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風車超進化!如果城市裡種滿可以發電的風力小樹…

2016 年 03 月 07 日

在人類使用大自然再生能源的歷史上,透過風力來磨粉、加工木材和發電的「風車」頗具代表性,可從荷蘭帶有鄉村風情的木製風車,一路談到現在出沒於陸地及海面上的機械式風力發電廠。

然而風車也伴隨著噪音、冬季容易結冰卡住,以及占地面積較大等侷限性,往往只能設在離城市較遠的地方。

如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風能運用方式:透過小型的人造機械樹,能把風吹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隨機振動轉換成能源。未來有可能與太陽能互相搭配,在城市區域進行發電。

首圖來源:nick fullerton@flickr, by CC 2.0
圖片來源:nick fullerton@flickr, by CC 2.0

其實一開始,研究團隊想把此技術用在監測民生建設振動的感應器上(如橋梁或道路),如果每次振動通過結構體,能順道讓感應器順便充電,就能省下長時插電或定期更換電池的成本。

團隊領導人兼俄亥俄州立大學聲音與振動研究室(LSVR)總監 Ryan Harme 解釋:「建築物會在風中輕微搖擺,開車過橋時也會產生振動,只是被汽車內的懸掛系統吸收掉,駕駛不太會注意。而事實上這些運動(Motion)大部分的動能都流失了,我們希望能回收一部分的能源來用。」

研究團隊用數學模型,分析大自然隨機的陣風所產生的間歇性振動足以產生穩定的電力。然後透過「內共振」實驗,推斷用電磁材料做出來的人造樹狀結構,能以持續的低頻率產出大幅度的振動。

這種「風力小樹」結構很簡單,只需要幾條小鋼梁分別做樹幹和樹枝(不需要樹葉),即使小樹本身沒有明顯搖晃,也會產生微量的電壓,當科學家逐漸增加間歇性振動時,電壓就會隨之變大。

目前研究人員正持續研究,嘗試把這套理論發展成可行的再生能源系統。也許未來有一天,我們就能看到整排的「風力小樹」一年 365 天不分晝夜地為人們產生電力了。

 

參考資料:

首圖來源:Pixabay

關於作者


Valerie

PanX 編輯,興趣多多,書籍雜食者。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