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服務市場雙雄盤踞,OpenStack 雖然免費卻難打動企業主芳心?
兩年前,許多企業主之間會彼此問對方「上雲了沒?」,兩年後的現在,這句話即將轉變成「你們還沒上雲嗎?」所謂「上雲」就是指企業導入雲端服務,服務內容包含運算、通訊和儲存等,企業可以選擇將雲端建構在公有雲上,或是自己架設私有雲,也可以兩者混用。如果公有雲是你在銀行租的保險箱,私有雲就像是放在家裡的小金庫,俗話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多數企業都會採用一個以上的雲端服務,以確保安全性與使用上的彈性。
就算是一般使用者也會使用一個以上的雲端服務,以一般人最常用的雲端儲存為例, Apple iCloud、Dropbox、Google 雲端硬碟就是公有雲,而你架在家裡的 NAS 或是公司裡的共享資料夾就是私有雲。從這個角度切入,就不難發現,使用公有雲的難度相對低,只要註冊帳號就可以使用,而架設私有雲,必須要對軟硬體都有一定程度的知識。但是,在公有雲上的限制就很多,如果要增加容量,就要付費購買,而私有雲則能夠用相對低的成本擴充容量,要幾個 T 都不是問題。
目前在企業公有雲市場獨占鰲頭的是 Amazon 經營的 AWS(Amazon Web Service),2015 年 AWS 創造 78 億美元營收,比前一年成長 69%(Forbes)。當我們談到雲端服務市場的經爭者,最適切的形容是:「Amazon 和其他」,儘管 Microsft 的 Azure 排名第二, Google、VMware 等也仍在競爭行列,但是要挑戰這家超級書商,還是難如登天。
私有雲市場的競爭則由 VMware 稱王,使用率高達 7 成,但有趣的是,在使用 VMware 的企業中,也有 7 成同時採用其他的雲端服務,像是 Microsoft Cloud OS、CloudStack 等,其中比較特別的是由美國 NASA 與雲端運算服務廠商 Rackspace 共同研發的開放原始碼雲端系統 OpenStack,這個從 2010 年開始研發的開源雲端系統,根據 451Reserch 統計,從 2013 年起,營收以每年 40% 的驚人速度成長,而且預估這個成長速率會維持到 2018 年。
根據 OpenStack 基金會公布的資料, 2017 年 OpenStack 的營收將達到 24 億美元,包括 Google、Oracle、IBM、HP 等企業都重視 OpenStack 的開發,因為這個開放的平台的開發經驗,也同樣能讓自家的系統受惠,目前每個月約有 600 位左右的工程師投入 OpenStack 的開發平台,不斷的投入開發代表更快的更新速度,但是這對管理 OpenStack 的系統工程師來說,每次更新都像是惡夢一樣。
俗話說的好,「免費的最貴」,免費又開放,就像是一張空白的畫布,擁有很多可能跟極大彈性,但是要能夠掛上牆成為藝術品,需要的不僅是優質的畫布和顏料,而是畫家。
OpenStack 的優勢在於免費以及開放,許多企業都考慮佈署 OpenStack 雲端平台,來降低成本;但是 OpenStack 從安裝、設定、維護到更新,都更加複雜,就像前面提到的在自家架設 NAS ,會遇到各種疑難雜症,只是架設 OpenStack 的難度提高數百倍。Ubuntu 伺服器及雲端產品經理 Mark Baker 認為,企業必須衡量自己需要的服務層級,來設定適合的 OpenStack 規模,「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如果設定過大,也許還需要額外聘請專人,或是讓自己的團隊轉職成 OpenStack 專家,這項成本必須要考慮進去。」
也許是因為考慮到安裝與使用上的難度和複雜度,OpenStack 在台灣市場的佔有率並不高,根據 iThome 2016 年調查,台灣企業的私有雲有高達 7 成使用 VMware ,但是 OpenStack 的使用率僅有 13.1%,今年 OpenStack 來台舉辦首屆應用黑客松競賽,其中一個動機也是為了加強推廣在台的知名度。從企業成本角度而言,花錢導入一套能夠輕鬆上手的雲端服務,也許比聘用一群雲端系統專家來建構免費的雲端系統更划算。
封面圖片來源:OpenNebula.org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