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 有中國 NASA 稱號的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
1968 年 2 月 20 日,當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正在橫掃全中國時,毛澤東批准成立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一個極其艱困的社會經濟局勢下,中國企圖努力趕上美蘇兩國在外太空拓荒的進度。經過四十餘年的努力,中國在 2014 年的人造衛星數量已經超越俄國,並逐漸拉開差距。儘管要追上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未來的太空競賽擂台,中國已經穩穩站在紅色角落準備上場了。而這一切,完全要歸功於這所研究院的貢獻。
位於北京海淀區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中國航天科技的核心研究單位,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負責設計、製造太空飛行器,規劃國家級的太空戰略等,地位舉足輕重。成立 2 年後,便成功主導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並且非常融入文革脈絡,讓這顆衛星在太空中播送《東方紅》樂曲,儘管當時中國社會有辦法收聽的人少之又少。
發射衛星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一種指標性的意義,鄧小平說:「如果 60 年代,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中國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響的大國,也就沒有後來的國際地位。」然而達成指標之後,中國的經濟狀況實在不容許更進一步的太空探索,因此直到 2003 年,中國才透過神舟五號達成載人飛行,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完成外太空載人活動的國家。
在美國刻意的壓制下,中國被迫開展自己的太空疆域,儘管在經費規模上,中美之間差距仍然巨大,但也寫下不少好成績。包括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北斗」,以及太空站「天宮」,未來在火星登陸與重力波研究的競賽上,中國也被視為美國的唯一對手。而背後最重要的功臣,無疑是有中國 NASA 之稱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最近公布的《十三五綜合發展規劃》裡,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目標是要發揮單位裡近 2,000 位研究員的智慧力量,成為國際間一流的宇宙技術服務機構,並將營收目標設定在 800 億人民幣。
參考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photo via Long March@wikimedia, CC License
留言討論