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太陽能新星「鈣鈦礦電池」再突破,香港理大達到效率 25.5%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於 2009 年正式問世,但轉換效率僅 3.8%。學界對鈣鈦礦電池一直抱有高度興趣,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日前發表超高效鈣鈦/單晶矽層疊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可達 25.5%,寫下新的全球紀錄。

鈣鈦礦奇特的晶體結構讓它具備了很多獨特的理化性質,比如吸光性、電催化性等等,在化學、物理領域有不小的應用,也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視為高效太陽能電池的潛力技術,具有優越的光伏功效,因此在學界一直是熱門的研究主題。

香港理大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徐星全教授領軍一支科研團隊,透過新技術研發出轉換效率 25.5% 的高效鈣鈦礦/單晶矽層疊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從現行矽基電池的每瓦 3.9 港元大幅降低到每瓦 2.73 港元。

首圖來源:香港理工大學
圖片來源: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科研團隊解釋,太陽能光譜由各種不同的能量波段組成,因此結合多種光伏材料來製造太陽能電池,就能吸收不同波段的陽光,增加電池片整體陽光吸收量,並提升發電量。鈣鈦礦/矽層疊電池的原理即是透過多種材料層疊的方式彌補對方的不足,由鈣鈦礦材料吸收短波段光子、底層的矽材料則吸收較長波段的光子,創造出轉換效率更高的太陽能電池。

在技術面上,理大科研團隊的高效鈣鈦礦/單晶矽層疊電池技術有三:

第一,透過氧低溫鈍化程序的化學反應來減少鈣鈦礦材料缺陷的影響。

第二,團隊研發可用於鈣鈦礦電池的高透明三氧化鉬/金/三氧化鉬叠層電極,並將此電極設定至最佳厚度提高電極對長波段光子的透明度,讓更多光能量進入鈣鈦礦電池底層的矽晶電池中。

第三,研發仿生花瓣限光薄膜,並將其「吸附」於電池表面,捕捉更多光線。該薄膜由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的博士鄭子劍研發,紋理仿製玫瑰花瓣。

此外,本次所採用的底層矽晶電池之設計與製造者是中山大學、順德中山大學太陽能研究院沈輝教授與其團隊。理大科研團隊表示將繼續努力提升鈣鈦礦/矽層疊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並研發更大面積的電池。

 

首圖來源:香港理工大學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