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03/14 - 貝爾實驗室推出第一台電晶體電腦 TRADIC

身為台灣人,即使真不懂科技,對於晶圓、晶片、半導體等名詞肯定也不陌生,許多人甚至都靠他們謀生,少數人因他們而致富。台灣電子業最重要的 IC 產業,其實就是製造電腦運算的元件:積體電路(Intergrated Circuits)一種以矽作成的導電體,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種種電器用品幾乎都會用到 IC。

IC 能夠無所不在,是因為它體積很小,而它的父親:電晶體,要比 IC 大得多(大概一塊錢銅板的大小),再上一輩的真空管就更大了,用真空管做出來的電腦幾乎跟一間學校教室一樣大,重量大約是 100 個俠客歐尼爾疊在一起。

貝爾實驗室推出第一台 TRADIC 電腦。photo via: wikipedia
貝爾實驗室推出第一台 TRADIC 電腦。photo via: wikipedia

今天的主角是電晶體(Transistor),在電腦發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過度角色,它取代了真空管運算技術,讓電腦的體積大幅縮小,同時降低耗電量,運算速度則更快。貝爾實驗室的 William Shockley 、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 於 1947 共同發明了雙極性電晶體,從此打開電腦科技進化的加速器。1951 年,貝爾實驗室開始 TRADIC 專案,也就是電晶體電腦(TRAnsistor Digital Computer ),他們非常有效率地在 1955 年 3 月 14 日宣布完成第一台 TRADIC。這台耗時 4 年組裝的超級電腦,總共使用了 700 多個電晶體與 11,000 個二極體,不僅體積大幅縮小,耗電量更只有真空管電腦的 5%。電晶體的另一個優點是故障率低(跟真空管相比),在 1954 年組裝完成後,經過 5,000 個小時的壓力測試,工程師僅汰換了其中 4 個電晶體,工程師推算在每千小時的使用中故障率僅有 0.1 %,遠勝耗損率高的真空管電腦。

封面圖片來源:在貝爾實驗室發明的第一個電晶體之複製品(photo via  Ragesoss@wikimedia, CC License)
封面圖片來源:在貝爾實驗室發明的第一個電晶體之複製品(photo via Ragesoss@wikimedia, CC License)

TRADIC 的第一個客戶是美國空軍,要將這台電腦安裝在 B-52 轟炸機上,作為投彈系統,來計算彈道與時間。在初代機之後,TRADIC 也成功走進更多政府機關與研究機構,負擔更多運算工作。 TRADIC 的歷史意義雖然重大,但是光榮時刻並不長,1958 年積體電路被發明出來,半導體時代來臨,1964 年 IBM 便推出積體電路電腦,從電晶體手中接下火炬,繼續在追求更快、更小、更高效能的路上奔跑。

 

參考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在貝爾實驗室發明的第一個電晶體之複製品(photo via Ragesoss@wikimedia, CC License)

關於作者


Kobe Chen

金屬搖滾樂中毒,科技狂熱份子,愛貓人士,愛妻男人,這些都是我。相信台灣不只是鬼島,相信每個人都希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