專輯報導
全文閱讀:
首圖來源:《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Marvel studio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