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如何透過資訊圖表說出好故事?看 Re-lab 怎麼融合設計與議題溝通

在看資訊圖表之前,我們先簡單介紹 Impact Hub 的概念。

大家對這個名詞可能有點陌生,它是由各個「在地空間」所串連而成的全球網絡,全球第一個 Impact Hub 於 2005 年在倫敦成立,目前在全球五大洲已有超過 82 個據點。Impact Hub Taipei 則是華語地區第一家,在去年(2015)八月才引進台灣。Impact Hub 扮演著創新實驗室、企業孵化器和社會企業社群中心等角色,與行政院的青創基地皆提供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期望能夠攜手共榮創業生態圈。

這次,PanX 來到全球共同工作空間 Impact Hub Taipei,參與「創業巡迴五部曲」系列的首部曲。活動邀請到台灣第一家資訊圖表設計顧問公司 Re-lab 的執行長劉又瑄來與同為新創團隊的夥伴們分享,如何透過設計,讓你傳遞出去的資訊能夠打動人心。

簡單說好故事,背後思維不簡單

要把資訊圖像化(Infographic)這件事情做好,注重的是背後的思維及方法

打著台灣第一家資訊圖表設計顧問公司的名號,第一年,Re-lab 就吸引台積電台達電Yahoo 奇摩flyingV 等知名客戶上門,究竟 Re-lab 是如何設計出這些令人驚艷的作品?背後的思路、做事情的流程與方法又有什麼過人之處?

劉又瑄說,Re- lab 接下案子後,做的第一件事,是找更多方式切入、蒐集更多資料,來思考有哪些可能的故事。「動筆做設計前,也用更多方式去『了解資料』,若是連自己都沒有被感動的話,是沒有辦法做出好的呈現去說服別人的。Re-lab 會根據想傳達的內容和目標群眾,去畫出資訊傳遞的地圖,檢視有哪些環節需要改善。Re-lab 設計專案的流程包括:了解資料、研讀資料及擬定計畫,接著才是後端大家所熟悉的設計與行銷。」

從吸引、理解到記住,過程中所需的策略設計、使用者研究及視覺呈現等,必須是一個完整的資訊策略規劃,甚至可能需要包含三個以上的作品,例如:平面、動態、網頁、互動機制、資料庫分析等,才能夠串出一個良好的循環。

因此,前面的資料蒐集、研究,跟後面的行動推導、指引是非常重要的。完成這個循環,也能讓創業者更了解要溝通的對象是誰、顧客的需求是什麼。

暸解了思考流程,我們就來看看 Re-lab 以圖像化方式說出的好故事。

從台灣人又愛又恨的「政治」進行第一個社會實驗

市長政見
圖片來源:Re-lab 官網截圖

兩年前的台北市長選舉,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推出 〈市長,安安,政見給窺嗎?〉的遊戲,就是由 Re-lab 負責設計,也是讓 Re-lab 一戰成名的案子。近年來,年輕人愈發關注社會議題,而 Re-lab 希望可以透過理性與客觀的角度來討論,因此設計讓玩家「盲選」心目中理想的政見,在遊戲結束後,分析出玩家應該投的候選人。

不到一個月,就創造了高達 40 萬筆的資料,且根據抽樣調查的結果,發現幾乎都是目標群眾,遊戲機制非常簡單,但得到很好的效果。這項專案費時一個多月, Re-lab 稱之為「自發性的社會實驗」,並未收費,因為對他們而言,傳遞這樣的資訊與價值給社會很有意義。

除了政治,「健康」隱憂也不能忽視

十大癌症報告書
圖片來源:Re-lab 官網截圖

翻閱衛服部公布的 2012 台灣十大癌症報告書,不出所料地癌症時鐘再度撥快,每 5 分 26 秒就有一人罹癌,比 2011 年又快了 14 秒,十年來已經快轉了 1.6 倍,速度之快,顯現出台灣人健康的隱憂。但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件事?

為了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身邊的癌症,Re-lab 整理了報告書,同時加上 WHO 的 GLOBOCAN 2012 資料製成跨頁圖表。Re-lab 思考的第一件事是,為什麼年輕人並不關心?是不夠普及?沒普及是因為資料呈現不夠友善嗎?因此,他們不僅在風格上做了改變,另外還蒐集其他國家資料,包含圖表及圖像,讓大家有更多可以反思的地方。

設計沒有好壞,要依據溝通的對象及目的,去做各種調整及改變。Re-lab 的設計是直接標出器官的位置,以圖像方式,加深讀者的印象及方便解讀,增加閱讀及吸收資訊的效率。除了從圖表上可觀察到幾項難以忽略的事實,也希望大家看到『警世味』十足的癌症示意圖後,能激發『自己的健康自己顧』的防癌意識。」

Re-lab 真正想整理編寫的,是台灣的未來

說了這麼多,Re-lab 究竟是誰?

(這樣的介紹順序大概也挺符合大家對 Re-lab 的認識過程,先是作品、以及其帶來的影響,再來才是背後的團隊)

團隊組成其實很簡單,2011 年,六位平均 27 歲的台大學生,靠著幾台電腦、記事小白板,聯手創立了台灣第一家資訊圖表公司。到目前為止,Re-lab 所接的案子分為「企業端」及「社會端」,令人訝異的是,他們有超過 1/3 的作品是非營利性的「社會端」,即公益性或自發性專案。

我們關心台灣的未來,希望可以透過理性及客觀的角度,把 Re-lab 認為重要且具有社會價值的資訊傳遞出去,發揮社會影響力,引發群眾一起思考及討論。」從整理與傳播改變社會,這才是 Re-lab 六人攜手創業,真正想做的事情。

Re-lab、Info2Act(由 Re-lab 的共同創辦人吳培弘催生)、圖文不符,到嘗試不同組成元素與形式的台灣吧;我們身在社群網路時代,「訊息」到「閱聽人」的途徑混濁紛亂,越來越多資訊被淹沒在大海中、有些人乾脆放棄理解;卻也同時,孕育了越來越多費盡心思、透過「資訊圖像化」把重要訊息送到人們面前的團隊。

這些團隊為他們的訂閱者篩選議題,希望提高大家思辨的效率,但當我們接收別人消化出來的「懶人包」,是否又有能力消化出自己的看法?這是我們都要捫心自問的了。

Cover photo adapted from Andreas Kambanis, desiderius_papp,Pain Pix@flickr, CC License

關於作者


chingwen

PanX 實習編輯,喜歡科技、喜歡創新、喜歡接收新知,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文字可以感動別人、為世界帶來一點小小影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