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客座創業家/Particle 執行長:想在龐大又破碎的物聯網新創市場勝出,要先懂「棉花糖挑戰」的思維

由國發會主辦的客座創業家系列來到第三場,這次邀請到被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評為「2015 十大物聯網創新公司」的新創企業 ─ 物聯網平台 Particle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Zach Supalla 作為《IoT 生態系的創新思維》論壇嘉賓。

Zach 以「The new DNA of the IOT ecosystem」為主題,和大家分享他們如何在七個月內,從第一次募資失敗中爬起、改良並挑戰成功,以及他所認為 IoT 的使用與商機。

「你們今天會一直聽到我提 Spark 這個名字,」Zach 一上場便說,「它是 Particle 的前身,從第一個產品聯網插座 Spark Socket 開始,這家公司已經營運四年。一路以來,我們嘗試過消費性產品、工具組、平台等步形式,致力在物聯網領域有更好的發展。」

從一個智能燈泡插座開始

Zach 的第一個研發項目靈感來自他身為聽障人士的父親。「我爸爸聽不見,小時候如果有客人來訪或是電話響了,我們家的燈就會開始閃爍,但現在大家都換智慧型手機,原本的系統沒辦法繼續使用,而且如果手機不在身上,他就無法感受到震動。對我們來說,燈就是燈,要用時打開、不用就關掉,很簡單,但透過爸爸我發現,燈光對聽障族群而言有更多意義,這是他們接受資訊的方式。因此我想把燈具聯網,做更多智能應用。」

「我們想做消費性電子產品,開發出智能燈泡插座。在任何標準規格燈泡、燈具的底部加裝上 Spark Socket、以 Wi-Fi 聯網後,使用者就能透過我們的網站或 APP,以智慧型手機、PC 控制家裡的照明設備。」

「開發硬體產品的第一步是我自己來,看網路上的教學影片,用 LED 為基本素材嘗試製作。初版 Spark Socket 看起來很混亂、有很多線路。後來獲得天使投資人投資,慢慢開發、改良,也聘僱設計師精進商品外型,終於讓插座可以和燈泡相容,並聯網到手機雲端。登上 Kickstarter 的最終產品也變得很漂亮。」

「除了原本提醒來電的功能外,我們還加入新發想,例如讓人在進入黑暗的屋內前就先打開燈、遠端關掉另一個房間的燈,或是依照室外自然光的程度降低照明、節省能源,甚至能在鬧鐘響的前十分鐘慢慢把燈調到全亮,像日出一般讓你自然醒來。」

「第一次上群募平台的時候是 2012 年的十一月,設定目標 30 天要募得 25 萬美元。你們可能會覺得 25 萬定太高,但我們有原料成本要顧,這也是硬體募資常碰到的問題。30 天之後 Spark Socket 募到 12 多萬,在離達標還有一段不算短距離的地方失敗了。」

「雖然實驗不成功,但是個必要而且珍貴的嘗試。這是一件奇妙的事,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如果當時設定十萬美金的確會順利達標,但就無法經歷這段學習的旅程。」

失敗換來曝光與回饋,七個月後捲土重來

Zach 表示,首次募資最大的收穫之一,便是受到媒體注意。「TechCrunch、WIRED、Forbes 等知名科技媒體都報導了 Spark Socket 在 IoT 領域的獨特切入點,我們雖然募資失敗,卻得到曝光讓更多人認識 Spark。另外,從 Kickstarter 後台得到的贊助者資訊與回饋也很重要,可以大概知道市場的輪廓和期待。」

「之後,我們加入世界上第一個硬體加速器 Haxlr8r,團隊一行四人飛去中國深圳,花了三、四個月試圖理解下一步該往哪裡去。照明裝置當然有商機,但怎麼做?能不能做得很特別?那時,我和團隊在淘寶網站上看到一款可以遙控改變顏色的燈泡,覺得很好玩就買了一個,然後把它連到網路上,開始改造、放入晶片,開發出一個微控制器,類似燈具的腦部,並同樣以 Wi-Fi 聯網,只要加上外觀就可以直接插入燈泡,成為新的產品。」

「設計到一半時,發現 Spark 好像燈具公司,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啊!轉念一想,『在既有硬體上加入 Wi-Fi』這件事很難、也很貴,我們可以幫你聯網,還能配合硬體做出不同大小的設備,這是 Spark 的團隊優勢。於是,我們從本來想做消費性電子產品,轉為發展完整的小型 IoT 工具組,也就是 Spark 的第二個募資產品:Spark Core。」

Spark 的第二個募資產品 Spark Core(圖片來源:Kickstarter 網站截圖)
Spark 的第二個募資產品 Spark Core(圖片來源:Kickstarter 網站截圖

「Spark Core 是一個 Arduino 的小型 Wi-Fi 開發板,內建 72 MHz ARM Cortex M3 處理器、德州儀器的 CC3000 Wi-Fi 模組、無線程式編輯等,讓開發者和 Maker 們能自行延伸開發,並把作品放上網。」

「開發過程中,我們在開源社群裡獲益良多,因此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開源的平台回饋大家。Spark Core 從概念圖、樣板設計到原料成本都公開,其中使用的組成原料在各大通路都能找到。在協定上,我們也堅持以標準規格如 HTTP、TCP、TLS 或 SSL,盡可能讓大家能輕鬆在 Spark Core 的基礎上發展與優化。」他們並在專案中放上各種有趣的應用,包含太陽能監視器、Wi-Fi 遙控車等。

將 Spark Core 推上 Kickstarter 是隔年(2013)的二月,首次募資失敗的七個月後。這次,他們將目標設定為 10 萬美元,在一小時內達標,最後募得 56 萬美元。

棉花糖挑戰:反覆實驗與檢視的重要性

關於 Spark 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從失敗中爬起,Zach 以知名的「棉花糖挑戰」解釋。

「參加棉花糖挑戰的團隊要用膠帶、義大利麵、線和棉花糖,在 18 分鐘內搭起一個建築,並規定棉花糖必須在最上面,越高越好。許多人會先了解工具、討論規劃甚至畫出草圖,他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興建,最後三十秒才放上棉花糖。建築常常崩塌,因為棉花糖比大家想像的還重、義大利麵支撐不住。」

「這項挑戰中,商學院的學生以及企業 CEO 表現得並不好,比小朋友還差,他們往往很努力建設架構建築後才放棉花糖,小朋友則一開始就放上糖果,再慢慢加高,從小型基礎開始,一次次實驗、修正。」

「業界許多成功企業家也都強調這件事。Dyson、雅虎和臉書的負責人都說過反覆實驗很重要,一邊嘗試一邊快速調整。這跟我們的創業循環和週期很像,在使用者的反饋中不斷修正。」

開源與平台的想法其實從第一代的 Spark Socket 就存在了,當時他們開放 API 讓軟體開發者創造更多與燈具智能互動的 APP。現在,Particle 提供物聯網平台、硬體開發模組,以雲端連結個別裝置,並快速建置新開發和運用,銷售至全球 100 多個國家,是許多個人和一般企業跨入 IoT 的第一步。

「一路上我們除了提供服務,也和消費者一起成長,藉由從募資平台測試想法的可行性。矽谷的知名投資人 Marc Andreessen 說過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我想他真正的意思是,每個產業都將被軟體影響。運算成本持續降低、變化和應用越來越多,造就不同性質的新創從彼此競爭轉為各自發展潛在商機,也讓更多資源願意投入硬體的轉型或新創。」

「然而,大家也要注意過去單一小型製造業的服務對象較小,但進入 IoT、連上雲端後,規模會更龐大而且破碎,不斷產生新概念,你要認清這點,早點放上棉花糖,評估自己的狀況。」

封面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關於作者


der

PanX 編輯,商學院畢業的小流氓,除了文字,最喜歡狗和吉他。非常羨慕神樂,想養一隻定春。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